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第四节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原则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一、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筛选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一、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筛选(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评价单位要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工作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各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以下原则: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②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工作等级: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各单项环评划分为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详细规定见相应导则)。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②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等)。③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环境影响大纲的编写评价大纲包括的内容:①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②建设项目概况。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⑤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阐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预测方法、内容、范围、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对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⑧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⑨经费概算。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1、环境调查的一般原则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资料收集:应首先立足于现有资料,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2、环境调查的方法3、环境现状调查内容①地理位置;②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③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④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⑤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⑥社会经济情况;⑦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⑧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四、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的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预测阶段和时段预测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两个时段(对各种不利条件如事故排放下的影响也应预测)。3、预测的范围和内容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范围,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功能要求而定。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1)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重点评价项目可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技术问题可另编专题报告书。(2)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大项目可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环境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2)基础数据可靠:(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1)总论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由来:说明建设项目立项始末,批准单位及文件,评价项目的委托,完成评价工作概况。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报告书的编制目的。③编制依据:a.评价委托合同或委托书;b.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地方环保部门为贯彻此办法而颁布的实施细则或规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文件;评价大纲及批准文件。④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并要说明执行标准的哪一类或哪一级。⑤评价范围;列出评价范围并简述评价范围确定的理由,给出评价范围的评价地图。⑥控制及保护目标:应指出建设项目中有否需特别加以控制的污染源,有否需要重点保护的目标。(2)建设项目概况:①建设规模: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厂址的地理位置、产品、产量总投资、利税、、资金回收年限、占地面积、土地利用情况、建设项目平面布置(附图)、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扩建、改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②生产工艺简介:按产品生产方案分别介绍,从原料的投入,经多少次加工,加工的性质,排放出什么污染物及数量,最终产品。应给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和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说明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对扩建、改建项目,还应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应给出原料、燃料的组成成分及百分含量,列出原料、燃料及用水量的年、月、日、时的消耗量表,最好给出物料平衡图和水量平衡图。④污染物排放量清单:列出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对扩建、技改项目,还应列出技改、扩建前后的污染物排放量清单。⑤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说明建设项目拟采用的治污方案、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处理效果、排放是否达标,投资及运转费等。⑥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境背景状况,分析污染物可能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将其主要影响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3)环境现状(背景)调查①自然环境调查a.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b.评价区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c.气象与气候。d.土壤及农作物。e.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矿藏资源等情况。②社会环境调查a.评价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职业构成与文化构成。b.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情况c.文化教育概况。d.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e.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③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给出大气监测点的位置(附监测点布置图)及布点理由,监测项目及选择理由,监测天数、每天监测次数、时段,采样仪器、方法及分析方法等。④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给出监测断面的地理位置,每个监测断面的采样点数目及位置,监测项目及选择理由监测天数、每天采样次数。同时测量河流水文参数(水文、流速、流量、河宽、河深)。⑤地下水现状调查:给出地下水监测点的位置、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采样时间及次数,指出地下水是潜水还是承压水。⑥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给出评价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给出监测点的位置、采样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⑦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给出环境噪声监测点的位置、监测时间、监测仪器、监测方法、气象条件、监测点处的主要噪声源。⑧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给出人体健康调查的区域,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构成、体检项目、检查方法、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污染区与对照区的比较分析等。⑨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①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②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②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④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⑤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⑥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⑦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温、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②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③对废渣处理与处置的可行性分析④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⑤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⑥环境监测制度建议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建设项目建成后使环境恶化,对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污染治理费用。环保副产品收益,环境改善效益(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利税、资金回收年限、贷款偿还期b.建设项目的产品为社会其它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c.环保投资及运转费(8)结论及建议①评价区的环境质量②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③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④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⑤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建议应包括各节中的主要建议③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建设项目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等(9)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①附件: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②附图:只在图表特别多的报告书中另行编附图分册③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出版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