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发展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展特点•4.掌握学前儿童的想象的发展特点•5.掌握学前儿童的思维的发展特点•6.掌握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发展特点本章目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认知第一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味觉、触觉等。•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饥、渴等内脏感觉和本体运动觉、平衡觉等。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的产生•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体”。•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法所做的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反应。(二)视敏度•1、概念: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俗称“视力”。•2、测量方法:视觉偏好法、视动眼球震颤法以及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3、研究结果: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视敏度,出生后头半年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整个学前期,儿童视敏度不断发展,6岁左右达到成人的视力范围。(三)颜色视觉•1.颜色视觉的出现•(1)概念: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2)研究结果:•A.Bornstein(1976):4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了颜色的范畴性知觉。•B.Trincker(1955):婴儿的颜色视觉出现于生后3-7周。•C.冯晓梅等(1988):出生两周内的婴儿就具有颜色分辨能力。•2.颜色视觉的发展•(1)颜色习得:先认颜色,后掌握词,再将二者联系起来。•(2)色肓:多为先天性红绿色肓,男性多于女性。二、听觉的发展•(一)听觉的产生•1.胎儿的听觉•(1)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就已基本成熟。•(2)法国的心理学家认为,8个月以后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比高音更敏感,胎儿期父亲多跟胎儿交流,对胎儿的发展很有益处。•2.新生儿的听觉•(1)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2)新生儿对语言的识别非常敏感。•(二)儿童的视听协调活动•1、新生儿具有视听协调能力(把头转向声源)。•2、视听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儿童辨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也是后来高级感知协调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听觉的发展•1、学前儿童对纯音的听觉感受性在不断发展: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2、学前儿童的听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学前期儿童对言语的听觉也在不断发展。三、触觉的发展•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受。2岁以前,触觉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先看一个案例•(一)触觉的产生•儿童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发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1、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而且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2、通过口腔触觉探索活动还可以建立条件反射。(二)口腔的触觉(三)手的触觉——触觉探索的主要途径•1、两个阶段:•(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在婴儿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如;抓握反应。•(2)视触协调活动阶段:即眼手协调活动,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2、“前够物行为”:•(1)不是成熟的眼手协调动作。(真正的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够到东西)•(2)5个月是婴儿够物行为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四)听觉与触觉的协调•婴儿期已经出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协调•对“令妈妈头疼的彤彤”案例的分析四、其它感觉的发展•(一)痛觉•1、新生儿即有痛觉•2、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痛觉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二)味觉•1、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2、味觉在胎儿时期已发育成熟•3、婴儿偏爱甜食•4、味觉在和儿童期最发达,之后逐渐衰退(三)嗅觉•1、新生儿已有嗅觉反应•2、新生儿可以辨别不同的气味•3、嗅觉随年龄增长不断改善一直延续到成人,之后逐渐衰退第二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感觉信息而产生的综合反映,是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高级心理产生的基础。•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一、形状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一)婴儿的形状知觉•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视最多。•(二)幼儿的形状知觉•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知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看一个案例二、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之间的关系的知觉。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深度知觉。•(一)方位知觉•1、新生儿出生后就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定位能力。•2、幼儿方位知觉发展遵循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二)深度知觉•1、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重要依据。•2、幼儿时期,深度知觉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以致在图画中不能正确地表现空间特征。三、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1、时间的变化比较抽象,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只能借助于中介感知时间的变化,如四季的轮换、昼夜更替、表、日历等。•2、婴儿借助生理状态变化来反映时间。例如,通过“生物钟”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当婴儿感到饥饿时,就对吃奶时间形成条件反射。•3、由于时间的抽象性特点,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四、知觉恒常性•指当知觉条件变化后,人对知觉对象的感知仍保持不变。如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儿童已经具有了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五、客体永久性•是皮亚杰在其研究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依然存在,会寻找并试图重现该客体,这时儿童大脑产生客体永久性。•皮亚杰把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0-2个月):婴儿没有任何客体永久性概念•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体”•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也能建构客体•六、跨通道知觉•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处理。•1、婴儿出生时已具有跨通道知觉的能力•2、幼儿期儿童跨通道知觉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什么是注意?•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一切心理过程的产生都离不开注意。•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学前儿童发展起来的注意形式就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这两种基本形式。一、无意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指的是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婴儿无意注意的发展•婴儿期(0-3岁)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的发展•(二)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幼儿期(3—6岁)的无意注意也是在稳步发展中,主要会被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所吸引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婴儿有意注意的发展•1、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萌芽•2、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有意注意•(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1、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形成•2、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3、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迅速发展三、注意发展的缺陷•(一)注意发展缺陷的表现•1、上课或游戏时无法集中注意•2、小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反应,情绪激动•3、很难独立完成事情,做事条理性差,质量不高•4、集体生活中,不遵守规则,很难等待•5、爱动,不停的讲话•6、行为和情绪上表现较冲动•7、不喜欢阅读文字,讨厌做与观察、读和写相关的任务(二)注意发展缺陷的弊端•1.对智力的影响•很难集中注意,看、听、记忆的质量很低•2.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喜欢听、说、读、写、看•3.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4.对亲子、师幼关系的影响•基本被老师和父母限制,容易形成越管越不听,越不听越要管的恶性循环(三)注意发展缺陷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1)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2)气质的原因,有些儿童先天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2.刺激因素•环境中的一些无关刺激太多•3.教育因素•(1)长时间的不理解老师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2)老师的教学活动组织的比较单一•(3)幼儿园学生的数量比较多,老师很难照顾的到•4.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四)注意发展缺陷的矫治•1.食物治疗•补充孩子所必须的维生素、必须氨基酸、微量元素•2.行为干预•(1)心理教育(2)自我调整(3)认知行为干预(4)家庭干预(5)学校干预(6)社会技能训练•3.感觉统合训练•4.生物反馈训练第四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1、概念:•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控制的记忆方法和手段。•2、儿童记忆策略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无策略阶段•(2)策略产生阶段•(3)合理使用记忆策略•看一个案例(一)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已经发展,儿童在6岁前不能够有意地使用策略帮助记忆,存在策略缺陷现象。•(二)学前儿童具体记忆策略的发展•1、编码策略•(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2.提取策略:•(1)指通过有计划的操作来获取存储的信息•(2)在运用提取策略时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三、学前儿童的遗忘规律•(一)婴儿期遗忘•1、指的是婴儿有记忆表现,但在以后的发展时期内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2、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答案。•3、弗洛伊德:婴儿期遗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婴儿期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感受常常是痛苦的,所以与此相关的记忆都受到了压抑,因此无法提取。(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回涨•1、指学前儿童刚刚学过的知识,你让他马上复述,他可能回答:“不会!”,但过一会儿自己就背出来了的现象。•2、解释•(1)由于识记复杂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了抑制的积累作用,因而影响立即回忆的成绩,经过充分休息后,抑制得到解除,因此记忆有所回涨。•(2)儿童学习复杂而又有趣的材料时,对这些材料的保持是比较零散的,需要一段巩固和发展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加工,因而加强了记忆,出现了记忆回涨。(三)学前儿童遗忘的原因•时间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遗忘的重要因素•1、编码失败•加工水平理论(levels-of-processingtheroy):学前儿童分析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度编码,导致编码失败,无法存储信息。•2、贮存衰退•衰退理论:在学习新材料时会在大脑中出现记忆痕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则会越来越浅,直至最终消失。•3、信息干扰•(1)前摄干扰:先学习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2)倒摄干扰: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3)应积极利用儿童早晨和晚上睡觉前的记忆高潮期•4、提取失败•“舌尖现象”: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5、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我们的记忆系统实际上会对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信息进行自我检查,为了保护自我并减少痛苦体验,我们可能会压抑我们的痛苦回忆,不愉快的事件我们更容易遗忘。第五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想象的功能与作用•(一)想象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学前儿童的想象是儿童对旧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特点•(1)制约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自由性:想象的内容和状态是自由的。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