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看以下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什么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归纳总结以上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3、离愁别绪之情。4、怀古伤今之情。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作者及背景】【解题】张若虚,初唐后期诗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即《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有“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古今评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思考(1)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2)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全诗分为三个部分•(1)全诗四句一韵,共9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即一章,全诗以月亮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夜,月是诗中生命纽带,统摄全诗。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月下之景(1-8句)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9-16句)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17-36句)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第一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好像从浪潮中涌现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第二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郊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一样洁白;月色如白霜一般,所以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分辨不清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夜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描绘出一幅浩瀚悠远、静谧瑰丽、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它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作者虽然写的是江流、花林、白沙,但无不有月的存在。第三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开始照耀着人?第四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译文: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在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的流水滚滚东去。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人生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哲理的角度——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人赶快回家。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情的角度——相思第五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译文:游子望见白云缓缓地离去,在这昔日与亲人分开的江岸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何处的思妇徘徊在闺楼上相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常比喻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漂浮不定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第六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译文:可怜楼上徘徊的月亮,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第七章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译文:这时二人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音讯,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鸿雁能够不停飞翔但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在江面上跳跃,却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古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全文是说有客人从远方来,赠我一对鲤鱼,我叫来儿子去烹鱼,在鱼腹中发现了书信。即鱼腹中有书信,所以说“尺素在鱼肠”。“鸿雁传书”的传说.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于是“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鸿雁传书”是把书信系在鸿雁的脚上,所以说:“寸心凭雁足”第八章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译文:昨晚游子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伴着落花流走春光将要流尽,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梦境,落花,江水,落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春江——流春(春半)花林——落花明月——斜月(落月)前后意象的变化:第九章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天南地北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光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游子思妇,天南地北,空间距离远。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光回家了!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慨、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升——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月之色----春江花月(景)月之问----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月之情----思妇游子(情)(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写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内容总结:分析《春江花月夜》一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2)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