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你知道现今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何时何地诞生的?国家:第一个:中国朝鲜越南古巴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阅读课本144页资料卡片,评价《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内容选摘:1、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托维亚的一部分领土,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2、俄国支付给德国等国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阅读课本第一二段,归纳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材料: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叛乱外患: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经济:经济极端贫困三年国内战争内忧: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面对这种极其艰难的环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该怎么办呢?2、措施军事上:组建红军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评价)材料一:后来,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材料二: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战争的需要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余粮收集制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实物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内容呢?取消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有人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背离了经济规律,但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反映了人民急切的美好的愿望。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B、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作用时,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DA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B、保证了军事上胜利C、使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C材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二)措施:(三)评价:•军事性非常措施•人力物力高度集中,巩固了苏维埃•农民利益受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一)背景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材料二说明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是?当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材料三: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项目年份农业总产值%种植业%畜牧业%粮食(万吨)牛(万头)1913100100100765060601920676472451952501925112107121724762101913---1920年农业的发展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10013.875.5108.1材料说明了什么?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严重的政治危机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我们之所以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因为它A.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巩固了工农联盟D.保证了军事胜利、巩固了政权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克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打退协约国的武装干涉D.镇压工农暴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ADAB1、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二、新经济政策(一)背景1、经济危机四年一战;三年内战;1921年天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二)实施2、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管理一律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经济核算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缓和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战胜苏维埃的敌人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项目年份农业总产值%种植业%畜牧业%粮食(万吨)牛(万头)191310010010076506060192067647245195250192511210712172476210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10013.875.5108.1(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2)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政权(3)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新经济政策(一)背景(二)实施(三)评价苏联建立(1922)苏联第一部宪法(1924)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1、背景:2、目的:3、内容:4、效果:苏俄:中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造成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都要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当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1)都从农村改革入手: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所有制的多样化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放开商品市场,允许私人办企业;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也鼓励私人办企业,•新经济政策取得很大效果,但列宁逝世后,即被高度集中的体制所取代;•我国在邓小平之后仍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发展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A(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AA(1996上海24)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含义: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因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而命名,其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但它却为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一)工业化之路(1)落后的农业国;(2)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下加强国防;(3)为了给社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1、背景:2、原因:3、方针提出:4、成就与教训: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1)苏联的建立;(2)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苏联的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工业飞速发展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