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我对辽沈战役的一些看法兼评林彪2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700:22国民党方面,侯军团全力攻击塔山,锦州则固守待援,廖军团却北上占领彰武而不是西进援锦。后人在评价此役时,多指责廖的无能。其实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廖的立场看,廖的决定是符合战场形势的。我推测,廖的想法是在尚未清楚林的真实意图前,不能冒进。因为围锦打援是林的拿手好戏,贸然出击极有可能中林圈套。卫就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打赌说廖军团出辽西必定全军覆没。廖北上不是消极避战,而是待机而动。占领彰武,切断林的补给线(这里我看过一个材料,,廖的这招起了一定的作用。符合一个优秀的军事专家的做法。当然作者为了突出后勤人员的作用,可能说得有点夸大),然后静看林打锦州的情况,一旦林久攻不克,或付出极大代价克锦,就立即挥师和侯军团夹击林,重演四平之战。万一林克锦,则率部退向沈阳或营口。廖对自己率部撤退的能力极有自信,在缅甸就曾大放光彩。可以说这个决策就战时来看,无疑是非常稳妥的,可以说是相当完备。再观之后来的违令撤退(虽然没有成功),这些都反映了廖的军事才能是相当优秀的。也不能指责廖撤退的时机太晚,难道要廖在锦州固守,侯军团全力援锦时就撤退吗?廖的战场感觉极好。本来按照毛的设想是克锦之后,接着向南打锦西、葫芦岛之敌,没想到林竟然改变了战略方向,攻锦之后,竟然直接围歼廖。廖不知道毛的战略,也不知道林的想法,但他决定违令撤退,不能不说其有相当的才华。可惜他遇到的是林。当然,从战后看,换个头脑单纯点的能够坚决执行任务的人去指挥也许效果更好。31小时攻克锦州,这无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克锦之后,蒋认为林部消耗极大,于是命令廖军团和葫芦岛各军南北夹击,收复锦州(蒋任命杜聿明指挥葫芦岛、锦西部队向锦州攻击。杜赴东北,结果其徐州攻略被刘等改得面目全非,等他从东北回来,中原战场也已经岌岌可谓,东北一仗真可谓损失惨重)。卫依然主张固守沈阳,我个人认为,此时固守是不明智的。因为此时战局已明,林克锦,长春投降,沈阳完全成了孤城,克沈阳是早晚的事。与其如此,不如放弃沈阳,将精锐撤到关内。共产党方面,克锦之后,毛意属锦西、葫芦岛。林认为攻锦西,须准备在海岸边与敌12个师作战,地区狭窄,自己大兵团用不上,蒋军则可以扼原有强固工事抵抗,战斗不能很快解决。而廖兵团又意图不明,不论廖是继续攻锦还是撤退到营口,都可能使形势发生变化,于是林决定围歼廖军团。从战后看,这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所在,如果按照原计划攻锦,葫,则廖撤出东北希望极大(廖已经整备违令撤退了),则毛将敌精锐消灭在关外的战略无法实现。且消灭廖军团后,沈阳几乎不战而下。否则,按照卫的策略,重兵固守沈阳,攻克沈阳必然代价极大,且时间会拖长,将极大的影响全国的战略。10月15日破锦,只休整了5天就开始了围歼廖的战役。廖有10万精兵,尤其是新一,新六是精锐中的精锐。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来准备,实在是太可怕了。当然,林对大规模围歼战极有心得,即使是之前不擅长的攻坚战如今也今非昔比(攻锦,塔山阻击),可见部队的战力有了如何的提高,所以今天看来比较行险的战略在林看来可能倒是极有把握的。另外林在指挥围歼廖军团时所采用的战术值得后世研究,可能有人认为完全是廖军团自己的溃败。我个人认为,可能不是那样。廖经历过缅甸之战,率部撤退极有心得。廖的新一,新六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都经历过缅甸之战,败未必乱,且廖当时是主动撤退而非战败。另外,围歼廖军团后,有部分国军将领不服,说林打仗偷偷摸摸的,有本事双方摆开架势好好打一场。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林指挥的精妙,而非廖军团自己的溃败。综合辽沈战役,林部以伤亡6.7万人的代价歼国军47.2万,解放全东北,战果可谓极其辉煌。其中2天全歼廖军团,用兵堪称赞经典。我之所以写这个,一方面不太喜欢有的人关于战争的评价,很多人习惯把战争看得过于简单。战争是非常危险的,不要轻言战。当然如果有人理解成怕,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另一方面则是想对林在战争中的贡献做个说明,因为有人提到辽沈,就是毛的伟大战略以及林的胆小犹豫,或称林兵力占优势,赢了不出奇。事实是什么?攻锦的时机,攻锦的战术,攻廖的决定,攻廖的时机,攻廖的战术,以及打沈阳的时机,战术安排。任何一点的失误都不会打成现在后来那个样子。何况林以极其小的代价获得如此大的成果,实在了不起。我大学以前,在近代的将领中,比较推崇隆梅尔。后来有机会看了林的一些书,才发现原来中国也有如此了不起的将领。打赏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脱水模式只看楼主广告揭秘:少妇买双色球中5.2亿大奖的内幕!!b4012003-12-2700:331楼历史是不能假设的@TA评论只看TA不行了2003-12-2700:402楼现在的辽沈战役的评价是政治化的,人格化的,没有军事研究价值。@TA评论只看TA微笑米人2016-8-10广告爆:少妇中巨奖买豪车,送豪礼!中奖秘诀大揭秘!查看详情防火防盗2003-12-2700:443楼同意,好。@TA评论只看TA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700:584楼我只是想说明各主要参与者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决策的分析。我们的很多假设虽然没有发生,但作为战事的最高决策者,恐怕很多假设他们都会想到,也会有很多应对方法。另外我把1和2合并在一起,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在合并的里面讨论@TA评论只看楼主b4012003-12-2701:235楼历史本身就是笔糊涂帐不信你自己想想把@TA评论只看TA广告猛戳:醉酒少女后买【彩票】竟中2.8亿大曝光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710:226楼我相信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不代表没有研究的价值。对我来说,看历史书不是为了辨析事情的真假,这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到东西,而不是单纯的记住某年某天某人发生了什么事。@TA评论只看楼主疑question2003-12-2719:537楼另外,围歼廖军团后,有部分国军将领不服,说林打仗偷偷摸摸的,有本事双方摆开架势好好打一场。没错,准确的说是廖对刘亚楼说的。不管他怎么说,最后投降的是他。有本事的,别让人抓到呀。@TA评论只看TAlohoulololo2003-12-2719:548楼tongyi@TA评论只看TA小蓓篓广告标题:急用钱,快速办3-200万高额度信用卡,1天下卡查看详情疑question2003-12-2720:019楼个人其实对林很是佩服,当然是对他解放前的作为。原来和很多人一样对他极其厌恶,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原来四野的将士,包括我爷爷直到死也从不说林不好,最多只是沉默,就慢慢对他产生了兴趣。看了很多书,发现林确实是个难得的帅才,少数让国民党将帅们听到名字就颤抖的人。而且他极得军心,解放后军中批彭就很顺利,但是后来批林的时候就不同了,可见其威信。@TA评论只看TA日必五度否则病2003-12-2720:1010楼看看这个,哈哈哈哈哈,连侯镜如也是地下党,这仗真的,还打个屁。侯镜如(1902-1994),字心朗,河南永城市人,1918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专业学习,1923年,学校易名为中州大学后,侯镜如进入教育系就读,1924年2月,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遣,赴上海报考黄埔军校,毛泽东同志为其主考。1924年5月,侯镜如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他作为总指挥部的成员指挥了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暴动。此后,跟随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解放战争后期,侯镜如成功地组织、策动了国民党九十二军在北平起义,九十二军三一八师在福州起义,并与廖运泽一起联系廖运升师在浙江义乌起义,为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侯镜如曾任政务院参事,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侯镜如同志生前对母校河大的发展非常关心,在繁忙的公务之中,侯镜如同志还担任了河南大学校友会顾问。@TA评论只看TAMarsen2003-12-2720:1811楼哈哈,那还打什么啊?@TA评论只看TA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721:1412楼熟悉东北战争的人大都知道陈明仁吧,林生平极少数的败仗中就有他的功劳,后来也起义了,难道说陈也是地下党吗?战事起义大都为形势所迫,当不得真的.@TA评论只看楼主广告开扒:云南彩民中奖2.4亿背后的秘密cyhus2003-12-2723:2813楼同意楼主,当时起义的人多着呢,很多都是国民党的元老,如程潜,傅作义等,李宗仁都回过大陆,呵呵,要是这些人都是共产党,那还用得着费那么大劲打仗吗战场上投降,古今有之,有什么奇怪的@TA评论只看TA99层口罩2003-12-2723:5314楼我认为:廖应该早退回沈阳。林打10万人的长春还那么费力,30万人的沈阳要花多少代价才拿得下来?林还敢不敢打?廖只关心九兵团的安危,即使他去营口成功也等于是卖了沈阳15万守军。人多力量大,抱成团才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安全。守沈阳虽然是慢性自杀方案,但完全可以拖住林彪大军,可以暂时保全了自己,至林彪于死攻坚城的境地。凭坚固工事和30万精锐,足以拖上一阵,静待时局改变,美国干涉也好,起义投降也罢,结局总归比全军覆没或死撑华北要好。@TA评论只看TAbravelancer2003-12-2723:5615楼“此后,跟随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这中间跨度也太大了吧?给点儿详细的吧。@TA评论只看TA天涯游戏2016-05-1110:11广告金庸群侠传猴年欢庆元宝送不停查看详情五叶神2003-12-2800:3916楼三十万人吃粮食就是长春十万的三倍。沈阳人口众多,平民比长春多何止三倍。长春还有点空投,对沈阳一点空投完全没有效果。能拖几个月?@TA评论只看TA99层口罩2003-12-2800:4217楼对沈阳的补给比长春方便。@TA评论只看TA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812:5118楼楼上说的是,的确沈阳的补给比长春方便,当初蒋要求撤出东北时,补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卫表示补给由他自己负责,当时卫还和美军有接触,所以卫把重兵固守沈阳看做是唯一可行的战略方案.即使是在林部克锦,长春投降后,依然坚持固守.补给方面他应该有一些办法.@TA评论只看楼主日必五度否则病2003-12-2813:5619楼那什么,“起义”跟“投诚”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啊。当初那谁,廖运周率部起义的时候,有两个团出来慢了,共军楞要改投诚,人还不乐意了。这投诚不就比起义矮那么一头嘛,这可是政治档案里头钉屁股上几十年的事儿,人当然要争了。傅作义连自个儿闺女都是共产党了,喝,瞧这地下工作做的。程潜李宗仁什么的,身边的地下党肯定抓起来也是一窝一窝一串一串儿的,没跑!@TA评论只看TA99层口罩2003-12-2822:1820楼楼主还是同意我的观点的吧?卫立惶其实确有一套,死守不出其实确是将林彪军的一步好棋!就象淮海战役,黄百滔要是成功跑回徐州,50万人一龟缩,粟裕的军令状就得泡汤,华野就得分兵下江南,鹿死谁手就难说了。@TA评论只看TA风舞九天9楼主2003-12-2921:5623楼和“99层口罩”探讨我们本来没有资格说什么决策好,因为历史没有假设。但既然探讨的话,我想谈谈个人看法。就战前决策看,我同意卫的主张。毕竟最稳妥,锦州打下后,我则认为应该迅速退到营口,而不是收复锦州。我也认为林攻锦伤亡可能不大,毕竟只有那么点时间就打下锦州,但林部一定疲劳,而且要应付侯军团,所以这时应该有机会把主力带出东北。战前因为不清楚林的意图,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撤退也不好,毕竟决战没打就先撤对今后士气打击太大,且撤退可能不安全。但林克锦后,东北战局已定,此时保住廖的精锐部队,争取在关内打几个好仗。毕竟关内共军实力不如林部,让傅拖住林,集中精锐兵力解决关内共军,则或可扭转局势。象古代的赛马一样,上等马对付你的中等马,中等马拖住你的上等马。如果一味固守,则失败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