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孙立群-解析韩非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立群]解析韩非子画外音:韩非是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孙立群老师认为韩非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生的成功与失败都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韩非的悲剧人生说明了什么道理?敬请关注南天大学孙立群教授在我读经典系列节目中讲述解析韩非子。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书中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他一生主张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结果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孙立群教授认为活动家思想有其以法治国的积极一面,但也有其因为过于极端而造成的作茧自。所以法家的代表人家大都是一个悲剧的结局。然而韩非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现代人是有着深刻启示的,那么韩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呢?韩非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会有哪些启示呢?敬请关注南天大学孙立群教授在我读经典系列节目中讲述解析韩非子。很高兴跟大家在这一块儿研讨一部战国的经典,它就是《韩非子》,我有一个同事也是搞中国古代史的,他得知我要讲《韩非子》就问我,他说人家读诸子都读出快乐来了,你读《韩非子》你快乐吗?我说不快乐,不仅不快乐而且很悲哀。他说那你还去讲,我说读诸子关键要读出味道来,不一定要读出快乐,不一定要读出幸福,你能把诸子的精神实质掌握就不错了。那么我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在我们学校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还有一门课叫中国古代士人史,那么在这两门课里面涉及到许多中国古代史的人物。那么在这些人物当中,韩非子给我的印象给我的震撼的是比较深的,所以我想读《韩非子》要了解一些韩非子的身世,我想每个读到或者听到的都会有很多的感慨。简单说,韩非子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以悲剧为结局的。他本人是韩国的公子,本应该在韩国建功立业,但是他的那一套如何治国,如何治军,韩王不太欣赏,只是后来他的东西,他写的书,他写的文章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到以后赞赏不已,后来他竟然发兵打韩国,打韩国的目的不是要夺城夺地,就是要你把韩非给我。韩王一看给一个人可以免去一场战争的灾难,那就给人吧,这样韩非就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以后,按照我们理解应该受到重用啊,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人应该受到重视啊。但是秦王政只用了韩非的思想,韩非的学说,而把他的人挂起来,他的同学李斯就趁机添油加醋说韩非的坏话,结果韩非就被投入了监狱,投入监狱以后,秦王政不太过问了,李斯见机可乘,就给韩非送去了毒酒,韩非是想申诉,想和秦王政谈谈也不可能了,最后是自己含冤自己吞下了毒酒。所以我们想韩非的一生就是思想很深邃,文章写得很漂亮,但是他的人却是在一个很不幸的经历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想,你想了解什么是君主专制主义,你想了解什么是法家的性格,你想了解什么是官场的那种火并,也就我们常说的窝里斗,那么看韩非的一生就能看出来,所以我觉得这是可以讲韩非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韩非一生郁郁不得志,写得文章都非常的深刻,但是他是不是整天眉头紧锁,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呢?不是,韩非是一个历史进化论者,他认为今胜于昔,他认为今后的前途一定要比现在还要好,在他的文章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论述,那么他的精彩之处是善用寓言来表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所以他的这些寓言,他的讲的那些故事好多现在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名言警句,而且他的思想虽然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但是至今我觉得还有闪光的地方。所以我从这两点认为读韩非有必要,历代政治家、历代统治者就感觉法家的妙处可以安邦治国,可以把社会很快地让它安定下来。对不对,我们看汉朝,人们都说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顶尖了,但实际是吗?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对他父亲提意见,他你怎么执法这么严格,你多用点儒生,汉宣帝这在《汉书·元帝纪》里面汉宣帝很不高兴,张嘴就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就是把独尊儒术的实质讲出来了。汉字自有制度可不是你小子说的光用儒生,是霸王道杂之。霸,法家。王,儒家。是这两家结合的产物,没有说我光用儒生,光用德治的,一语道破天机,再往下读,你看曹操,曹操治天下凭什么啊?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两手,你说法家行一时之计,曹操就说天下安定我用儒家的,尚德行,用教化,用儒家的东西。但是治平和治乱不一样,有事就是治乱,有事我还要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奖励有功者。所以我说,法家的伟大就在于它把社会推动了,而且我们从战国看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就是这几个人。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申不害面韩国改革。你看一看,经过他们的这种改革变法焕然一新。魏国强大,楚国强大,秦国更不用说,是不是,所以象这种又有理由又有理论又有实践,我们为什么不去弘扬它呢?弘扬他们那种对社会这种进步的追求,对社会政治,对社会经济的关注啊,可惜啊,这些人绝大多数都落得了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又是令我们感觉到非常惋惜的,为什么啊?画外音: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法家的思想者主张变法使他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有了争夺霸主的资本和力量,但是治国有功的他们为什么大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呢?读韩非大家感到谜团重重,我没有时间解读他,因为一解读,这个时间不够了。你就看吴起怎么死的,商鞅怎么死的。第一,他们个人失误之处。吴起,商鞅,韩非都有失误之处,除了这种变法过于的严苛,或者有超越了当时人们的理解,超越了人们的认识的地方,还是就是他们自身都不善于保护自己。也就是他们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变法,或者说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君主,而这个君主一没有,他们自己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对不对。吴起靠着楚悼王支持他变法,楚悼王一死还没下葬,停在宫里的时候,尸体还没下葬呢,那些被他处罚的贵族就围上来了,就要杀他,吴起一点办法没有,一个人这么多要杀他,怎么办?趴在了楚悼王的身上,他知道楚国有法律,可能是他们制订的,丽兵于王尸者夷三族,就是死尸躺着,王躺着,如果你们谁伤到了他,用兵器伤到了这个王,夷三族,于是他大喊一声,这是《史记》的话,群臣乱王,吴起死矣。趴在了楚悼王的身上,这些人不敢靠近,用其他兵器远远地射杀吴起,这是第一。第二,严刑竣法,缺少人情味,这就是司马谈说的,可行一时之计不可长用也,如果他们是大智慧,把儒家东西弄进点来也可能好一点,他们太不会把这个矛盾缓和。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商鞅变法成功了,他成功以后,当时有一些人不太理解就找到商鞅,现他们理解了,变法好,告诉商鞅,当时我们对你变法不理解,现在理解了,你变法真不错。结果商鞅干什么?按我们现在话说好,你们认识到错误,行,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挺好吧!商鞅一听,翻(脸)了,急了,你们这些人,乱化之民,走,弄到边疆去,你不倒霉了吗!承认错误倒变成了敌人了,不说一句倒蒙混过关了,这不得罪人吗!你法再好,你没有人民的支持,人民不理解,所以我们想法家啊,我们常说,第一不会保护自己,第二作茧自缚。他把一切都奉献了,而自己惟独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商鞅跑,跑到一个客店想住,客店老板说,客店老板不认识商鞅,商君有法,我们店老板要是随便留人,因为为什么留你,你没有验,出门得有验,你没有验我留你要连坐,商鞅没办法,商鞅当时狼狈出逃,哪有,自个儿说,我这弄法之弊,我这法律的弊端我也知道了,他自己就受制了,这是我们说法家画外音:韩非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留给我们的著作生动有趣,充满了智慧,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读韩非子的书,但是却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那么孙立群教授读《韩非子》都经历了哪些阶段?他对于《韩非子》又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呢?那么我还感觉,这个人在不同年龄段读一部书,比如说读诸子经典,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接触韩非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呢,是青少年时期,那个时候上语言课学古文,读课外书,我就知道有一个叫韩非的人,很会讲故事,他讲了许多故事脍炙人口,那时我们读古文,往往以他这些故事作为范文,所以我们看现在的《韩非子》这本书里面光寓言故事就300多个,我们读起来一点不感觉到非常枯燥,非常乏味,而是非常有趣,所以我们现在许许多多的就习以为常,就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韩非说的,比如象:老马识途,讳疾忌医,守株待兔,视死如归。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可是我们一看谁说过的,谁讲过的,韩非。那么同时我感觉到韩非仅仅是战国诸子当中会说故事的人其中一个战国诸子都会说故事。我们诸位听了好多老师讲的诸子了,你发现,这些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为什么啊?我说这就是当时的形势,使得他们必然要这样做,因为战国是一个智慧竞争,才华竞争,口才竞争的时代,你要在君主面前,要在众人面前,表述你的观点,你必须有犀利的语言,有生动的比喻,那你的观点才被众人所重视,所以他们都非常机智,他们的语言也非常丰富,甚至我可以讲就是中国古代,我们目前写文章,讲故事还没有超过战国人的。他们的故事都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所以我们觉得读诸子,读经典这是很重要的一条,这是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阶段呢,是在改革开放前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前后,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大学教书了。你比如说,我们读《史记·韩非列传》往往读前面读垤他写的文章,司马迁给他转载了,但是到后面人们就不怎么注意了,后面是什么啊?后面就是韩非入秦,李斯害韩非那一段,人家过去不怎么重视,那我们讲士人史可就得注意了,李斯为什么害他?韩非为什么死完以后,秦始皇,当时的秦王政并不追究谁害的韩非,我好不容易通过打仗给他得来的他怎么死了,以后我得问问啊?秦王政也是不了了之,所以这里隐含着许多谜团,这个我在前不久讲李斯的时候有一个分析,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这儿说了,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可以看一看那个我讲的分析。那么近年来,我们再读韩非,越发感觉到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许多思想,他的许多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大到治国,小到修身,我觉得都有作用。画外音:韩非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又给了生活中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启迪?孙立群教授是如何理解韩非思想的精华的呢?孙立群教授认为韩非的思想对于治国和修身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他是如何理解韩非思想的精华的呢?那么我感觉到我自己读韩非有三个启示:第一个启示,法术势的启示。法家思想在韩非那儿就形成了法,术,势三种思想。其实这三种思想都是法家几个代表人物侧重的思想。比如法是商鞅的,法是干什么啊?很简单,法律、规章的制度,治国必须得有这么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所以啊,这种法律制度是对全体的,不分上下高低贵贱,那么韩非说得很清楚: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这话我们现在听起来不过时,就是人人在法律面前都一样,法律不能因为是个贵族我就对他采用一种变通的,或者不执行法律了,这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严格执法,在法律面前不分平民贵族之分。术是谁啊?术是申不害的。他在韩国搞改革用的是术,其实术我们现在很简单,也很好解释。就是君主处理处理统治阶段内部的上下左右的关系的一种办法,也就是让大臣如何听我的,我如何驾驭大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管理干部的办法,但是他那个东西有好多是见不得人的,所以我们对这种思想要予以清理。势是谁的?势是慎到。他主张势,势也很简单。势就是权势,就是说你君主治国,如果你没有权势,就不能调动下面的臣民,就是我这个君主多圣明,你也没有用。韩非子说了一个比喻,说像尧这样的贤君,圣主如果他没有这个势,就没有这个地位,他连三户人家也管不了。所以大家想,法术势在韩非那儿就融为一体了,我想这是第一个启示,法术势的启示。画外音:如果说法术势的启示对于管理者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第二个启示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有所启发。那么这第二个启示到底是什么?第二个启示是讳疾忌医的启示,这是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是名医啊,当时见到蔡桓公的时候,张口就说,你现在有病了,见了三次,说了他三次有病,而且他的病一次比比一次重,这个大家应该说很熟的,第一次说你病在腠理,腠理就是在皮肤上,表皮。第二次说你的病转移了,由腠理到肌肤了,肌肤就是到皮肤里头了,肌肌肉皮肤。第三次又说你的病由肌肤到肠胃了,蔡桓公不听不信,讳呀,别提这个,没病。等到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扁鹊转头就走,于是后面就有人追啊,蔡桓公手下人就追他问他,怎么回事啊?扁鹊说他的病已经进入骨髓了,我治不了了。结果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赶紧派人去找扁鹊,这时候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不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