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普遍适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概念、判断、推理都有各自适用的规则、规律,如概念内涵、外延间的反变律,概念定义、划分的规则,性质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复合判断形式之间的等值转换规则,各种推理的规则等等。这些规则、规律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适用于概念的规则不适用于判断、推理,适有用于判断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推理,适用推理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判断。它们都是特殊性的规律、规则。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适用于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的,是普遍性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的各种特殊规律、规则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在不同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是由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客观事物本身并不遵守同一律、矛盾律等基本规律。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的、必然性的联系,客观事物由于内在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始终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事物的变化处于量变阶段时,事物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确定性的反映。第一节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是;任一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同一。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p”。同一律要求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内容;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确定,在同一推理中,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涵义。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同一律就是要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任一语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在同一推理中,任一语句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判断。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或偷换)概念”、“转移(或偷换)论题”。所谓混淆(或偷换)概念,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不确定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同一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或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内涵、外延相同的概念来使用。例如“对这个问题,一些人这样看,一些人那样看。他们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没有什么全社会共同的语言。”在这段话中,“语言”一词在第二句话“他们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中表达“观点”、“意见”、“看法”这样的概念,而在后一句话中却都是表达“语言”这一概念的。这是以同一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将不同的概念当作了内涵、外延相同的概念。总起来说.也就是没有确定“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从而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三段论规则一所犯的“四词项”的逻辑错误也是一种“混淆(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三段论规则一是同一律在三段论推理的具体体现。转移或偷换论题,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不确定作为论题的判断的涵义.以不同的判断来取代原论题。如下面的例句:。(2)论题;从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帝国主义的商品和资本输入我国,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解体.这样,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这段论述以“从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代了原论题“从鸦片战争前后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犯有转移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再如王大妈在商店去买布时问:“你们这里有好布卖吗?”营业员回答说:“我们这儿的布都是好布,坏布怎么会拿来卖呢?”王大妈为此非常生气,布没买就生气走了。这里,在王大妈看来,营业员偷换了概念。因其心目中的“好布”的内涵则是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都是符合她心意的,而营业员所说的“好布”这个概念内涵非常贫乏,凡不是坏布就是好布,母亲问:“儿子,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儿子回答说:“妈妈,你的衣服洗完了吗?”儿子的回答中出现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因为针对母亲的问话儿子必须首先做出回答然后才能提问,否则就违反了同一律,而作为母亲的此时则应当强调儿子必须首先回答问题。(P139)3.“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这个推理中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A)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B)各级干部都要遵纪守法,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纪守法。(C)中国人不怕死,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怕死。(D)想当翻译就要学外语,我又不想当翻译,何必费力学外语。(P139)3.“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这个推理中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A)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B)各级干部都要遵纪守法,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纪守法。(C)中国人不怕死,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怕死。(D)想当翻译就要学外语,我又不想当翻译,何必费力学外语。解:应选(C),(C)与题干都犯有“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p139)6.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A)偷换概念。(B)自相矛盾。(C)以偏概全。(D)转移论题。解:应选(A)。(P134)例3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锥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手表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B)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是直接和标淮时比。(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D)张先生的推断既无法断定为正确,也无法断定为错误。(P134)例3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锥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手表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B)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是直接和标淮时比。(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D)张先生的推断既无法断定为正确,也无法断定为错误。解:应选(C).选项(C)指出了张先生的推断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张先生把手表与家中的挂钟比,一天慢了三分钟的“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而张先生后来把家中的挂钟和电台的标准时比,一天快了三分钟的“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两个“三分钟”,虽然是一个语词,但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P139)4.根据男婴出生率,甲和乙展开了辩论甲:人口统计发现一条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而不是1/2。乙:不对,许多资料都表明,多数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联邦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在22/43上下波动是不成立的。试分析甲乙的对话,指出下列选项哪土个能说明甲或乙的逻辑错误?(A)甲所说的统计规律不存在。(C)乙混淆了概念。(B)甲的统计调查不符合科学。(D)乙违反了矛盾律。(P139)4.根据男婴出生率,甲和乙展开了辩论甲:人口统计发现一条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而不是1/2。乙:不对,许多资料都表明,多数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联邦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在22/43上下波动是不成立的。试分析甲乙的对话,指出下列选项哪一个能说明甲或乙的逻辑错误?(A)甲所说的统计规律不存在。(C)乙混淆了概念。(B)甲的统计调查不符合科学。(D)乙违反了矛盾律。解:应选(C)。新生婴儿与男人、女人是不同的概念,乙违反了同一律,犯有“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P143)17.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B)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C)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D)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P143)17.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B)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C)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D)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解:题干违反了同一律,犯有“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B)、(C)很显然犯有类似的逻辑错误。选项(A)乙将“工作时禁止吸烟”偷换成“禁止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也违反了同一律,犯有“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故应选(D)。第二节矛盾律矛盾律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思想去反映或断定同一个对象或对象情况。矛盾律也可以说成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A不是非A”或“¬(p∧¬p)”。矛盾律要求思想必须无矛盾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或对对象情况作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违反矛盾律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既肯定了“所有的人都没有进去过”,又肯定了“有的人曾经进去过”,自相矛盾。sbaa由于在任一特定的论域中,概念a和a的矛盾概念外延相加之和等于反映该论域的概念外延。故与a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同与a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之间具有种属关系。因此,若一对象可以用与a有的反对关系的概念来反映,运用概念的概括方法.或利用三段论,该对象也可以用与a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来反映。可见,若用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也就能导致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如下图:①用a反映s,即“s是a”;②用b反映s,即“s是b”,运用三段论bAasAb∴sAa可得sAa,即“s是a”,即用a反映s。另一方面,就判断来说,与判断p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同与p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因此,若肯定p的反对关系的判断,就会导致肯定p的矛盾关系的判断。可见.若对同一对象或对象情况作出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就会导致对它作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p¬pq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如左图:①肯定p;②肯定与p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q,就会导致肯定与q具有差等关系、从而与p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p。由此可见,矛盾律的内容又可以说成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去反映同一个对象或断定同一个对象或对象情况;或者说,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或对对象情况作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作“自相矛盾”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