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14、BD•15.【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参考答案1、CD2、(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简析这首七律首联是作者对自己不同风格诗作的评价;颔联用戏谑、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友元稹、李绅不分彼此的深厚友情;颈联由编集而引发出的对人生的慨叹;尾联表现了作者创作的甘苦与自信,以及诗集编订后的轻松与喜悦。此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而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风格亦庄亦谐。•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答案:•19.(2分)采地黄卖地黄20.(6分)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14.(8分)•(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崖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城:一作“奇”,一作“年”。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⑶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⑷日:一作“自”。人事:世事。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13.D•14.D•15.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1.【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2.【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8.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参考答案1、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绵延万里、支流众多的宏大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造成的影响来写近古国运不兴。诗的前四句起势不凡,照应题目,为歌颂大唐盛世蓄势。2、诗歌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了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