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开头十种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精彩的文章开头能一下子打动读者的心,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古人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明文章的开头要短小,漂亮。那么,好文章的开头应具备哪些标准?或者说,议论文的开头应遵循哪些原则呢?1.观点鲜明,使人印象深刻。议论文的开头一定要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即一定要向读者亮出你的论点。所谓开宗明义就是这个意思。2.语言简洁,快速入题。简洁是议论文开好头的保证,尤其是复述材料时,只能对材料进行简要概括,切不可详细叙述。3.使用一定的表现技巧,使开篇富有文采。可以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引用、设问、排比、对比等,使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文章开头遵循的原则首先,明。就是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和观点。其次,简。就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是材料作文,要“一言以蔽之”或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过多引述和全盘照搬原材料。第三,新。只有新,才能不落俗套。如用“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作比较”、“欲进先退”等等。常见的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2.讲故事3.列现象4.用比喻5.用类比(排比)6.引名言警句或材料7.提问题,设悬念8.作诠释,明概念9.作比较10.欲进先退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凝缩为10个字。开、讲、列、喻、排、引、问、释、比、退欲进先退。一.开门见山式即在文章的开头就亮出论点或者导出论点。比如,《谈骨气》,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既简洁明了,又中心突出。二.故事导入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再由故事引出议论,并将开篇概述的故事作为全文议论的依据。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使文章说理有据,议论有本,还可以使文章就事说理,针对性很强,进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1.有个单位的领导刚赴任,心怀“新官上任三把火”,见门前栽着桂花树,即下令挖掉,新栽上桑树,说是要少些“花心”,多想些“桑麻”,引起人声哗然,结果“有令不行”,碰了一鼻子灰。——《“三把火”与“先拾柴”》例2.据说古代的西施长得很美丽,即使是心口痛的时候,紧锁着双眉。附近的一个丑女见了,仍感到她的样子很漂亮。丑女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皱着眉头,想让别人夸她漂亮。谁知道乡里的富人看她这个样子,赶紧关闭大门不出来;穷人见了,也拉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远远地躲开。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模仿与创新》例3.郭明义,一位平凡的退伍军人,一名普通的产业职工。他曾经被别人误认为是“精神不正常”的傻子,但仍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执着地干着“傻事”:把自己的血无偿献出来,把自己的工资收入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企业。新时代,雷锋精神过时了吗?没有。郭明义就是活雷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三.列举现象式例1.社会上有一批寄生于父母羽翼之下,既不去就业更不愿创业,且过着优哉游哉惬意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领域,似乎也存在与之相似的“啃老”一族。我们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文化“啃老”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名著改编,像《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改过一遍又一遍,但对名著诠释的深度和准确性却不尽如人意;……—《别做文化的啃老族》四设喻开篇式以设喻开篇能够借助形象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1:茫茫大海上,一艘船正劈风斩浪,奋勇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例2.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一座高而险的山。只有锐意进取,不懈奋斗,永不停息,才有可能登上最高最美的顶峰。---《说梦想》例3: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五.类比式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例1.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例2.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呢?——《感情的亲与疏》例3.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人,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更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人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感恩的心》例4.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在寻求一种简单,一个越来越浮躁的心灵在寻求一种宁静,一个越来越淡漠的人群在寻求一种感动,一个越来越奢华的社会在寻求一种质朴……不经意间,找回童年似乎成了每一个人的梦想。——《找回童年》六、引经据典式。(1)引材料今年3月,在国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将从圆明园盗取的兔首、鼠首铜像进行拍卖。华人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恶意破坏规则,而我认为,他只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震惊全球的“不”。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微少一点,就是不美。其实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也谈“恰到好处”》(2)引典故(3)引名言警句例1.中国有句俗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这都是说学业方面的深厚造诣都来源于勤奋好学。——《说勤》例2.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们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目标定高一些。——《志当存高远》例3: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读书如此,教书亦然。如果教师平时不读书,没有源头活水,就很难将课堂真正“搞活”。七、设问悬念式议论文采用设问开头,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还能在自问自答中自然亮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例1:何谓“诤友”?诤友就是敢于直言不讳地展开批评的朋友。友谊之花,只有得到真诚的批评雨露的浇灌,才会变得芬芳多彩;如果只有对缺点错误的容忍和袒护,那就会枯萎调谢。所以交朋友应交诤友。——《要交“诤友”》例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人类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八、解释概念式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观点。例1:“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谈“习惯”》例2.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当今社会五光十色,思想多元,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圭臬,或以及时行乐为人生指南,在他们眼里,“境界”要么百无一用,要么遥不可及。——《小议“境界”》九、正反对比式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表明观点。例1: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例2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人生的价值》十.欲进先退式议论文的论点与传统观点相对时,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先提出传统观点,说说它的合理之处,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写《近墨者未必黑》,就可以先提出传统的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墨者未必黑”。这种欲进先退的开篇方法往往可以使读者体会到作者观点的独到、新颖,从而使文章与众不同。此外,还有驳论文常用的“树立靶子”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