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在杭州——建筑师李承德在杭城的建筑创作调研关键词:现代传统空间材料构造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启发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运动。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我理解的…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于世界大战时期,它的中心目标是积极改革建筑工业的组织形式和城市开发的控制模式,倡导的是一种普遍性和普世文明,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不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新现代主义、极少主义、解构主义、地域主义等等各种流派,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的成果,它们都是以现代主义为基础的,是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主义的思想精神也在进步。建筑师李承德1953年李承德出生于杭州,在西子湖畔度过了青春时光。作为当代中国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自小生活在美院校园内,深受大师们的艺术熏陶。1970年高中毕业的李承德被下放到杭州萧山的建筑公司当建筑工人,这一干就是三年1973年被调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正式今入建筑创作工作1982年调到北京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可以说,李承德一开始走的遍是在实践中摸索感悟的自学道路。李承德建筑师对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设计潘天寿纪念馆时已经有了自己初步成功的解答。胜利小学3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胜利小学同样也是李承德的一个作品。设计师通过空间、细部构造、材料运用等方面强调了建筑的气质内涵和精神教化作用建成时间:2009设计者:李承德地点:钱江新城总平面布局该项目用地面积狭促整个建筑沿着东南内部街道横向展开,采用对称式布。为避免单调。沿甬江路安置4个斜向45的的方形体量。一字排开。而在平行甬江路的中心轴向上安置了各种使用空间,最终以活动操场收尾主入口次入口出入口设计考虑到周边的交通情况。设计师沿着东南街道开设主入口。安静的街道能让孩子们带着平静的心走进校园为了不让汽车影响孩子的安全。在3号路上设置次入口,供教师职工,后勤人员进入。主入口设置了缓缓的坡道,避免了由于台阶锋利的交接处造成孩子的安全问题,并且利用柱子下面的长长的基座给人们提供小坐的机会胜利小学3胜利小学3教学主楼前柱廊——格栅正门——等待前厅——校园文化大厅——弧形楼梯——通廊——综合训练馆一系列空间所形成的建筑主轴线,将教学主楼各主要部分凝结成为层次丰富、秩序明确的整体。一楼的共享大厅通高3层,把楼梯作为造型元素融入其中。宽大的空间既满足了集散的需求又为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们提供休息交流的机会。两侧墙挂满了各种图片使得等候的家长们不至于闲着无聊公共空间的塑造——共享大厅公共空间的塑造——廊道与庭院绿色内庭院与开敞外廊的咬合穿插,在大大改善采光通风的时,使建筑获得通透之感,远近空间相互渗透,远近空间相互渗透,步移景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使得孩子们获得了更多接近自然的机会,更多的生活于自然的机会胜利小学3公共空间塑造——屋顶平台屋顶被设计成活动空间。宽敞明亮的场所俨如操场。学生们下课后可以在这里玩耍。休息。也可以通过仿木格栅窗户远眺公共空间塑造——半室外楼梯楼梯作为分割空间的作用在胜利小学的设计中得到了印证。李承德将半室外楼梯结合庭院和外廊设计。形成了大小空间的对比,同时丰富了庭院的景观胜利小学3结合杭州湿热的气候特征,设计中运用了大量“遮雨而透风”的半室外的公共交通空间。基于杭州文化的空间塑造游戏屋顶上的一段细长的带形缝隙起到了传统天井的作用。将阳光垂直引入到下面的各个廊道空间。同时廊道和室内的自然通风也由于这个“天井”得到了满足传统天井的演变胜利小学3根据传统连续山墙面演变而来的波浪形屋顶也算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应,另外的仿木格栅也借鉴了传统的漏窗的木材拼贴方法传统屋顶形态的继承与发展胜利小学3门前列柱的柱础的构造由传统的抱鼓石转译而来对于传统构造的回应胜利小学3美院檐口部分处理正立面——檐口部分处理胜利小学檐部波浪形天窗出挑柱子和天窗的交接节点胜利小学3传统的砖墙一般采用水平连续的拼接方法。并且颜色过于单一,对于面砖拼贴所产生的效果考虑的很少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砖墙处理手法同样采用传统的水平连续拼贴,但是设计师采用了好几种颜色的面砖进行组合,最终呈现的墙面给人温馨的感觉胜利小学3墙面灰砖的选择,隐喻了传统与地方的建筑特色,但采用了全新的使用方式。45度的斜拼,打破了以往面砖模拟砌体砖墙水平砌筑的惯常做法,形成了特殊的更加生动的表面肌理,一方面响应小学校园轻松活泼的氛围,另一方面暗合了面砖材料自身的图案拼贴本质。深、中、浅三色灰砖按照“七、二、一”的分配比例拼合,在深灰所形成的统一色调中,两个层次的浅色灰砖,成为墙面上活泼跳跃的元素。砖的全新使用方式胜利小学3传统韵味的仿木格栅,用于主入口幕墙、开放式吊顶、屋顶侧墙等处,成为标志性符号。木色格栅结合鹅黄色的吊顶喷涂所形成的暖色,与建筑外墙的灰色形成了对比,在形成浓厚的传统意味的同时,赋予建筑温暖的质感。步步棉万字符+胜利小学仿木格栅粗材细作——仿木格栅胜利小学3水泥剁斧工艺,用于列柱及栏板。较之真正的石材铺贴,这种仿石面效果的传统工艺,既节约了大量成本,又传达了朴素自然之美,并在具体的节点形式处理和交接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自由度。粗材细作——水泥剁斧工艺胜利小学3“粗材细做“的构造方式,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用材昂贵而做工粗糙”的方式提出了挑战。我国传统施工工艺中的精致部分,正在高速大量的建造中消解失传。“粗材细做”的方式,也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到工人技术能力、工期等种种困难,但在当前教育建筑投资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仍是一种有效提高建筑品质的方式。钱江新城南星单元C09地块小学的建筑设计,改变了以往教育建筑常常出现的空间平板、意境苍白、细部缺失的状况。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这一设计更加强调了建筑的气质内涵与精神教化作用,在当今基础教育逐步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总结通观全篇,我们调研了建筑师李承德在杭州的三个项目,潘天寿纪念馆、美院南山校区、杭州胜利小学,对这些年来这一位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李承德的实用理性精神在他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在国内的建筑师中挑选了王澍来进行横向对比,各有各的优劣,不论对错。实验是必要的,可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因时间关系,本来还想继续研究日本建筑的发展却没有进行。日本自丹下健三、菊竹清训开始,现代建筑蓬勃发展,日本建筑的传统精神不仅没有丢失,反而愈发显得璀璨夺目。研究日本建筑对我们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如果说中国当前的传统表现主要是物质式的话,那么日本的传统表现则是精神式的。物质无疑是宝贵的,精神却能代代流传,我们需要学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