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法(一)[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声乐教学法(一)编著李静(内部参考资料)德州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目录一、声乐基础理论……31、声乐的概念(至5)……3–76、歌唱发声器官构造……8–117、歌唱的声学原理……12–198、歌唱的呼吸……19–239、声乐演唱的语言基础(汉语结构、音素与音节、声母发音常识)……24–28C、韵母的发音常识,声调的变化规律,十三辙分类……29–36(四)歌唱咬字、吐词的方法与要求……36–38(五)几种常见的发声弊病与纠正方法……39–45二、各具特色的人声类别及表演形式……46–53三、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训练……54–85四、嗓音的科学保健……86–90五、歌唱者的临场心态……91–93六、关于声乐教学……93声乐教学法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一、声乐基础理论1、声乐的概念—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歌声,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诗或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音乐语汇),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简言之,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2、声乐(艺术歌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艺术歌唱在对于歌曲中所含的思想内容、音乐主题的理解与表现上,在对于歌曲意境的创造、语言韵律、风格的把握与表现上,体现出强烈的个人创造性或曰艺术性;而对于发声、用气、共鸣、音准、节奏等歌唱技能技巧如何发展,则又体现出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指导我们去理解,艺术告诉我们去实践。科学是精准、客观、分析、研究,艺术是主观臆想。因此,我们学习艺术歌唱,不仅要摸索其中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特定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同时还应通过严格有序的声乐训练探究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从当代艺术歌唱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已逐渐涉及到相邻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音响学等自然学科,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史学等社会学科,以及音乐类的技术理论等艺术学科范畴的知识。3、声乐(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生理感觉艺术“建立良好的声乐感觉”是学习歌唱技术的目的。“歌唱艺术需要‘妙’”这是因为歌唱发声器官除口腔、鼻腔等体外器官外,大部分器官分均生长在体内,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些器官的神经反应均不敏感,因此,要想改造他们的性能却非易事。歌唱训练只能是在人体高级神经系统(心理)支配下,通过调节体外器官的生理性能,获得某种符合声音发展规律的“生理感觉”,去间接控制体内发声器官,达到改善歌声质量的目的。它不像器乐演奏那样运用体外的手与嘴等器官进行,具有外形的可视性与操作的直感性。所以,只有当歌唱者寻找到正确的发声歌唱“生理感觉”,并经过一段科学的训练过程,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后,才能稳固地获得理想的歌声。4、声乐(艺术歌唱)是一门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歌唱的语言,从创作到歌唱,应涵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为歌词作者根据生活中的素材创作的典型化的文学语言—歌词。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富有音乐性,上口;(2)是由曲作者根据歌词所创作的能体现词意的富于典型化的音乐语言—旋律音调;(3)便是歌唱者自己通过对词与曲的理解进行创造,把这两种语言用歌唱化、艺术化的口头语言活生生地表演出来。因此,艺术歌唱既是语言化了的音乐艺术,反过来也是音乐化了的语言艺术。它既是比乐器演奏艺术更富语意性,也比单纯的语言艺术如评书、朗诵等更富音乐性。5、声乐(艺术歌唱)是一门极富感情的艺术歌唱以抒发感情见长,恐怕是自古以来人们认识这门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朱权著《太和正音谱》)就是指的听了一种极富情感的歌声后,在内心获得共鸣后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歌唱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音乐化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抒发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各种情趣,当它们与听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发生交流后,便会激起听者内心的共鸣而感动至深。6、歌唱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概念:人体直接参与发声活动的器官由呼吸器官、发声振动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与听觉感受器官等五部分组成。(1)歌唱呼吸器官由口、鼻、喉头、气管、支气管、胸肋、肺脏、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歌唱时完全依赖这些器官进行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全过程。肺脏是呼吸的中心,在肺脏与腹腔交汇处有一层韧性很强的隔膜叫横膈膜,这也是极其重要的歌唱呼吸器官。(2)发声振动器官即喉头声带。喉头位于气管的上端,上接舌骨下连气管。会厌位于气管口上,形如扁叶状,当吞咽食物时,它便盖住喉头,以保护呼吸器官,歌唱时它便有力卷起,使喉咙打开,辅助歌声共鸣。甲状软骨位于颈前正中,由左右对称的两块四边形骨板组成,形如一本打开的书,合缝处在颈前突出,俗称喉结。健康的声带在喉内成两片白色薄片状,边缘整齐,当声带充血时呈粉红色或红色。在声带上方靠近喉口的管壁处,有一对左右生长的室襞称为假声带,或称室带,它与真声带呈平行状态,其表面呈淡红色。两假声带之间的缝隙称裂前庭,它在歌唱发声时主要起阻挡气流的作用,一般不参与振动。喉室在真声带与假声带之间,是一个粘膜裂缝状陷巢,两侧各一个,像一小袋。由于它所在特殊部位,因而对歌声音高、音色和元音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影响。(3)歌声共鸣器官它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与各窦组成。其中胸腔、鼻腔属于不可调节的固定共鸣腔;而喉腔、咽腔与口腔属于可调节的可变共鸣腔。歌唱时,声带所产生的震波,一部分顺喉室、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各窦去形成共鸣,而另一部分则顺气管到支气管(胸腔)去形成共鸣。a、喉腔(包括喉室)既是一个发声振动器官,又是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官。声带在气息作用下发出的振动波(或称基音)所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便是喉室。因此,歌唱发声时,后世的形状的改变,不仅对声音的音高、音色、元音形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共鸣源”。b、咽腔在喉腔上。在声乐教学中常常把咽腔细分为喉咽、口咽与鼻咽等三部分,或称为咽共鸣管道。会厌后部称喉咽腔,口腔舌根后部称口咽腔,软腭小舌后部称鼻咽腔。c、口腔既是歌唱的语言器官,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直接调节的发声共鸣器官。口腔上部分又分为硬口盖与软口盖两部分。硬口盖是指口腔前部的硬腭与舌部以及下颚构成的空间;软口盖则指软腭(小舌)与舌头后部构成的空间。软腭又称“口盖帆”,它向上提起的状态对歌声的共鸣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鼻腔是一种具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它从外鼻孔至内鼻孔,后面与鼻咽相连,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重要的共鸣器官。e、歌唱语言器官—即喉、舌、齿、唇、上颚(硬腭与软腭)、下颚等。它们的作用是当声流振波经过口腔时,采用一定的阻挡力把它咬成各种形态的字音,然后吐出口腔而形成语言。f、听觉感受器官—即人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外耳与中耳的功能是传导声波;内耳的功能是感受声音与感受身体在静止和运动时的位置。在歌唱训练中,正是由于科学开发与利用了耳朵的这两种功能,对所发出的歌声进行分析监控(心理学上称之为反馈作用),才使大脑不断指挥发声器官,合理调整其协调运动感觉。7、歌唱的声学原理(1)歌声的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音乐声学认为,一切物体振动均具有三种物理属性,即频率、振幅和振动成分(形式)。由此而导致在听觉感受上亦产生三种心理属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a、频率与音高—歌声的振动频率即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次数愈多,频率愈大,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愈高,反之愈低。高的频率通常由较小的物体产生,而低的频率通常由较大的物体产生。由此可见,声音的振动频率与声带的长度、厚度紧密相关。一般而言,在产生振动时,声带形状愈长、愈厚、愈松弛,则声带振动的次数愈少,发出的声音愈低;声带形状愈短、愈薄、紧张度愈强,则声带振动次数愈多,发出的声音愈高。因此,声带的形状结构(长短、宽窄、厚薄)与运动功能(产生振动的形态)是构成人体发声器官中振动部分的物质基础。由此,我们又可以对人声的分类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即高音歌者的声带比中音歌者的声带短、窄、薄些,声带振动频率快些,因此声音的音区高些;而中音歌者的声带比低音歌者的声带短、窄、薄,声带振动频率又相对快些,音区亦相对高些;女声的声带比男声的声带更短、更窄、更薄,因而音区比男声天生高一个八度。b、振幅与音量音量或曰声音强度,主要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声带颤动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强音量是声带作较大幅度、较宽振动的结果,而弱音量则是声带作较小幅度、较窄振动的结果。声带的振幅大小又与声门下气压的大小有关。通过观察与测量,平时说话时声门下的气压在呼气时大约在667pa左右,而歌唱发声时则迅速增至5.3-6.7kpa左右。因此,声门下气压大,声带振幅大,声音就响亮。c、音色与泛音歌声音色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泛音的数量、频率与强度的分配等等。这些因素构成发声振动器官的振动形式。音响学所指的声音,实质上都是由许多纯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称为复合音。这些纯音只是乐音中的一个振动部分,又叫分音。组成乐音的各个分音(纯音),各有不同的频率,因此各分音的高度也就不同。分音中频率最低的第一分音,又叫基音。乐音的高度,一般是由基音频率(基频)决定,基频也就是乐音的频率。其他分音的频率都比基频高,统称“泛音”。乐音的音色,往往是由泛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的不同所决定的。这就是说,歌声的音色取决于乐音中的振动成分,即它是由所含分音的数量、高低与振幅的大小所决定的。泛音的频率,有与基频成整倍数的,亦有与基频不成整倍数的。“与基频成整倍数的泛音称为谐和泛音;非整倍数的,亦称为非谐和泛音。”乐音中基本上都是谐和泛音。一般讲,以C为基音,它的泛音有十九个。C—e³基音开始排列:C、c、g、c¹、d¹、g¹、bb¹、c²、d²、e²、基音123456789﹟f²、g²、a²、bb²、b²、c³、﹟c³、d³、﹟d³、e³。10111213141516171819d、喉头的最佳位置喉头是歌唱的音源体,喉头所处的位置是否得当,发声时是否稳定松开,将直接影响到歌声发出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歌唱发声训练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喉头所应处的位置作一番讨论。从喉解剖了解到,舌下肌肉借助舌下甲状膜把活动的喉头与舌下骨连接起来。喉头上通咽腔,下通气管,再往远处,通过支气管的分布和肺部连接,喉头的上下部是由形成声门的声带来把它们分开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下面自肺部起通到咽腔上部,再进一步到口腔和鼻咽腔的贯通的声音传送道。正是由于喉头和舌下肌肉直接相连,因此,它就有了随之垂直活动的能力。同时,由于喉头垂直活动,也就改变了声音传送道的形态以及所发出的歌声的性能。那么,喉头究竟应处在什么位置才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呢?经实验得出结论:“在镜前,如果试作打哈欠状,你会立即感到,略向前突出的喉头(喉结)下降,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是闷暗的,然后再做吞咽动作,你会看到喉头上升,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带有喉音;喉头的这两种极端位置之间相距5cm—6cm或更多些。”喉头这样移动是在第三到第六节颈椎之间进行,在平常的安静状态中,喉头处于颈部中间略靠下的位置上。发音经验表明,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最为悦耳。歌唱时舌下肌不应当拉紧而应当放松下来,这样喉头也就会相应稍稍下降一些。这是当前被公认的喉头应处的位置。当负有压力的气息冲击着并拢的声带时,喉头由于其附属肌肉的抑制作用而受到牵制。这种肌肉就像捆在喉头上的绳索,上连头部,后接脊骨,下系胸肩。显然,在发声时姿势不正常,便会影响到这些肌肉序列的位置,也就使得整个喉头偏离了它所依靠的基础,从而干扰到发声。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们一致主张喉头应稳定松开。有的学生演唱时,喉部发生“挤”、“卡”现象,声音刺耳难听,除喉部不对的因素外,喉部肌肉不稳不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e、“真声”与“假声”根据发声生理学的研究,真声主要指以喉部环甲肌组为主导作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整体振动,声门完全闭合,发出的一种明亮厚实的声音。这种声音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属于真声类的同义词有“胸声”、“大嗓子”、“大本腔”等。国外把喉部发真声的机能称“重机能”。假声则是以喉部披裂机组为主导作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