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最早发现于1928年,直到1950年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体所引起,才逐渐被重视起来。我国于1981年首先在家兔中发现附红体,相继在牛、羊、猪等家畜中查到附红体,以后在人群中也证实了附红体感染的存在。•分类: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原虫,“类边虫病”)。种名:绵羊的绵羊附红体、猪的猪附红体和小附红体牛的温氏附红体、鼠的球状附红体、猫的猫附红体狗的彼来克洛波夫附红体家兔的兔附红体、山羊的山羊附红体病原—附红体形态:•多形态,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多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呈链状或鳞片状,少量游离。•猪附红体:一般呈环形,直径0.8-2.5um,也有球状、杆状。•绵羊附红体:点状、杆状和球状,直径为0.3-0.6um;•兔附红体:多呈顿号形,直径为1.2-1.5um。•革兰氏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脱氏染色淡蓝色。•增殖: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抵抗力:对干燥和化学药物比较敏感0.5%石炭酸于37C经3h可将其杀死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使其死亡对低温冷冻的抵抗力较强,可存活数年之久。宿主:马、驴、骡、猪、牛、羊、奶山羊、兔、鸡、鼠、骆驼鼠类、狗、猫、鸟类和人等。相对宿主特异性:牛&山羊;绵羊&山羊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接触性传播: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长期或短期接触血源性传播:注射、打耳标、剪毛、人工授精等垂直传播:母猪经子宫感染仔猪。媒介昆虫传播:虱、蚊、螫蝇发病季节:夏秋或雨水较多季节多发流行病学动物:•多数隐性,少数发病(受应激因素刺激)•潜伏期2-45d,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下降•红细胞数减少,血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均下降,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上升,血红蛋白尿•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数年,严重者死亡。症状病猪耳、颈、肩部皮肤毛孔处弥漫性渗血•黏膜浆膜黄染•弥漫性血管炎症,血管周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肝肿大,脂肪变性,有实质性炎性变化和坏死,胆汁浓稠•脾肿大,被膜有结节,结构模糊•肺、心、肾等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死亡动物病变广泛,往往具有全身性病变肝脏有局灶性的坏死灶喉头黏膜和气管外膜黄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淋巴结有不同层度的肿大与黄染皮下黄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脾肿大黄染胃浆膜弥漫性黄染与所属淋巴结肿胀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胃黏膜弥漫性黄染与散在出血斑小肠与肠系膜弥漫性黄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心包浆膜黄染胸肋膜弥漫黄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1.直接镜检: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吖啶黄染色可提高检出率)2.动物试验:血液接种健康小鼠、兔、鸡或鸡胚,接种后观察其表现,采血查附红体。诊断血液压片红细胞周围的附红细胞体3.血清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猪发病后1-7d呈阳性反应,于2-3周后即行阴转。用于诊断急性病猪,但不能检出耐过猪。•间接血凝试验报道较多;滴度1:40为阳性,能检出补反阴转的耐过猪。•荧光抗体试验抗体于接种后第4d出现,在第28d达到高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适用于小猪和公猪的诊断,也不适用于急性期诊断。4.DNA技术—PCR技术:敏感性≥lpg的DNA1.治疗:四环素、914、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黄色素、血虫净(贝尼尔)、氯苯胍2.预防:•驱除媒介昆虫•做好针头、注射器的消毒•消除应激因素•将四环素族抗生素混于饲料中防制公共卫生:•不同病人有不同表现•发热、黄疽、贫血、出汗、疲劳、嗜睡•肝脾和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等。•小儿患病后尿色加深。•红细胞、血红素、血球压积、血小板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