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悲壮走向豪迈,最危急的时刻是抢险救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的生命,我们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救人最多和伤员死亡率最低的奇迹●从悲壮走向豪迈,最艰难的考验是安置群众。急灾区群众所急,解灾区群众所难;家家有住处,户户有饭吃,人人有保障。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荡,我们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安置群众的奇迹●从悲壮走向豪迈,最重大的任务是恢复重建。科学重建,规划为先;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我们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恢复重建的奇迹●从悲壮走向豪迈,最根本的动力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地“起立”,发展“起跳”。以“再生性跨越”为根本取向的“四川模式”是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伟大创举●从悲壮走向豪迈,最深刻的创新是对口援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东西联动,内外互动。对口援建的“中国模式”是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伟大创举●从悲壮走向豪迈,最振奋的目标是高地建设。爬坡上坎,蓄势突破;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四川发展,我们努力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前列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伟大时代,这是人类抗震救灾史上大爱无疆的不朽丰碑。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节点,2008年必将以举世瞩目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速度”、“奥运纪录”、“奥运精神”相辉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令世界惊叹,至今仍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抗震救灾与北京奥运同行,四川与世界同在。穿越灾难,重建家园;逝者安息,生者奋进。我们悲痛而不悲哀,悲壮而不悲愤,化悲痛为力量,化灾难为机遇,共同携手走过用血肉血泪血汗铸就的抗震救灾之路。从地震灾难中挺立起来的四川人民,从来没有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人的生命如此珍贵、如此坚强,也从来没有这样深切地感到纪念死难同胞的最好方式就是挺起不屈的脊梁,更坚强地奋斗,更美好地生活!“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灾难中屹立强大的中国,灾难中挺立坚强的中国共产党人,灾难中崛起自强不息的四川。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委、省政府率领9000万四川人民,打赢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硬仗,仅用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三年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英雄的四川人民,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世界关注汶川,关注四川的汶川,关注中国的四川!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四川的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是什么力量让四川地震灾区失去家园的1200多万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是什么力量使四川约占全省县市区一半的重灾区在恢复重建中实现“再生性跨越”?此时此刻,浴火重生,万象更新。走进汶川,走进北川,走进青川。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告诉你:震后四川依然美丽!此时此刻,春暖花开,政通人和。映秀镇吉祥如意,唐家山碧波如镜,九寨沟宾至如归。多情多义的一草一木告诉你:震后四川更加安全!此时此刻,发展“起跳”,高位求进。因为有你,因为有党,因为有社会主义中国。感恩图报的灾区人民告诉你:灾区规划建设整体性提高,民生事业突破性进步,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结构性优化,城乡面貌历史性巨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千年不遇的震灾袭来,四川人民向世界发出悲壮的誓言:山河可以改变,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摧毁,但摧毁不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救助灾区人民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今天,我们穿越灾难,化危为机,崛起危难。我们豪迈地告诉世界:四川没有垮,四川经济没有垮,四川人民的精神没有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三年来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铸就并升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并支撑我们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抓重建,抓发展,双重任务、两个战场,我们交出了无愧历史,无愧子孙的答卷。此时此刻,我们把这三年的艰难历程概括为:从悲壮走向豪迈!从悲壮走向豪迈,最危急的时刻是抢险救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的生命,我们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救人最多和伤员死亡率最低的奇迹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预警,四川人民永远难忘地震灾难突如其来的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四川的汶川,中国的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仅有14公里。中国进入紧急动员的“汶川时刻”,四川进入极其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抗震救灾时期。短短80秒,山崩地裂,江河呜咽,生离死别。当我们从摇晃的楼房紧急逃生的时候,当我们站在抖动的大街应急避险的时候,当我们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惶惑不安的时候,69277名同胞失去了生命,17923名同胞失踪,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遭受劫难。从地震的惊恐中迅速转入抢险救灾,我们听到了地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难的评估:“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地震震中在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镇与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都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汶川特大地震等烈度线大体上呈现45度角的分布,大量的能量沿着龙门山断裂带传导,犹如墙上的裂缝被撕开,总是沿着开裂的方向传递能量。正处于这一区域的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等10个县(市)成为极重灾区。四川是这次地震的主灾区,受灾程度最重,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的39个县遭受重创,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均为历史罕见。抗震救灾第一阶段是抢险救人。“生死大营救”,主要特点是一个“急”字。最危急时刻,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人从废墟中救出来,再以最快的速度把伤病员送到医院去救治。抢险救人,分秒必争,十万火急!世界公认的最佳救援时间是“黄金72小时”,我们则坚持了大约一两个星期。坚持把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生命大救援,从废墟中抢救群众83988名,医治伤病员400余万人次,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由于救治及时,地震伤员中只有5750多人致残,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救人最多和伤员死亡率、致残率最低的奇迹。“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抢险救人最危急的时刻,余震不断,天气恶劣,交通通信几乎全面瘫痪。越是危急时刻,越是需要坚强的领导。四川人民永远铭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党心民心相通,国脉血脉相连。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坚决果断地把抗震救灾作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精心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巨大关怀,是我们抢险救人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给我们战胜灾难、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的生命以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不到一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通过网络、电视、电波直抵灾区。5月12日晚,5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至18日,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总书记一再叮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这是一种速度,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到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两个小时以内启动,凸显了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与高效。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的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5月12日23时40分,温家宝总理在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黄金72小时”中,总理辗转视察七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抢险救人赢得了宝贵时间。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到灾区视察灾情,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中国速度令全世界惊叹”!“第一时间”、“第一目标”、“第一地点”,一个个“中国记录”清晰地记录下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负责,充分展示出党和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越是危急时刻,越是需要临危不惧的靠前指挥。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部署,带领四川人民全力抢险救人,走过一段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的艰难历程。震后半个小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已冒着余震中飞落的砂石,沿着滑坡的道路边缘,向震中汶川挺进。越野车上,刘奇葆作出7条指示,核心是“救人”: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同一时间,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向国务院值班室汇报灾情后,直奔省地震局了解情况,旋即乘直升飞机赶赴汶川。道路冲毁,空中受阻,两路人马折返都江堰会合,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都江堰成立,刘奇葆担任指挥长。省“四大班子”高度统一,靠前指挥,兵分三路:一批分赴六大重灾区,一批坐镇设在都江堰的前线指挥部,一批留守成都。省领导全部参加指挥部相关工作,11位省领导分别领衔指挥部10个工作组。震后不到3小时,各市州都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指挥部,省、市、县、乡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救人、安置、防疫、转移……上通下达,四川抗震救灾的应急机制高速有效运转。党中央的每一项重要指示,马上贯彻不过夜;党中央的每一项部署,第一时间细化落实。指挥部下达的一个个紧急指令,对一个个关键环节的前瞻研究,一场场硬仗的靠前指挥,确保四川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确保抢险救人取得决定性胜利。越是危急时刻,越是需要不畏艰险的突击队。人民子弟兵是抢险救人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四川人民永远铭记人民子弟兵的救命之恩。13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承担起抢险救人最危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中央军委领导都亲临灾区,第一时间在灾区指挥和参加抢险救人的将军达100多名。海陆空联合行动,20多个兵种跨区行动,人民子弟兵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生命长城。震后21分钟,成都军区派出察看灾情的4架直升机腾空而起。震后第二天,解放军出动军用运输机22架,征集民航客机12架,将4.7万余人从全国各地调往四川,并空投物资12.5吨。疾进,疾进,疾进!突破,突破,突破!搜救,搜救,搜救!“解放军来了人心定”。哪里有子弟兵,哪里就有安全感,哪里就有信心和希望。越是危急时刻,越是需要振臂一呼的主心骨。灾区基层党组织是震不垮的战斗堡垒,一个个党员干部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是灾区群众最贴心的人。“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关键时刻,危难关头,灾区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在抢险救人的最前沿,带领群众自救互救,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据统计,在四川灾区,基层党组织共组建“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8.2万个,参与党员110多万人。哪里灾情最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人中,80%以上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织群众抢救和自救互救出来的。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的生命大营救,既是一场生命与死亡的较量,也是一场考验执政者决策智慧和执行能力的大考;既是对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组织动员能力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和灾害应急能力的集中检阅。在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的第一个指令,就是对通往地震灾区的道路实行管制,第一时间为抢险救人开通了绿色通道,从而保证了多达几十万人的外部救援力量在震后两天到达全部受灾区县,3天后到达全部重灾乡镇,保证了国家战略储备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