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价值重建与戏剧的历史性转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价值重建与戏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节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戏剧一、古典主义戏剧在欧洲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17世纪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欧洲戏剧界曾占支配地位,到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后逐渐消失。1、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确立是在17世纪30~70年代的法国。1636年,巴黎戏剧界因P.高乃依悲剧《熙德》的演出而发生争论。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评《熙德》。1638年,由学院创始人之一沙波兰(1595~1674)执笔的《法兰西学院对〈熙德〉的意见书》正式发表。文中指责高乃依违背了戏剧“以理性为根据”的“娱乐”作用,没有始终把“满足荣誉的要求”放在首位,未能严格遵守“三一律”等。这份意见书初次系统地宣告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主张。1674年,另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布瓦洛发表了诗体论著《诗的艺术》,集中阐述戏剧理论的第三章,汇集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以来一切合乎古典主义原则的戏剧观点和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的创作经验。这部戏剧论著可以说是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总结。2、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A、古典主义戏剧家和理论家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国家统一。在戏剧作品中,国王被描写成“正确”、“公正”的化身,戏剧冲突的最后解决都有赖于“贤明君主”的仁慈。在戏剧论著中,往往也有颂扬国王政绩,号召剧作家讴歌的内容。B、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蔑视情欲。理智和感情的矛盾是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内容,而最终都以理智的胜利为结局。这里的所谓理智多指对中央王权的拥护,对公民义务的履行,对个人情欲的克制。这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哲学在戏剧创作中的反映。恩格斯指出:“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正好在那时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C、把古希腊、罗马戏剧奉为典范。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来自古代戏剧、史诗、神话和历史。古代英雄人物尤其成为他们的描绘对象。但是他们关心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D、强调规范化。主要的法则是:戏剧创作必须遵守地点、时间和情节一致的“三一律”;人物塑造需要符合固定的类型,戏剧体裁有高低尊卑之分,悲剧被视为“高雅的”体裁,只能描写国王和贵族,喜剧被视为“卑欲的”体裁,只能描写市民和普通人;戏剧语言讲究准确、高雅,合乎逻辑;演员要按规定的程式来表现角色的感情;舞台场面追求对称、浮华和宁静。3、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在17世纪达到全欧的最高水平,产生了3个成就卓著的戏剧家:P.高乃依、J.拉辛和莫里哀。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1636年创作的《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剧本大都从历史中选择题材,主人公不是国王就是贵族出身的英雄人物,描写个人感情和国家义务之间的冲突,表达理性至上的主题。在艺术形式上,不严格遵守理论家们制定的法则,对“三一律”有所突破。到了17世纪50年代,拉辛取代了高乃依在戏剧界的领导地位,重要剧作有《安德罗玛克》(1667)和《淮德拉》(1677)等。他的悲剧具有与高乃依不同的风格,着重表现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黑暗和罪恶的主题,悲剧主人公具有普通人的德行和缺点,特别强调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艺术形式简练集中。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艺术形式既具有古典主义戏剧结构谨严、冲突鲜明的优点,又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重要作品有《伪君子》(1664~1669)、《吝啬鬼》(一译《悭吝人》,1668)、4、《伪君子》的艺术艺术特征:《伪君子》前后写作五年,修改三遍,艺术上可谓炉火纯青。其艺术特色体现在:A.成功的间接描写。《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答尔丢夫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喜剧的前半部分答尔丢夫虽末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如奥尔恭家的争吵,嫁女引起的混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划出答尔丢夫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使之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在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B.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答尔丢夫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主人公出场时间,便会剧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C.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如答尔丢夫标榜不近女色,见到桃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温柔”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却既想霸占妻女,又想谋财害命。D.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作者严格遵守古曲主义戏剧三一律法则,在有限的时空内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但同时,又在喜剧中掺入悲剧因素,还大量吸收了民间闹剧的表现手法,如家人争吵,桌下藏人等。这样全剧就显得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伪君子》在艺术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人物刻画的不够平衡。如欧米尔在喜剧前半部分无足轻重,但在后半部分却成为揭露答尔丢夫真面貌的关键人物。二、启蒙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启蒙主义者一般都或多或少地批判了古典主义的某些刻板原则。在启蒙主义时期法国最有成就的戏剧家是博马舍(1732—l799)。博马舍受到过上述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影响,他前期有名的剧作有《欧仁妮》、《两朋友》,而使他在戏剧史上占据突出地位的是所谓“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在美学领域和戏剧理论领域与狄德罗合称双璧的另一个代表者,是德国的启蒙主义者莱辛。启蒙主义戏剧的特点1、自由地描写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它打破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等法规;2、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悲喜划分,创造出“正剧”这种新的戏剧类型;3、对话开始以散文而不再是诗体、韵文进行创作;4、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相结合。三、浪漫主义戏剧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运动,浪漫主义反映了自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大变动之后人们不满于社会现实而沉浸于个人理想的心理。由于剧作家的社会地位以至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其作品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面对历史的进程,前者表现出战斗的热情,后者则充满了病态的恐惧,前者向往着带有空想色彩的前进,后者则幻想着倒退。1、基本特征:A、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是作为一种公然反叛的力量而崛起的;B、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无视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的局限;C、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在历史上,浪漫主义戏剧在各国先后经历的时间都不长,然而,给它以影响及受它影响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却是源远流长,情况十分复杂。2、艺术成就在浪漫主义戏剧取得最大成就的法国,占主导地位的是积极的浪漫主义。1827年,雨果在《克伦威尔》的“序”中批判了古典主义及其“三一律”,宣告一种合乎自然,美、丑和爱、憎对照鲜明的新戏剧的诞生,成为浪漫主义戏剧的宣言。两年后,第一部浪漫主义戏剧,大仲马的《昂利第三及其宫廷》上演。1830年,雨果《爱尔那尼》的演出在激烈的斗争中终于赢得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决定性胜利。法国另一位浪漫主义剧作家A.de缪塞在人物塑造的真实、情节设计的机巧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他的《罗朗萨丘》代表了浪漫主义戏剧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德国在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以反对启蒙运动思想的潮流而出现的。这个文学运动以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兄弟为核心。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戏剧,有蒂克(1773~1853)的《神圣的格诺菲娃的生与死》、《福尔吐纳特》、《穿皮靴的雄猫》,克莱斯特(1777~1811)的《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魏尔纳的《二月十四日》等等。他们的剧作多取材于神话和历史传奇故事,表现出怀古遁世的倾向,并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英国浪漫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也写了一些浪漫主义的诗剧,如拜伦的《曼弗雷德》、《该隐》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第二节早期现实主义戏剧和自然主义戏剧一、早期现实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作为比较自觉的、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1、特点A、在题材与主题方面现实主义戏剧扩大了反映生活的范围,特别注重揭露社会的黑暗现象,试图在舞台上暴露现实的真相,激起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索。在契诃夫等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的作品里,还表现出变革现实的迫切愿望和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B、在艺术表现方面现实主义戏剧将客观真实地再现生活作为基本准则。他们主张在舞台上严格地按生活的逻辑组织冲突和场面。无论人物的心理刻画,还是动作细节的描绘都应尽可能做到逼真和准确。剧作家必须恪守“代言体”格式,不能像浪漫主义戏剧那样,借人物之口直接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议论,而必须通过客观的舞台形象自然地流露作者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激情。为使舞台形象真实可信,现实主义戏剧的结构通常具有时间、地点和事件比较集中紧凑的特点。台词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一般不用韵文。与此同时,现实主义戏剧又强调艺术的典型化原则,反对把生活现象不加选择地搬上舞台的自然主义倾向。他们要求戏剧通过典型的环境、事件(情节)和冲突,来烘托、突出典型性格,从而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及其发展趋势。这些要求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的。C、从生活的真实再现中求美感演剧形式要求从生活的真实再现中求美感,致力于在舞台上造成逼真的生活幻觉。他们严格划分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界线,主张在二者之间筑起观众看来透明、演员看来不透明的“第四堵墙”,以便演员更好地“生活”在舞台上。现实主义戏剧表演艺术产生了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化的表演理论。他们要求演员在“规定情景”中由“自我”进入角色,以“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创造出“美丽而崇高的人的精神生活”。在舞台美术方面,现实主义戏剧借助近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也尽力在舞台上布置幻觉性的写实景,一般不采用写意性或装饰性的设计,更反对一切浮华虚假的作风。2、代表作家作品A、小仲马《茶花女》剧情: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小仲马B、果戈理《钦差大臣》剧情简介:《饮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人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奉迎,拼命贿赂、拉拢。而这位贵族子弟是个纨绔子弟,赌博输光了钱,正躲在旅馆里无计可施。于是闹出了种种笑话。正当市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钦差大臣”。以为可以到京城去做大官时,传来了真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因此成为俄国现实主义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