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一、观沧海二、次北固山下三、钱塘湖春行四、天净沙·秋思五、木兰诗六、望岳七、春望八、石壕吏九、归园田居(其三)十、使至塞上十一、渡荆门送别十二、登岳阳楼(其一)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十四、赤壁十五、过零丁洋十六、水调歌头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十八、饮酒(其五)十九、行路难(其一)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十二、己亥杂诗二十三、望江南二十四、渔家傲·秋思二十五、江城子·密州出猎二十六、武陵春二十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十八、关雎二十九、蒹葭一、观沧海[东汉]曹操【考情搜索】8年3考:百色2011,来宾2011,崇左2011。(2016可能考查地市:南宁、贵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炼字:首句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手法: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炼字:“涌”字既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又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炼字:“若”字可以看出是虚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写出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蕴群星的图景。表现手法:虚景描写。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情感: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渴望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14贺州)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题型训练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解析】C项说法错误。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答案】C2.请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案】全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修辞: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考情搜索】8年2考:梧州2011,崇左2010。(2016可能考查地市:南宁、百色、来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悬”字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修辞:运用对偶手法,通过写一幅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炼字、修辞:“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画面描述: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修辞、情感:运用设问修辞,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归雁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主旨:通过描写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题型训练1.(’15河南)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2)题。(4分)(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解析】“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去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表现了诗人面对所见美景心驰神往的愉悦之情。B.颔联通过对偶的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C.颈联是一句哲理句,蕴含着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诗人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解析】首联流露出诗人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答案】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内容理解:第一句点明地点,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三、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考情搜索】8年2考:南宁2011,崇左2008。(2016可能考查地市:贵港、梧州、百色、来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炼字:“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似问非问,技巧俏皮,使诗歌更富情韵。画面描述: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它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炼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早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画面描述:多彩缤纷的野花看得人眼花缭乱,新生的春草刚刚盖过马蹄,一派春意萌发的景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手法、情感: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感情。【主旨:诗人紧扣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衔泥、春花初绽、浅草没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题型训练1.(’15北海)古诗词鉴赏。(4分)(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草没马蹄,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解析】根据诗歌内容,诗中描绘的是一幅西湖早春图,第一、二句是“春水初涨”,第三句是“莺争暖树”,第四句写出了一幅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可以概括为“燕啄春泥”,第五句写出了花的繁多,可概括为“花迷人眼”,第六句是“草没马蹄”。燕啄春泥花迷人眼(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2分)【答案】“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1分)“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2.(’15贺州)古诗词鉴赏。(4分)(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丽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2)请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解析】颔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二字,说明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描绘出来,给人以灵动之感。【答案】这两句诗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1分)“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1分)四、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考情搜索】8年3考:梧州2011,来宾2012,崇左2009。(2016可能考查地市:南宁、百色)【文学常识】“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手法:寓情于景。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静景与动景相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之感。画面描述: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乌鸦飞向光秃秃的枝桠,小桥下流水潺潺绕过几处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肃杀,一匹瘦马孤独地走着。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手法:“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为末句“断肠人”做铺垫。情感:“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主旨:这首小令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后面是题眼,有画龙点睛之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题型训练1.(’15河池)诗词赏析。(4分)(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2分)(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1分)表达游子(或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1分)曲牌名深秋晚景题型训练2.(’12来宾)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C.《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练,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眼前的实景,不是诗人的想象。【答案】A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浪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五、木兰诗《乐府诗集》【考情搜索】8年1考:百色201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内容理解:第一节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为下文设置悬念。修辞:运用比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内容理解:第二节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内容理解:第三节写木兰准备出征并奔赴战场。前四句在叙事中烘托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当时的心情。修辞:后八句以反复的句式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两天时间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理解:第四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修辞:前两句写出征路途之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内容理解:第五节写木兰还朝辞官。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其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实情,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修辞:前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