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主题: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一)世界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调整:1929-1933年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动力)19C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二)全球化(世界整体化)的发展世界格局演变:两极的形成、发展与瓦解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与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WTO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课程标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考纲:俄国十月革命(2)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考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3)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纲: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课标与考纲】第一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知识网络构建新经济政策用军事行动手段控制社会经济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建立改革指导思想错误,导致苏联解体取得一定成效,但没突破原经济体制后与美开展军备竞赛,使经济滑坡取得一定成效,但没突破原经济体制,只是局部调整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十月革命(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5)革命力量不断强大A、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B、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C、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D、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4)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背景2.过程(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取得起义胜利。(1)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3.结果——召开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4.意义(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对世界: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②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3)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3)对历史发展: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从斗争目标看,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从革命性质看,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3)从斗争结果看,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采取的是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②十月革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③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难点阐释点拨: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何特点?导致两国不同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有何认识?特点(1)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2)革命阶段紧相连: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到运用暴力夺权原因:俄国(1)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士兵,掌握武装,多集中在大城市(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决策,周密准备;(3)十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4)一战促使前线失利,后方空虚。中国(1)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反动势力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2)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较弱,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3)中共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受到挫折;(4)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了正确指导。认识:(1)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只有不断的发展它,才能使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走向胜利;(2)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要根据国情选择革命和建设道路,不能照搬照抄。点拨1: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直接原因是?点拨2:梳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线索。1.由空想到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一些美妙设想;由于认识和斗争方式的局限而失败。(2)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此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2.由理论到实践:(1)第一国际—1864年伦敦,马克思成为其领袖、灵魂。(2)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建立,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因为时机不成熟,走向失败。3.由尝试失败到成功实践:十月革命—是首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之一,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最主要: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直接: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力量遭到削弱。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矛盾的激化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3.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B.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5.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B.暴力夺权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D.和平夺权6、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急剧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8、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C、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权力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10、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优越的革命条件,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联盟B.沙皇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D.俄国成为众多矛盾的交汇点1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A、领导者不同B、主力军不同C、客观条件不同D、性质不同1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的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国内外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公有制)普遍工业国有化商业禁止商品贸易分配原则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作用和实践效果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也引起农民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占大多数。错误的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脱离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推行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分配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目的:①克服经济困难②解决政治危机,巩固工农联盟③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点拨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条件?目的?实质?条件前提:①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目的:①克服经济困难②解决政治危机,巩固工农联盟③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①经济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②政治上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结合,工农联盟;目的:①克服经济困难②解决政治危机,巩固工农联盟③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点拨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管理体制:战时: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有制结构:战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1)背景:1922年底,苏联正式成立,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模式。(3)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评价三.“斯大林模式”①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苏联国民素质得到提高.②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给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逐渐形成了僵化的体制。③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借鉴。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同点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同点主要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租让制和租借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贸取消商品贸易允许商品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