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之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3、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4、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因素分析。一、农业概况1、概念狭义农业:种植业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2、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我们提供衣、食、用等生活资料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劳动力技术装备:机械化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等气候:光照、热量和水分地形土地:土壤、地价水源市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政策交通:便利宏观分析微观角度分析原则(针对城市郊区农业生产)(1)地价的高低(根本因素)—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高,适合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乳牛、家禽等);(2)单位面积产值—距城镇距离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或蔬菜、果园、粮棉等;(3)需水量—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4)对运输的迫切性—靠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乳牛。⑴概念: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⑵分布情况: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4、耕作制度:秦岭—淮河南北方分界线①北方:旱地②南方:水田5.耕作方式6.农业特色①耕作业:东部季风区②坝子农业:云贵高原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④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⑤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谷地.云贵高原坝子农业河谷农业7.农业大的分类8.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8.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黄淮海平原低湿地鱼塘—台田模式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①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②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③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等9.农业产业结构52%34%10%4%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200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9.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林业和渔业所占的比例太小【例1】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回答(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BA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中国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不利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资源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夏季高温、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总量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季节变化大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有利不利社会经济条件政策劳动力市场保障和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农业产业政策制定、实施尚有不足之处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受经济条件限制、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低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北部:旱地农业南部:水田农业——秦岭、淮河西部:东部:水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北方南方界线秦岭—淮河耕地类型旱地水田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纤维作物棉花、亚麻棉花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例】根据下列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B、C所示地形区名称。(2)简述B地发展耕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A:黄土高原B:渭河平原C:秦岭山地地处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暖温带,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水源丰富(有渭河及其支流),便于灌溉。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①自然条件:②分布: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丘陵、盆地地区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适宜的光、热、水;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1)种植业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最北可种植到三江平原(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小麦——长江以北地区。以长江下游、黄淮海平原为优势产区(1)种植业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③主要农作物分布: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a.地位:播种面积产量居首位b.生长条件:喜温喜湿c.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黑、新)思考: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自然条件:我国东部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社会经济: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水稻a.地位:产量仅次于稻谷b.生长条件:喜温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c.分布地区:分布广泛冬小麦:长城以南、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春小麦:长城以北、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小麦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夏收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春小麦冬小麦——北方春播玉米区。面积约占全国36%,总产量占全国40%。——黄淮海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中国玉米带:松辽平原,吉林省的产量居中国第一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以吉林,黑龙江等产量最多。东北平原吉林中部内蒙古东部大豆商品农业生产基地选建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好;②农业基础好,有发展前景③商品率高;④增产潜力大;⑤集中连片,交通便利;⑥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商品农业基地的分布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三江平原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南疆地区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五大商品棉基地棉花优势劣势新疆南部光照充足,晴天多,灌溉便利;长绒棉产区水源限制;土地少;距市场远黄河流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中、低产田多,旱涝、风沙和盐碱黄淮平原长江流域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长江沿岸滨海平原评价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④地形平坦;⑤土壤深厚疏松;⑥灌溉便利。不利条件:①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②夏季常有洪灾;③多盐碱地。③主要农作物分布(油料作物)油菜(喜凉越冬作物,适应性强)——长江油菜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花生(沙质土壤,排水性好)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黄淮花生区(鲁、豫、冀、辽等)中国油料作物分布油菜分布范围南迁北移黄淮海平原辽宁黑龙江华南地区长江流域③主要农作物分布(糖料作物)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较短)——黑、吉、蒙、新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闽、粤、桂、琼、云、川等甜菜甘蔗南蔗北甜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广东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台湾中国糖料作物分布海南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出口商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蚕桑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出口商品基地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甜菜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甘蔗糖料作物西北内陆地区胡麻主要在河南芝麻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油菜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花生油料作物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商品棉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分布地区基地类型例2.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各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例3: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如图所示。读图回答各题。(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条件B、交通条件C、劳动力因素D、产业化基础(3)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缩小地区差距(2)、林业概念:利用森林生长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功能:①环境效益②经济效益现状:世界少林国家,不合理开发,资源减少开发利用与成就:①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成为世界人工造林显著的国家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林区人民收入①三大林区和主要树种东北林区:我国最大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和兴安落叶松东南林区:人工林区.主要树种有樟树.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西南林区:垂直分异显著.胡杨林三北防护林分界线②主要林业生态工程141”绿色工程1个基地:南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个体系:①“三北”防护林体系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③沿海防护林体系④平原绿化工程:1个工程:治沙工程•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三北”防护林体系;包括西北、华北、东北;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严重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包括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大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体系防御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区)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黄河流域)柑桔(主要产于亚热带,东南丘陵)茶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主产于南方各省丘陵山区)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椰子(热带,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天然橡胶(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③经济林木我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生长环境:①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漫射光照强;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③经济林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