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森林资源分布与类型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状况中国森林资源结构和特点中国森林资源动态趋势第1节森林资源分布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1、森林分布规律及主要森林类型主要是受纬度、经度和垂直梯度地带性的影响。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为界:–上述界限以西是高原、草原、荒漠,降水≤400毫米;青藏高原的水平地带性不完整。–以东为森林主要分布区,降水≥400毫米。在此区中,森林类型主要受纬度(热量)的影响,从南向北的森林类型为:A.雨林,B热带季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暖温带落叶阔叶林,E温带针阔混交林带,F寒温带针叶林2、各类林带概况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主要包括台湾、两广、云南、西藏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和海南全省,年均温20~27○C,降水1200~2200毫米。该区森林占全国面积的3%。是我国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型和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北回归线向北,到秦岭、淮河一线,占全国面积25%,年均温15~22○C。森林P=25%,降水800~2000毫米。我国主要的集体林区分布于此,有上千年的人工林栽培历史,同时也是竹林的主要分布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前一林带北缘至辽宁、青海一线。年均温8~14℃,降水500~1000毫米,包括华北、东北平原一部分、黄土高原。–阔叶林主要有栎类、杨树等,针叶树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赤松、柏树等,此区是森林分布最少的地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北至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长白山,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之一,森林P=44%,降水500~1000毫米,年均温0℃以上。–森林类型主要有:阔叶树有栎类、桦树、椴树、榆树、杨树、槭树等;针叶树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沙松等。–原始针阔混交林被破坏后,常形成栎类、杨桦林等次生林。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海拔平均1100米,年均温0度以下,无霜期90~120天,降水350~550毫米,主要森林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红皮)、白桦、黑桦、蒙古栎、山杨等。原始针叶林被破坏后,形成桦、栎类次生林,白桦最多。第2节森林资源概述一、森林概念1.森林、森林资源森林:是由乔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2、中国的森林界定标准在我国以“有林地”定义森林。有林木密度和面积要求。–1994年规定,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为有林地。–面积上的要求:天然林,面积达0.1hm;人工林、经济林等达1亩(合0.067hm)以上为森林。二、我国森林的概况我国现在森林资源的总量较少,人均森林就更少。中华民国时期的森林概况(1912-1949年)1934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公布的全国林地(林业用地)43958.4万hm,森林面积9108.8万hm,森林覆盖率为8.0%。1947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又公布全国森林面积8412.2万hm,蓄积585718.8万m,森林覆盖率为8.6%。–上述国民政府公布的森林资源数据,并不是对全国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结果,而是对部分林区进行调查后的估算结论。三、森林资源的特性面积辽阔性长周期性可再生性森林具有多种效益森林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1.1950~1993年森林资源概况从197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第一次统一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1976年结束。统计结果–有林地面积12,186万hm2。人工林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林面积2,369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9.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51万hm2。–活立木蓄积量95.3亿m3。每公顷蓄积量79.0m3,其中成过熟林164m3,中龄林67.4m3,幼龄林13.4m3。第3节森林资源状况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除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实际控制线以外)建立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共设置调查样地16多万个,其中固定样地14万多个。调查工作于1981年结束。统计结果–全国林业用地26713万hm2,其中有林地11,528万hm2,占43.2%,全国森林覆盖率12%。–活立木总蓄积102亿m3。1984-1988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除台湾和西藏外)。调查以各省为总体,部分省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在森林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抽样调查的总体。统计结果(台湾引用1977年台湾林务局公布的数据):–林业用地26742.9万hm,占国土总面积27.9%,其中有林地面积12465.3万hm,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2.98%。–活立木总蓄积为105.7m3,人均蓄积8.4m3。1989~1993年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四五”清查)。统计结果(含台湾省森林)–全国共有林业用地26288.9万hm,占全国面积的27.4%;有林地面积13370万hm,占林业用地的50.9%,全国森林覆盖率13.92%。全国人均有林地面积0.114hm。–全国共有林木总蓄积117.85亿m3,其中森林蓄积101.4亿m3,占86%。全国人均蓄积量为8.622m3。2.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到1998年全部完成。统计结果–我国林业用地26329.5万hm2,占全国面积的27.4%,有林地面积15894.1万hm2,占全国面积的16.55%(即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7864亿m3,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表1前五次清查森林资源概况单位:亿立方米、万公顷、%历次清查清查时间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第一次清查1973~1976年95.3212186.0086.5612.70第二次清查1977~1981年102.6111527.7490.2812.00第三次清查1984~1988年105.7212465.2891.4112.98第四次清查1989~1993年117.8513370.35101.3713.92第五次清查1994~1998年124.8815894.09112.6716.55第五次清查,林木年均净生长量为45752万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为37075万立方米。3.森林资源分布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分布不均的格局。见表2-7,2-9。第4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一.林地资源结构在我国一类清查中林业用地共分为6类。–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无林地有林地包括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乔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和竹林的用地。其标准为:–天然林:郁闭度≥0.2(1994年以后为此标准,1993年以前为0.3,下同。)的林分。–人工林:凡生长稳定(一般造林3-5年后或飞机播种5-7年后)每公顷株数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0%或郁闭度0.2以上的林分。–防护林:农田林网和各种防护林带的林木郁闭度达到0.2以上,或林带冠幅覆盖的宽度10m以上。疏林地–郁闭度0.1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数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0%(1994年以前为: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0%),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可能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播不满5-7年的造林地)。灌木林地–是以培养灌木为目的或分布在乔林生长界限以上,以及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大于30%(1994年以前为40%)的灌木林地(含薪炭林中的此类林地)。苗圃地–指固定的苗圃用地。无林地–指现实无林,以后有可能成为林地的用地,主要包括4种。宜林荒山荒地:包括未达到上述几种林地标准的用地。采伐迹地:采伐后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末更新的迹地。火烧迹地: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末更新的迹地。宜林沙荒:可造林成活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地。表全国林业用地各类土地面积(五五清查)林业用地合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林地数量(万hm2)25704.715363.2719.53444.6461.512.35703.7比重(%)100.0059.772.8013.401.7912.322.2注:表中含台湾和西藏控制线外部分上表显示:无林地和疏林地占25.0%,有林地极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二、权属结构表全国森林面积、蓄积权属状况(五五清查)权属国有林集体林合计数量6388.78974.615363.2有林地面积(万hm2)(%)41.658.4100.0数量6200.86719.212919.9林分面积(万hm2)(%)48.052.0100.0数量159.31862.92022.2经济林面积(万hm2)(%)7.992.1100.0数量28.6392.5421.1竹林面积(万hm2)(%)6.993.1100.0数量764099.5366538.51130638.0活立木蓄积(万m3)(%)67.632.4100.0数量712418.3296146.01008564.2林分蓄积(万m3)(%)70.629.4100.0三、林种结构表各林种面积、蓄积及比重(五五清查)林种面积(万hm2)比重(%)蓄积(万m3)比重(%)用材林9939.564.6720618.871.4防护林2138.513.9219296.921.8薪炭林445.22.98751.40.9特种用途林396.82.659879.05.9经济林2022.213.4竹林436.32.8合计15378.5100.01008564.2100.01.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森林称为用材林。例如生产原木、锯材、纸浆材、建筑用材等材种。包括竹林。–一直以来,用材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林种。–随着社会对环境和森林多种效能的需求不断增长,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的比重将逐渐提高,用材林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现用材林单位蓄积量为78.1m3,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2.防护林以发挥防护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才能称为防护林。–根据防护作用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林等。–防护林是我国的第二大林种,从功能看是最重要的林种。3.经济林凡生产果品、饮料、食用油料、饲料、药材、工业原料、调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都称为经济林。是我国第三大林种。各种经济林面积及比重见下表。项目合计果树林食用油料林饮料林工业原料林其他经济林面积(万hm2)2022.2916.1451.9180.4216.3257.5比重(%)100.045.322.38.910.712.74.薪炭林是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在全国有林地中,薪炭林是面积较少、蓄积最少的林种。平均每公顷蓄积19.7m3。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和浅山区,居民有60%以上使用植物能源,因而薪炭林是必不可少的能源。5.特用林也称为特种用途林。它是以科学试验、风景、旅游、国防、保护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更详细可划分为国防林、母树林、种子园、森林公园、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教学用林、实验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等等。特用林单位蓄积量为150.9m3,是各林种中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林种。四、林龄结构1.龄级、龄组划分年龄表示林木的发育阶段。由于林木的生命较长,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以年为单位描述森林的发育状态多不便,在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龄级和龄组表示森林的发育状态。龄级是整化了的年龄。根据林木生长快慢在我国分别以–20年:生长较慢的树种–10年: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5年:生长较快的树种–2年:竹林、桉树等为一龄级。龄组可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