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浪漫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史达尔夫人的文论Madamedestael,1766-1817.法国浪漫主义的前驱,著名女作家,文学批判家《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论文学》)《论德国》等孟德斯鸠的地理说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启蒙思想家《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资产阶级社会学中地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论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地理学派的文艺观:认为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人性,由此带来不同的文学“南方诗人不断地把清新的空气、丛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这样一些形象和人的情操混合起来”,南方人“兴趣更广”、“思想的强烈程度却较逊”。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比较容易滋生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对欢乐的关怀不及对痛苦的关怀,但想象却更加丰富。南北方文学的各自代表南方文学:南方指希腊,拉丁语系地区,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以法国为代表北方文学:北方指英国,德国,丹麦,瑞典,苏格兰,冰岛,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等.以德国为代表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特征1,北方文学更关心痛苦,想象更丰富,南方文学更关心欢乐。“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呼兰河传》2,北方文学更适合于自由民族的精神“比起南方诗歌来,北方诗歌与一个自由民族的精神更为适合。南方文学公认的最初的创始者雅典人,是世界上最热爱其独立的民族。然而,使希腊人习惯于奴役却比使北方人习惯于奴役容易得多。对艺术的爱、气候的美、所有那些充分赐给雅典人的享受,这些可能构成他们忍受奴役的一种补偿。对北方民族来说,独立却是他们首要的和唯一的幸福。由于土壤的贫瘠和天气的阴沉而产生的心灵的某种自豪感以及生活乐趣的缺乏,使他们不能忍受奴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北方文学迷信成分少,而南方文学则宗教迷信更多“北方的古代文学要求的迷信成分也比希腊神话中少得多。”4,北方文学具有更多的哲学精神“南方诗歌和北方诗歌不同,它远不能和沉思相谐和,远不能激起思考所感受的东西;耽于安逸的诗歌把一切有一定次序的思想差不多全都排斥在外了。”5,北方文学具有敏感性。”北方民族一直具有尊重妇女的美德,这是南方民族所没有的。在北方,妇女享有独立的地位,而在别的地方,她们却陷于被奴役的境地。这又是作为北方文学特点的敏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南方文学的敏感和细腻清少纳言和《枕草子》“文章真是好,是那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妩媚;……在她眼里,宫廷生活也如同家常日子,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意,她留意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耽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李敬泽“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枕草子》论古典诗与浪漫诗将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视为浪漫诗与古典诗的同义语褒浪漫诗、贬古典诗认为北方的浪漫主义文学从古希腊的文化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感情复杂强烈,哲理深刻,具有”伟大的气魄“,又具有”真正的诗的灵感“,最高成就就是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头等的美”从宗教角度研究诗的发展:古典诗:基督教兴起之前的诗作为古人的诗歌,古典诗就是古人的诗浪漫诗:基督教兴起之后的诗作为现代的诗歌,”浪漫诗就是多少是由骑士传统产生的诗“在古代:事件本身就是一切: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在现代:性格占据更多的地位浪漫诗的主体性意识”古人的诗:更加纯粹“”现代人的诗:使人流更多眼泪“,对情感的抒发对浪漫主义的赞扬:”浪漫主义的文学是唯一还有可能充实完美的文学,因为它生根于我们自己的土壤,是唯一可以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文学;它表现我们自己的宗教,它引起我们对我们历史的回忆,它的根源是老而不古。“对古典诗的贬抑:“那些拟古的诗歌……是难得能受到大众的欢迎的,因为在现在,它们与任何具有民族性质的东西都毫无关联。”比如当代法国诗歌”是现代诗当中最古典的诗……是唯一不能在广大人民中间普及的诗“”而莎士比亚则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阶级同样的欣赏“对布瓦罗新古典主义的批评对布瓦罗的《诗的艺术》的回顾古典的原则: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品,如提倡要向荷马请教:“你爱他的作品吧!但必须爱得诚虔,你知道加以欣赏,就算受获益浅。”理性的原则:“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批评布瓦罗“只停留在有关理智和智慧的箴言,这给文学带来了一种学究气,很不利于艺术的崇高的活力。”指出古典主义严格的规则,比如布瓦罗的“三一律”,压抑着文学的发展古典主义以古代文学为楷模,如果对它进行摹仿,“既不能获得作为古人的特色的那种原始的力量,还会失去我们心灵所能感受的亲切而复杂的感情“夏多布里昂的文论1768-184819世纪上半叶法国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文论家美学著作:《基督教的真谛》副标题为《宗教的美》,1802年。《阿达拉》《勒内》《墓外回忆录》吉鲁德的《阿达拉的葬礼》华丽忧郁的文风:马克思在谈到夏多勃里昂的作品时说:“如果说这个人在法国这样有名,那只是因为他在各方面都是法国式虚荣的最典型的化身,这种虚荣不穿着18世纪轻佻的服装,而是换上浪漫的外衣,用新创的辞藻来加以炫耀,虚伪的深奥,拜占庭式的夸张,感情的卖弄,色彩的变幻,文字的雕琢,矫柔造作,妄自尊大。总之,无论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谎言的大杂烩。”基督教充满诗意,富有人性,是诗的源泉”基督教是富有诗意,最富有人性,最有利于自由、艺术和文学的。”——《基督教的真谛》唯有基督教”能促进天才、纯化趣味,发展善良的情欲、赋予思想以精力,献给作家以高贵的形式,献给美术家以完美的模型。“描绘“圣母哀痛地抱着基督尸体”等情境,会”写出比罗马万神殿所有神祗更为感人的篇章,这就是诗意!这就是神奇!”主张:1,诗人为了能寻找到诗的源泉,应该最虔诚地信仰上帝,并“召唤想象的全部魅力和心灵的全部兴趣来援助宗教(基督教)”2,以基督教精神衡量一切文学。凡是历史上的杰作无不表现了基督教精神以但丁《神曲》为例夏布多里昂的局限:强调了基督教对文艺的意义,但文艺成了宗教的宣传工具推崇神秘和忧郁用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来具体规范文艺,认为神秘才美“除了神秘的事物以外,再没有什么美丽、动人、伟大的东西了。”神秘无处不在:“天真不过是无邪的愚昧,它难道不是神秘事物中最不可言传的吗?童年之所以如此幸福,正是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老年之所以如此不幸,正是因为他什么都知道,幸而对老年来说,生命的神秘行将结束,而死亡的神秘正在开始。”雨果的美丑对比文论Victor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著名诗人、小说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文论:《克伦威尔》序言、《莎士比亚论》诗建筑在社会之上“支配世界的并不永远是同一种性质的文明,或者说得更精确然而更广义些,并不永远是同一种社会形式。整个人类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经历过生长、发展和成熟阶段”——《克伦威尔》序言“诗总是建筑在社会之上”每个时期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文学。诗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时期文体风格人物代表作品原始时期抒情歌谣抒情性伟人(宗教)《圣经》古代时期史诗史诗性巨人荷马近代时期戏剧戏剧性凡人莎士比亚原始时期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没私有制、没有战争“当人在一个刚刚形成的世界中觉醒过来的时候,诗也随之觉醒了。面对着使人眼花缭乱、使他陶醉的大自然的奇迹,他最先的话语只是一首赞歌。”“这就是最初的人,这就是最初的诗人,他年轻,富有诗意,祈祷是他全部的宗教,颂歌是他仅有的诗章。”“太初,上帝创造天地。大地混沌,还没有成形。深渊一片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晚间过去,清晨来临,这是第一天。——旧约《创世纪》古代时期国家形成、神权政治代替族长式的公社,“过于拥挤”,国与国的战争、摩擦“诗反映这些巨大的事件,它由抒情过渡到叙事”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近代时期近代指的是:基督教产生后的时代“一种精神的宗教,取代物质的、外在的多神教并潜入古代社会的心脏,将这个社会除灭,而在这种衰老文化的尸体上,播下近代文化的种子”雨果认为基督教是完整、真实的。它揭示了“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不朽的。……人也是二元的。”戏剧的诞生:基督教将诗引向真实,使人们看到了美丑、善恶等共存于人性、世界,改变了古代仅仅表现美的典型的模式,注意描写滑稽丑怪,使之和表现优美崇高相结合,这就产生了戏剧。莎士比亚戏剧是典范:“莎士比亚,就是戏剧;而戏剧,它以同一种气息溶和了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可怕和可笑、悲剧和喜剧,戏剧是第三阶段的诗,也就是当前文学固有的特性。”《莎士比亚论》与美丑对照原则“莎士比亚倾其力于对偶之中……赢得‘酷似创造’这样的的赞词。什么是创造呢。就是善与恶、欢乐与忧伤、男人与妇女……爱情与仇恨、光明与畸形、高尚与卑小”等等的“永恒的双面像”莎士比亚“每一个字都有形象,每一个字都有对照,每一个字都是白昼和黑夜。”以美丑对照来塑造美的浪漫主义原则美丑对照的方式角色安排的对照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不同情境的对照情节的对照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的对照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子爱斯梅哈尔达、加西莫多VS弗罗诺、法比形体的丑陋与心灵的美丽“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用阴森的对照的光线从各方面照射这个可怜的东西;然后,给他一颗灵魂,并且在这灵魂中赋予男人所具有的最纯净的一种感情,即父性的感情。结果怎样?这种高尚的感情根据不同的条件而炽热化,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留克莱斯.波日雅.序》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三种宿命般的力量压在我们的身上。教条的灾难,法律的压迫,自然的冷酷无情”宗教:《巴黎圣母院》社会:《悲惨世界》自然:《海上劳工》文学的自由原则1830年《欧那尼》、“欧那尼战役”抨击新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批评“摹仿古典”的原则,力争“艺术自由、反对体系、法典和规则的专制”“新的艺术属于新的人民,我们在欣赏与路易十四王朝完全合拍的文学之余,必须要求今天的法国,十九世纪的法国……拥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的文学。”——《欧那尼》序言,1830年自由主义在雨果创作上的表现:丰富、奇特、强烈的内容、曲折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夸张、想象等别林斯基评论《巴黎圣母院》:“这本小说是漂亮但过火,过于夸大的作品,充满着例外的、特殊的东西。”——《论巴黎的秘密》关于艺术真实问题:“艺术中的真实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绝对的真实。艺术不能提供原物。”司汤达的文论1783-1842,十九世纪法国杰出作家《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文论《拉辛与莎士比亚》《红与黑》取材于1828年《法国新闻》上载的一个死刑案件高尔基所说:“司汤达的才能与力量在于,他把一件十分平凡的刑事案件提到对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的、哲学的研究的境界。”《拉辛与莎士比亚》背景:1822年英国潘莱剧团到巴黎演出莎士比亚戏剧,遭到巴黎一部分舆论界的恶意攻击提出问题:为创造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1835年版和1879年版的《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