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一般10分。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驭这一题型。3(2002年全国卷)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真题示例1译为:这是李将军说的!×误例评分标准:“其”、“……之谓也”各1分。得分点:固定结构4(2005年全国卷5分)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真题示例2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妻子儿女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古今异义评分标准:大意2分,“持廉”“妻子”“足”各1分。得分点:古今异义5(2005湖北卷3分)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真题示例3评分标准:“顾”、“迄”各1分。译文: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一词多义得分点:一词多义6(2006年江苏卷)康熙三年,槐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①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②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注]①乡用:重用②洊(音同“荐”):再度。7真题示例4(2006年江苏卷)①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5分)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振”1分,“胡”1分,句意2分。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得分点:特殊句式,通假现象,重点虚词。8真题示例4(2006年江苏卷)②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5分)评分标准:被动句1分,“罢”1分,“所以”1分,“事”1分。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得分点: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固定结构9真题示例4(2006年江苏卷)③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5分)评分标准:“雨”1分,“风雷电”1分,“衣冠”1分。正译: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得分点:词类活用译文:那天雨很大,风很大,又是雷又是电,董槐拿起衣服帽子坐着。×误例10洞悉得分点:得分点一:古今异义分析:“妻子”,古今异义,即“妻子儿女”。得分点二:一词多义分析:“顾”,有“回头看”、“看”、“拜访”等意思,这里是“看”的意思。11洞悉得分点:得分点三:通假现象分析:“振”通“赈”,即“救济”;“罢”通“疲”,即“疲乏,疲惫”。得分点四:词类活用分析:“雨”,“风、雷、电”,“衣冠”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即“下雨”,“刮风、雷鸣、电闪”,“穿衣戴帽”。12洞悉得分点:得分点五:重点虚词分析:虚词“胡”译作“为什么,有什么”,表反诘语气。真题示例1中虚词的“其”,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得分点六:特殊句式分析:“民,吾民也”是判断句;“民罢于征发”是被动句。13洞悉得分点:得分点七:固定结构分析:“所以”表凭借,可译作“用来……的方式”,真题示例1中“……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14踩准得分点提高得分率2、一词多义7、固定结构1、古今异义3、通假现象5、重点虚词4、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15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命题者设置了哪些采分点。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选自陈寿《三国志》)片段练习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3分)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3分)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4分)“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句意通顺,1分“啮”被动,1分;“县”,1分,通假字“悬”;况…乎,句意通顺1分。“见”表被动1分,“是以”固定句式1分;句意,1分(2001年上海卷3分)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所以”1分,大意1分。答案: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巩固提高:得分点: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真题示例519真题示例6(2005年山东卷2分)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答案:不久死在富阳。评分标准:大意1分,“寻”1分。得分点:重点虚词巩固提高:20(2003安徽3分)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得分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答案: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巩固提高评分标准:“籍”1分,定语后置1分,大意1分。真题示例721真题示例11得分点:特殊句式,意动用法(2004年湖南3分)……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分析:“于斯亭”状语后置,“乐”意动用法,“以……为乐”。译文: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巩固提高22小试身手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2、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译文:上面没穿衣服,下面没穿鞋,手里拿着弓,腰里挂着箭。译文:圣明的君主不赐官给没有功劳的臣子,不封赏没有战功的士兵。3、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译文:如今您想统一天下,安抚诸侯,保存将要危亡的国家。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不了解别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5文言文翻译的种类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直译: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26补充: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信:达:雅: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第一招:字字落实第二招:文从句顺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28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在诸侯各国间闻名。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器物名29翻译下列句子:字字落实第一式: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数量词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30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音节助词,删去字字落实第二式: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31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32翻译下列句子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我从齐安坐船(将要)到临汝去。词类活用,名作状第二式:换古语为今语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古文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另一单音:“余、自”②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要换:③用本字换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3字字落实文言翻译第一招分三式留删换文言翻译第二招文从句顺34翻译下列句子4:姜氏何厌之有?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句第四式:(1)调整倒装句的语序。(2)调整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的语序。外连横而斗诸侯。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注]①平阿:地名。②余子:官名。③高唐:地名。④孤:官名。36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关键词语:调整句式:去、判断句、何为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37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补”即在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于”以及分句等,从而使句意完整。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补(而未至)五、指出下列翻译的失误,并口头翻译句子: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晋国侯王、秦国霸主包围郑国,以郑国对晋国无礼。(错,该留不留,不该留却留)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心满意足的到树林中去。3、权以示群下,莫不吓震失色。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人不吓得变了脸色。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换)(补)(删)(调)★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