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7688-2012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GJB7688-2012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总装备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空军装备研究院装备总体论证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相戈、黄仲文、蒋林波、蔡小斌、彭楚明、褚恒之、孟雪松、朱毅麟、于晓伟、许胜、程文渊。GJB7688-20121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备技术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本标准适用于装备技术成熟度评价。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JB431-1988产品层次、产品互换性、样机及有关术语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3定义和术语GJB431-1988和GJB3206A-201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技术成熟度technologyreadiness技术满足预期的装备应用目标的程度。3.2技术成熟度等级technologyreadinesslevels用于衡量技术成熟程度的尺度。3.3使用环境operationalenvironment产品实际使用时的环境,包括外部接口条件、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3.4相关环境relevantenvironment模拟使用环境关键因素的试验环境,一般用于验证产品的关键性能或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关键性能。3.5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environment仅演示技术原理和功能的试验环境3.6原理样品breadboard仅演示技术原理和功能,不考虑性能数据获取的试验品。其内部组成通常包括替代件、特殊件、新研件,不考虑产品的最终形式。3.7模型样品brassboard对技术关键性能和功能进行测试的试验品。其内部组成尽可能是真正的配套件,并初步考虑了产品的最终形式,具备部分工程特征。3.8原型prototype可演示最终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的模型。其外形、配合和功能接近产品的最终形式。4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4.1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见表1。表1技术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等级定义1提出基本原理并正式报告GJB7688-20122表1(续)2提出概念和应用设想3完成概念和应用设想的可行性验证4以原理样品或部件为载体完成实验室环境验证5以模型样品或部件为载体完成相关环境验证6以系统或子系统原型为载体完成相关环境验证7以系统圆形为载体完成典型使用环境验证8以实际系统为载体完成使用环境验证9以实际系统为载体完成使用任务注1:5级的试验环境能体现使用环境典型特征,可验证技术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注2:6级的试验环境接近于使用环境,可验证技术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注3:7级的试验环境能体现使用环境中可预测、可规范的内容,可验证技术的主要功能和性能。4.2可在技术成熟度等级定义的基础上,设置等级条件作为判定等级的依据。附录A给出了等级条件的参考内容。GJB7688-20123附录A(资料性附录)技术成熟度等级条件A.1概述在衡量装备技术的成熟度时,除了了解技术的设计和验证情况,可能还需要了解制造和管理方面的情况。因此,在成熟度等级定义的基础上,从技术、制造和管理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等级的判定依据,每一等级对应了若干项条件。这些条件为准确评判技术的成熟度等级提供了依据。技术类条件主要是指设计和验证方面的内容。设计方面主要是指技术研究开发时应完成的研究设计内容,包括应用需求和使用环境的了解,研究假定和原理运用的明确,技术特性的确定,技术资料(含技术报告、图样、标准规范、专利申请)的编制等;验证方面主要是指对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进行验证的内容,包括验证对象、验证环境、验证结果以及需强调的验证项目。制造类条件主要是指试制(生产)所涉及的工艺性设计、制造工艺、工艺设备等内容。管理类条件主要是指用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费用管理等内容。表A.1~表A.9所示的等级条件,是以航空领域预期物化为系统的复杂技术为北京。其中,将等级条件的适用技术类型分成硬件产品技术(以H为代号)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S为代号),并按适用技术、条件类型依次分类排序。这些等级条件综合起来亦可适用于包含硬件产品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复杂技术。根据项目需求,合理使用表A.1~表A.9所示的等级条件,特别是制造类、管理类等级条件。表A.1~A.9所示的等级条件是按必须全部满足的原则而设定的。对于具体项目等级判定时的等级条件满足率的问题,由项目需求确定。A.2技术成熟度等级1具体等级条件见表A.1。表A.11级的条件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H、S处于发散性的、无明确目标的环境技术2H、S明确了用到的物理定律和假定技术3H、S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基本原理技术4H、S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基本原理技术5H、S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或技术报告上公布了观察结果技术6H、S设定了研究的假设条件技术7H、S知道对技术感兴趣的潜在客户管理8H、S知道研究人员和研究地点管理9S具有一些或许可用软件来实现的想法技术10S利用通用术语表达了软件的功能需求技术11S构建了数学表达式,说明了通过软件实现的想法技术12S具有软件算法原理的基本设想技术GJB7688-20124A.3技术成熟度等级2具体等级条件见表A.2。表A.22级的条件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H、S提出了将应用此技术的在研或潜在的装备或配套产品技术2H、S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技术3H、S从理论上或经验上,提出了解决方案技术4H提出了技术的基本元素技术5H、S处于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环境技术6H给出了技术的大体实物构成并给出了部分特性技术7H预测了每个技术元素的性能技术8H、S初步分析了技术所需实现的主要功能技术9H通过建模仿真,证明了基本原理技术10H、S定义了预期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系结构技术11H、S通过深入分析,证明了基本原理技术12H、S在学术期刊、会议文集或技术报告上公布了分析结论技术13H、S技术涉及的独立零部件能够工作(无需集成证明,一般是指县城的沿用件)技术14H、S了解可用于演示技术的实验装置技术15H、S了解所需开展的实验(试验)或了解研究方法技术16H、S明确了技术的用户管理17H、S知道该技术可以支持哪一个(些)装备研制项目管理18H、S得到了用户对技术应用的关注管理19H、S定义了用来管理用户需求波动的需求可追溯系统管理20H、S编制了投资概算管理21H、S知道研究人员和研究设施的能力和条件限制管理22H、S定性分析了项目的风险区域(含费用、进度和性能)管理23H、S具有粗略的技术市场化想法管理24S编写了用来证明算法原理的代码技术25S利用人工合成数据进行了实验(试验)技术26S了解将加载软件的硬件产品技术A.4技术成熟度等级3具体等级条件见表A.3。GJB7688-20125表A.33级的条件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H、S具备同行探讨的研究环境技术2H通过分析研究,验证了技术元素的性能预测技术3H根据已知科学,明确了技术功能性能的数学仿真及(或)计算机仿真的可行性技术4H识别出并估计了预期系统的初步性能特性和指标技术5H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技术元素的性能预测技术6H、S通过实验,证明了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技术7H通过实验,验证了技术元素的性能预测技术8H、S针对存在交叉重叠的其他在研技术(可能有),初步识别了对本技术的影响技术9H、S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预期系统的部件能够一起工作技术10H、S提出了技术的主要参数技术11H、S启动了一定比例尺寸模型的研究技术12H、S全面演示了技术概念的可行性技术13H、S通过对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的分析,证明了该技术可满足一定军事需求技术14H仅通过基本的实验装置(尚未用真实的部件),证明了基本原理制造15H提出了预期系统的工艺性设计准则制造16H评估了现有的制造概念制造17H针对关键试验部件,提出了生产性要求制造18H、S知道与研究团队协同工作的用户代表管理19H、S在定义技术要求时,吸收了用户参与管理20H、S用户提出了技术纳入装备多方案论证的可行时间管理21H、S利用通用属于定义了项目的风险区域管理22H、S提出了项目风险的规避策略管理23H、S初步开展了最优价值分析(不含项目费用因子分析)管理24S通过分析研究,验证了算法和软件性能预测技术25S列出了算法的基本内容技术26S初步编写了程序代码,证明了软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技术27S以少量典型数据包进行了实验技术28S在实验室的简化条件下在替代的处理器上运行了算法技术29S了解现有可用的能够承担类似任务的软件技术30S完成了现有软件的可重用性检查技术31S完成了现有软件的局限性分析技术A.5技术成熟度等级4具体等级条件见表A.4。GJB7688-20126表A.44级的条件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H、S针对存在交叉重叠的其他在研技术(可能有),全面识别了对本技术的影响技术2H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独立部件的试验,或由供应厂家完成验收试验技术3H利用建模仿真模拟了某些不可用部件以及部件间的接口技术4H、S了解最终用户对预期系统的总体需求技术5H、S确定了预期系统的性能参数技术6H、S根据预期系统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其在实验室的技术要求技术7H通过实验室试验,证明了可用部件能够协同工作(简化的试验回路)技术8H通过含实物仿真或计算机仿真,确定了部件的相容性技术9H、S在简化的环境里演示了技术的基本功能技术10H、S编制了预期系统的设计方案初稿技术11H、S实验室的试验条件是可控的,能够保证试验的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技术12H、S完成了一定比例的图样和其他技术文档技术13H、S完成了预期系统的初步继承(如达到原理样品)技术14H、S提出了预期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技术15H、S说明了试验环境与使用环境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对实际使用效果的影响技术16H用特殊件、可用的试验部件代替预期系统的实际部件制造17H完成了新研关键零部件的试制制造18H可用部件已集成到预期系统的原理样品中制造19H完成了比例尺寸模型的制作制造20H针对已明确在局部应用的工艺性设计准则,进行了分析或仿真制造21H、S开展了系统集成的初步研究制造22H提出了关键生产工艺制造23H在实验室里对关键生产工艺进行了评估制造24H针对生产性不足,提出了规避策略制造25H、S用户发布了需求文件管理26H、S确定了技术研究项目的结束条件管理27H、S提出了初始的项目经费驱动因子管理28H、S在费用作为设计目标的模式下,设定了费用的目标管理29H、S编制了系统工程管理计划的初稿管理30H、S与用户达成协议,确定了技术转移的途径(例如通过先进技术演示项目)管理31H、S正式组建了产品综合小组(IPT)管理32H、S产品综合小组(IPT)成员包括了用户代表管理33H、S正式开展了项目风险管理管理34H、S进行了初步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或风险展开分析管理35H、S确定了技术的可用时间管理36S启动了系统体系结构的正式开发技术GJB7688-20127表A.4(续)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S完成了对软件功能(含特定功能)的详细分析技术2S明确了每个功能模块的要求技术3S完成了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技术4S完成了数据需求和数据格式分析技术5S依据系统的初步体系结构,基本完成了独立功能模块技术6S利用典型数据包和“全尺度”问题进行了软件实验技术7S在实验室的简化环境中,演示了独立功能模块技术8S通过特别的集成,演示了功能模块可协同运行技术9S通过正式的检查过程,验证了程序设计制造10S完成了对软件规模(代码行或功能点)的估计管理A.6技术成熟度等级5具体等级条件见表A.5。表A.55级的条件序号适用技术条件内容条件类型1H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