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古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學習古代漢語要查哪些字典辭書•學習古代漢語大致遇到的三方面問題:(1)字音、字義、字形方面的問題;(2)詞語典故、名物制度、人名地名等方面的問題;(3)虛詞方面的問題•要查的工具書大致包括以下三類:第一:字典,專門查字的;第二:詞(辭)典,專門查詞條、百科條目的;第三:有關文言虛詞的專著,專門查文言虛詞的。常用字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漢語大字典》(一)字典:《新華字典》一部現代漢語字典,但對學習古代漢語也很有用處。1.字音:•用普通話注音,能提供正確的讀音,且在注音上還照顧了古漢語中的特殊讀音。如《左傳·齊晉鞌之戰》:左輪朱殷。殷,音yān,指黑紅色。《新華字典》就收了這個音義。•對於古漢語里的字音,往往以“二音”等形式來處理。如:夫②fú,文言發語詞或文言助詞。《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2.字形:兼收簡體字和繁體字、异體字。即正文用簡化字,然後用括弧標明繁體字异體字。•如:强(強、彊)3.字義:雖然注釋的是現代漢語的字義,但因爲古今漢語是有聯繫的,因此,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攝①拿、取;②保養;③代理。這三義基本上概括了古今漢語攝字的意義。《左傳·成公十六年》:請攝饴焉,即爲拿、取義。《左傳·成公二年》:攝官承乏,即爲代理之義。版本:•現在通行的是商務印書館2000年以後修訂重排本(書上76頁講的已過時)。查法:•書前有“漢語拼音音節索引”(會查的可直接根據ABC……查)和部首檢字表。返回(一)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一部專檢古漢語常用字的書,主要有兩個特點:一、詞義排列時一般先出本義,次出引申義。•如“敝”,①坏、破舊,《墨子·公輸》:鄰有敝輿而欲竊之;②疲憊、衰敗,《漢書·張敝傳》:吏民凋敝;③對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謙稱,《左傳·僖公二年》:侵敝邑之南鄙。二、注意同義詞的辨析。•如闕、缺:“闕”的本義是宮闕,“缺”的本義是器破,宮闕不能寫作“缺”。闕、缺兩字雖然都有“缺點、過錯”的意義,但在古代習慣上常寫作“闕”,不寫作“缺”。《水經注·江水二》: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同缺。•再如“章、彰”、“崩薨卒死沒”等字書上都有辨析。•書後附有《難字表》和《古漢語语法簡介》等。版本:•商務印書館1979年排印本。查法:•同《新華字典》,有“漢語拼音音節索引”和“部首檢字”。返回(一)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簡稱《說文》,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字典,全書十五卷(最後一卷是《叙目》),540部,漢字9353,重文1163。•“分別部居”“据形繫聯”,首創部首排列法,對後世影響極大,本書各部先列部首字,再列從屬於這一部首的字。•字體以篆文爲主,有古文、籀文等异體列爲重文,字頭下先解釋字的本義(有的也不可靠),再根據“六書”(以後要講)分析形體結構,再注讀音(當時無“反切”,教材78頁,許慎注音只說讀若或讀與某同,目前通行本中的反切是南唐徐鉉後加的),《說文》解釋字形(六書哪一書),字義常爲後人所依據,是我們學習古代漢語的重要參考書。•版本和查法:舊的《說文解字》版本,大都是只寫篆字,下接解說,密行小字連貫而下,不便閱讀,目前的通行本是南唐(宋)徐鉉校定的,俗稱“大徐本”(鉉弟徐鍇撰《說文解字繋傳》,世稱小徐本)。中華書局1963年出版,於字頭篆字前加楷書,徐鉉的校註和反切爲雙行小字,眉目清楚,便於閱讀,卷末附有楷體筆劃《檢字表》,分《部首》、《正文》、《別體字》三部分。凡是《說文》正文收錄的字,按楷體筆畫多少查《正文》檢字表即可找到。或者查到該字的部首頁碼,翻到該部後再依篆頭的楷書來找也行。返回(一)字典:《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清代張玉書、陳遠敬等編,是在明代梅膺祚《字彙》、張正烈《正字通》的基礎上加以增廣修訂而成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收字多。全書共收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基本上都可以在這裏查到。•二是對字義的解釋側重古義,并引證大量古書的例句,這對我們閱讀古書,查閱字的古義是有幫助的。•用部首排列法,分成二百十四個部首,其注釋體例是先音後義,於字頭下先列歷代主要反切,再解釋字的本義及各引申義,并譯引古書爲例證。如果這字有別音別義,再另加說明,若有古體,即列在該字之下;有別體、俗體,則附於注後,可以參書70頁所引一例。•缺點在於它在引書、引文以及釋音、釋義方面,錯誤較多。清人王引之作《字典考證》指出它的錯誤有二千五百八十八條,實際上還不止此數,所以如利用這部字典來寫文章時,一定要核對原文,以免以訛傳訛。•版本:有商務、中華等好幾種,其中中華書局1958年版本把《康熙字典》縮印爲一册,書後附有王引之的《字典考證》,使用起來較方便。•查法:根據十二地支把全書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并把214個部首按筆畫分屬在十二集里,參69頁,這種分部和排列法對後來的字典、辭書影響很大,解放以前出版的《中華大字典》和《辭源》《辭海》都是按“地支”十二個字的順序排列的,過去流行一個按部首字筆畫多少分屬“地支”十二集的口訣“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尋,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戌集十亥存。”•使用《康熙字典》時,可以先查它頭上的《部首索引》,看要查的字的部首在哪一集的哪一頁,然後再翻到該集,再根據字的筆畫來找。•如“杭”,可以在《部首索引》中查到木部在辰中一頁,杭四畫(不算偏旁本),馬上就可在辰集中五頁里找到“杭”字,對有些一時難以辨明部首的字,則可以利用正集前面的檢字表來查檢。返回(一)字典:《中華大字典》•《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仍用二百十四個部首排列,收字達四萬八千多個,比《康熙字典》還多,并改正了《康熙字典》的錯誤兩千多條,從內容和編排體例上都比《康熙字典》有改進。•字頭下先列《集韻》的反切(《集韻》無此字時則根據《廣韻》),然後排列義項,釋義分條解說,一條只注一義,只引一個例證,先釋本義,後及引申義,假借文,各義項都用數字標明順序,所釋字如有別音、別義,就另立一個字頭,另加說明。•兩條優點:①釋義先出本義如《說文》收錄,則先引《說文》,如《說文》未收,則舉其他較早的文獻爲證。②收錄的義項較全,一些罕義、僻義,在此書中都可以查到,缺點是釋字只羅列多義,未加整理分析,顯得支離瑣碎,有時有隨文釋義之感。•版本:中華書局1915年初版,現在通行的文本是中華書局1978年根據1935年本縮印的,分上下兩册(也有合一大册的)。•查法:扉頁上有《中華大字典部首索引》,查到某字所屬某部在哪一頁後,翻到該頁,再根據字的筆畫來找,這種方法与《康熙字典》相似,只是已不用地支來排列,直接標明頁碼了。這要求對部首較熟悉,如“問”和“聞”不屬“門”部,而分屬“口”部和“耳”部,“鳴”不屬“口”部,而屬“鳥”部,“有”不屬“肉”部,而屬“月”部等,這對查檢是不利的,如果是較難的,不易弄清部首的字,可以查正文前的《檢字表》。返回•現在新出的有《漢語大字典》,收字、義項更全,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查閱古代漢語的常用字的詞義,除了字典以外還可以利用教材的《常用詞》部分。教材的十四單元中,每一單元都附有《常用詞》60-80個,常用詞部分的解說條例參看第一册“凡例”12-25條,第四册附有《常用詞音序檢字總表》和《筆畫檢字總表》,便於查檢。(二)辭典•与字典的區別:字典只收字,不收詞條,而辭典在字頭下還列出由該字(詞)組成的詞條,加以解釋舉證。•最常用的辭典:•《辭海》和《辭源》•《辭通》和《聯綿字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1958年,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下,開始對舊《辭源》和舊《辭海》進行修訂,兩書作了分工:修訂後的《辭源》專收古書黨中的詞語(止鴉片戰爭),是文史工作者閱讀古籍的參考書,一般古書中常見的詞條,在《辭源》中大都能查到,舊《辭源》中的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的新詞一律删去。所以,對學習古漢語和古典文學的同學來說,《辭源》的用處比較大,修訂后的《辭海》是一部百科性辭書,删去了不少古漢語、典章制度方面的詞條,每個字(詞)下的釋義先出現代常用義,後出古義,這也与《辭源》不同,要注意。許多古籍中的常用字、常用詞條,《辭海》都沒收,所以就學習古漢語、古文學來說,作用比《辭源》就要遜色得多了。•版本:《辭海·語詞分册》上、下,是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新版本,因漏收太多,82年又出了《語詞增補本》。《辭源》共四册,是商務印書館1983年修訂本。•查法:新《辭海》《辭源》都已不用十二地支來排列部首了。•《辭海》三種查法:①封面上有《部首表》,查到要查得部首後,翻到該部,然後按筆畫檢索;②正文前有《筆畫查字表》,可以按照所查字得筆畫來查,同筆畫字排法另有“說明”;③書後附《漢語拼音索引》,如果知道字的讀音,以查拼音最爲方便。•《辭源》三種查法:①每册前有該册的部首目錄,第四册封面里有一——四册的部首目錄,可以通過部首來查字,如果是難定部首的字,每册還在部首目錄後列《難檢字表》,以備查檢;②每册後附《四角號碼索引》,第四册後并附有全部四册的四角號碼索引,懂四角號碼的同學可以查;③第四册後附有《單字漢語拼音索引》,可供知道被查字讀音時使用最快。•注意:同樣是查部首,《辭海》与《辭源》不一樣,《辭源》還是用老的部首法与《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差不多,而《辭海》則從方便查閱出發,据字的上下左右外中的順序來定部首,即同時有幾個部首的時候,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內等等,詳見《辭海部首查字法查字說明》。•如“悲”,《辭源》在心部,《辭海》則在非部。“鸡(鶏)”,《辭源》在鳥部,《辭海》則在又部。•《辭海》用的是簡化字,而把相應的繁體字和异體字用括弧注於該字之後;《辭源》則只收繁體字,不收簡化字。返回《辭通》、《聯綿字典》•《辭通》、《聯綿字典》:兩部專收複音詞的工具書。•《辭通》:近人朱起鳳編,1934年開明書店出版,編者在《自序》中談到清光緒末在家鄉教書時,因不知“首施兩端”与“首鼠兩端”實爲一語而受到學生的指責和譏笑,於是發奮讀書,辛勤摘錄,積三十多年而編成此書,初名《讀書通》,後改名《辭通》,這個“通”是指從聲韻的關係上去溝通詞義,也就是說有些寫法不同,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其意義是相通的。•如“丁東”通“丁冬”,“彬彬”通“份份”,又通“斌斌”“分分”,還可以通“斑斑”,又如“綽約”下,列有“婥約”“素卓約”“淖約”等三個不同形體的詞,因爲從語源來看本是一詞,形號異而音義同,這對我們掌握查閱聯綿詞很有好處。•版本:開明書店1934年出版,現在通行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上、下册。•查法:本按一百零六韻(《平認韻》)排列,卷首有《辭通檢韻》,對一般讀者不方便,上海古籍本卷末附有《四解碼索引》和《筆畫索引》兩種,可以利用。•《聯綿字典》:近人符定一編,收錄唐以前古書中的雙聲迭韻,迭字及其他聯綿詞和複合詞,主要特點有二:•其一,收錄了大量虛詞并都有書證,如譬如、譬猶、譬若、譬於、譬諸、譬由、譬俥等,都是虛詞,再如乃今、乃如、乃或、乃者,(《辭源》只收其一),可補《辭源》《辭海》之不足。•其二,注釋詳細,引證豐富,如“委蛇”一聯綿詞就列有幾十種異體,“從容”引證超過《廣雅疏證》四倍,“意者”引證超過《經傳釋詞》八倍,(74種異體,7種解釋),有些按語也頗有見地。•版本:初版四十年代,商務印書館1943年出版,現在通行的是中華書局1954年本,共四册。•查法:按部首排列,以十二地支順序排,先部首,同一部首中再按字的筆畫排,与《康熙字典》同,書前有部首索引,但無筆畫或四解碼索引,書後用注音字母標出每個聯綿詞的讀音,亦已過時,查檢不便,爲本書一大缺點。返回《中文大辭典》•臺灣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共四十册(內有《索引》二册),全書收單字四萬九千八百八十八個,辭彙三十七万一千二百三十一條,是迄今爲止收錄單字和辭條最多的中文辭典。釋義條例是,楷書字頭之下,先列字形,上溯甲骨、金文以及篆隸楷草之變化,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