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灭亡西晋的是()A.匈奴人B.氐族人C.乌孙人D.大月氏人2.东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司马睿C.司马懿D.司马昭3.东晋的都城是()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4.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西晋B.东晋C.魏国D.前秦ABAD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东晋和西晋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CB淝水之战讲故事请同学们试着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将淝水之战的前后经过简单介绍一下。•成语释疑: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淝水之战(383年)淝水之战名称:淝水之战地点: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时间:公元383年11月参战方:东晋,前秦结果:晋朝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前秦。参战方兵力:东晋北府兵8万人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共80万伤亡情况:东晋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队全灭,其他兵力叛亡主要指挥官:东晋:谢安前秦:苻坚影响:(前秦)国家一蹶不振,苻坚被叛将所杀,前秦灭亡。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影响:(东晋)收复了一些失地,保证了40余年的和平,再无外族侵略想一想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有何意义?北魏平城遗址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孝文帝诏书[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改易服饰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邱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贺楼刘贺陆穆元楼与汉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你能在图上用鼠标画出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方向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胡床各族人民长期接触出现民族融合趋势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迁都洛阳改革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化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长安,隋炀帝营建东都。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你能做对吗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今天我们应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做些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各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课堂练习CBDC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BC课堂练习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A.建康B.洛阳C.长安D.平城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增加财政收入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DBC课堂练习10.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1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DA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