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六年一月1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4一、旅游发展指标大幅攀升……………………………………4二、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5三、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5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6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背景……………………………………6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8第三章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9一、空间布局……………………………………………………9(一)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0(二)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0(三)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2(四)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3二、旅游产品………………………………………………………13(一)观光旅游………………………………………………13(二)休闲度假旅游…………………………………………13(三)生态旅游………………………………………………14(四)宗教旅游………………………………………………14(五)文化旅游………………………………………………152(六)红色旅游………………………………………………15(七)体育旅游………………………………………………15(八)工业商务旅游…………………………………………16(九)美食旅游………………………………………………16(十)节庆旅游………………………………………………16三、主题旅游线路策划………………………………………17(一)镇江旅游精华A线……………………………………17(二)镇江旅游精华B线……………………………………17(三)镇江旅游精华C线……………………………………17(四)镇江旅游精华D线……………………………………17(五)宗教文化游线路………………………………………17(六)大江风貌游线路………………………………………17(七)绿色生态游线路………………………………………17(八)欢乐农家游线路………………………………………18(九)红色景区游线路………………………………………18(十)“宁镇扬”精华五日游………………………………18四、重大旅游项目………………………………………………18(一)“十五”结转项目……………………………………19(二)“十一五”新开工项目………………………………20第四章旅游市场开发……………………………………………22一、旅游市场定位……………………………………………22二、旅游市场开发……………………………………………22(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23(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23三、区域旅游合作………………………………………………23四、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24第五章旅游产业……………………………………………………25一、总体发展思路………………………………………………25二、旅游产业体系………………………………………………25(一)旅游交通…………………………………………………25(二)旅游住宿接待设施………………………………………26(三)旅行社……………………………………………………27(四)旅游餐饮业………………………………………………27(五)旅游购物…………………………………………………28(六)旅游文化娱乐业…………………………………………28(七)旅游教育培训……………………………………………29(八)旅游综合服务……………………………………………29第六章旅游发展政策保障…………………………………………29一、旅游政策支持…………………………………………………29二、旅游行政能力建设……………………………………………30三、旅游法治建设…………………………………………………304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时期,我市旅游业走过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道路。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发展旅游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精神,抢抓机遇、奋力开拓,积极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兴市”战略,使镇江旅游经济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来镇游客连年增长,旅游消费不断扩大,旅游市场体系逐渐发育完善。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一、旅游发展指标大幅攀升“十五”期间全市旅游发展各项主要指标比“九五”期末增长了近两倍(见表一)。表一:指标年份计算单位“九五“末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十五“年均递增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次10.4911.4614.9615.7225.4330.6523.39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442.75485.68610.05670.32970.891166.9722.07旅游总收入亿元41.9243.0547.4854.296.13117.8762.01其中:旅游创汇万美元4987.675333.456713.837360.51230017987.7983.75“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见表二)。表二:指标年份计算单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亿元43.0547.4854.296.15117.87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8.568.468.4512.3113.26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34.234.315.16.84二、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一线四片”、“市县联动”的总体布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据初步统计,仅2005年金山旅游文化节期间,集中签约的旅游投资项目就达3.89亿元人民币。“十五”以来,分别包装、整合、提升、推出了“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镇江博物馆、西津渡古街等一批具有镇江特色和个性的新老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点),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也得到全面改善。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29家(其中四星级2家),旅行社57家(其中国际社3家),规模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40家,旅游定点单位12家。三、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十五”以来,全市旅游行业充分利用我市经济优势、区位优势等各种有利条件,团结协作、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推动旅游发展,确保主要指标位置列全省前列。到2005年底,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个数、导游6人员数等指标均居全省第四至五位,其他旅游指标也超全省平均水平。与“九五”期末相比,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个数、导游人员数等位次提前,对全市旅游发展的贡献加大,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背景“十一五”期间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旅游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重要需求,将对加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镇江作为苏南版块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重要一员,倾力发展和谐社会旅游业,积极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成为必然。(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社会各行各业关心支持旅游业的热情高涨。2005年初,在贯彻全省现代服务业会议精神时,市委明确提出发展大旅游、大物流、大市场,又一次把发展“大旅游”放在首位,为我市旅游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好的议案、提案和意见,竞相为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我市旅游发展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区域位置独特。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与沪宁杭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中国最密7集的历史文化名城群落,居民具有较强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客源市场丰富。二是交通条件优越。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给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尤其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缩短了与长江以北城市的沟通和联系。三是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全市16处旅游资源(点)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见表三)。3000年悠久的历史产生出一批推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名人、名著,如《梦溪笔谈》、《昭明文选》、《文心雕龙》、《马氏文通》等;水漫金山、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甘露寺刘备招亲等美好传说享誉全国;民间文化、饮食文化更是资源丰富。表三:类别名称或数量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茅山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南山农庄风景点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国重点文文物保护单位3个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5个全国重点开放寺观4座(三)镇江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止2005年,镇江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394元和5916元,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达59.1%以上。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对旅8游业的投入,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优化城市旅游功能,改善交通条件,特别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必将促进来镇游客的快速增长。随着消费领域的扩大,“十五”时期来镇旅游者的消费实现了翻番,为“十一五”时期提升旅游业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两率先、两步走”发展战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筑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多业并举、构筑市县联动大旅游为方略,以做美、做精、做强旅游品牌景区为重点,依托山水和人文资源,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速市场经济转轨步伐,实施突出城市特色和旅游个性的旅游“三品”(精品、独品、名品)战略,通过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强化宣传促销,加大人才培训,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加强区域旅游联合,为建设旅游强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二)发展目标1.产业地位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旅游强市。句容市创建旅游强市,丹阳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中市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市。茅山风景区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山、宝华山风景区建成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九龙山创成省级风景名胜区。构建辐射华东、9服务全国的知名旅游目的地。2.旅游经济目标到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创汇2.5亿美元,年均增长10.7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81%;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年均增长24.27%。旅游业总收入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1.83倍,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确保达到9%力争10%,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见表四)。表四:镇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主要目标指标海外游客数(万人次)国内游客数(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亿元)其中:外汇收入(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2005年30.651166.97117.8717987.79103.4813.266.842010年计划6025003402500032020.09-10“十一五”年均递增%14.8715.8123.1610.7624.27--第三章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一、空间布局“十一五”期间,镇江旅游总体发展格局是:“一体三线、一轴四区”。“一体”即以市区为主体;“三线”即打造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宗教旅游与文化旅游线路,商务旅游与美食旅游线10路;“一轴”即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为轴心;“四区”即镇江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一)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