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IPSUMDOLOR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种价值:一种是保存价值,一种是保护价值。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同时具有保存价值。如果进行比较的话,保护价值要明显高于保存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它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定义中,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种价值。第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时,也特别提到价值问题。第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敲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具有的特殊价值。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作为活态历史、文化活化石和多种学科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多方面重要价值,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样、动态、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价值体系,其中主要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等。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价值构成了一个立体、丰富、动态的价值体系,不能仅仅以某一学科来概括,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整个历史而言的。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丰富性、体系性,相应的就需要超脱具体学科的限制,进行立体的、综合的、全面的认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四大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身后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是认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方地域的鲜活的方式和手段。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无论是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总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特点,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鱼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到的习俗和思想禁忌。例如《牡丹亭》。就历史价值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质朴的、活态的存在形式,可以弥补官方正史之类史志典籍的不足、遗漏,可以揭破其忌讳,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活生动地记录了不同民族、种族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和天才创造的成果,是认识这些民族、种群文化史的活化石,是巨大的文化财富,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一方面,每个民族、种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有价值,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独立生成的体系,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独特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发展。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维系民族血脉的元素反过来又塑造并延续了该民族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形成民族特有的精神传承。民族精神既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又有地域特色。民族精神植根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程之中,是民族自身代代相传和创造的结晶,是集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中国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富精神传承价值。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保留和体现了民族特有的心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民族精神的载体和遗存。例如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尊老爱幼等。总之,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真实记录了某一民族、地域的人文、自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极为重要。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无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与许多自然资源一样是一区不复返的、不可再生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凡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主人公江格尔两岁时,家乡遭到了蟒古斯(魔王)的蹂躏,父母被害,他父亲的好友、大力士蒙根西克西日格救了他。江格尔人小胆大,三岁的江格尔,手握黄花戟,身跨枣红马,四岁时就出征,七岁时开始建功立业,宝木巴地方的臣民把他推举为圣主江格尔可汗。但蟒古斯敌人不甘失败,经常伺机侵犯宝木巴国。江格尔率领他的十二位雄师、三十五名虎将和八千个勇士,荡平了蟒古斯,保卫了宝木巴,扬名四十四国。以他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一个没有冬天和严寒,四季如春阳光灿烂;没有痛苦和死亡,人人永葆青春时光;没有潦倒和贫穷只有富足和繁荣;没有孤儿和鳏寡,只有兴旺和发达;没有动乱和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异兽布满山头,牛羊马驼撒满草原;和风轻吹,细雨润田这样一个理想的乐园和社会。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中,除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这些历时性价值外,还有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这些共时性的基本价值。共时性基本价值,则是说在某一历史时期,在某一特定空间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发现它们必定具有真的价值、善的价值、美的价值这三种基本价值中的一种。LOREMIPSUMDOLOR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含有相当程度的科学因素和成分,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为进行科学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多的、更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和只是属性。LOREMIPSUMDOLOR(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留和反映,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人获取科技资料、掌握科技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例如:风水之说。LOREMIPSUMDOLORLOREMIPSUMDOLOR(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还指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例如,民族传统医学药学、民族传统历法以及其他民俗、民间禁忌等。在此仅以民族传统医学药学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民族传统医学药学。LOREMIPSUMDOLOR少林功夫与武当武术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LOREMIPSUMDOLOR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LOREMIPSUMDOLOR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豫也即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闽也即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翼也即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粤也即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LOREMIPSUMDOLOR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十堰市的赵剑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LOREMIPSUMDOLOR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LOREMIPSUMDOLOR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积累、传承文化并加以创造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规范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基本力量;它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和谐价值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向善成都,决定了这个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