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考研政治马哲分析题必背哲学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答:(1)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2)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可以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答: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1.过程论的内涵以及方法论答内涵: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2.矛盾及其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答(1)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3.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内容:(1)区别:它们的含义有明确的区别,而且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联系:第一,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第二,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任何同一性都以斗争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方法论: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答:(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一是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即无处不在;二是在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都存在着矛盾,即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即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原理内容:第一,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依赖。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脱离个性的纯粹的共性;②个性都包含着共性,也没有脱离共性的纯粹的个性;③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认识事物的正确道路就是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26.矛盾分析法答:(1)坚持矛盾分析法,承认矛盾,研究矛盾和认识矛盾,而不能消除矛盾,也不应回避矛盾。(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两点论:既要解决主要矛盾又要解决次要矛盾,既要把握主要方面,也要把握次要方面。重点论: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把握主要方面。7.认识质、量与度的意义答:(1)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2)认识量的意义:一是,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3)度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防止“过”或“不及”。8.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意义答(1)含义不同: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事物的变化还在度的范围之内。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原有连续性的中断。(2)原理内容: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3)方法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9.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方法论意义答(1)主要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是发扬和抛弃、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对立统一。(2)方法论:就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坚决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10.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答:(1)区别:含义不同。归纳是指从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则是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理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1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答:(1)区别:含义不同。分析是指在思维中将对象分解为各个局部,再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在思维中经过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达到对事物总体性的完整的认识的思维方法。(2)联系:分析和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1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内容:(1)区别: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2)联系:①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并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②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受制于必然性;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13.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内容:(1)区别:内容是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2)联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既要反对夸大形式的形式主义,也要反对否认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314.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本部分内容是2017更新和新增内容,非常重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再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1)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署、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2)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和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能力。(3)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关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4)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陈规。善于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5)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的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思维能力。15.十八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本部分内容是2017新增内容,非常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1)实施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新发展理念彰显了辩证思维的光辉。辩证思维是一种关系思维、矛盾思维、整体思维、规律思维。第三部分:认识论1.实践决定认识的原因(表现)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2.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原因(表现)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一方面,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原因(表现)答:(1)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的需要、要求就会为认识的发展提出新课题。(2)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设备、仪器为认识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材料。(3)实践过程还进一步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4.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答: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一个反映过程。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5.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含义和方法论答(1)含义:具体的统一就是指认识必须与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实践相符合;历史的统一则是指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变化发展。(2)方法论:既要反对保守,也要反对冒进。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答:原理内容:(1)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2)联系: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方法论: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夸大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的经验论的错误,在现实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另一种是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唯理论的错误,在现实中表现为教条主义。47.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第一次飞跃)的条件答: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大量且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材料。第二,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认识。8.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1)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作用、解释作用、认知作用、预见作用等。(2)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9.实践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因及其方法论答:(1)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说,要受到实践经验、范围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等的限制,并且认识的主体要受到每一个历史时代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说,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暴露有一个过程。(2)方法论:人们认识一个复杂的事物,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并且不断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10.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答:原理内容:(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2)联系:第一,相互依赖。第二,相互渗透的。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都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没有纯粹的相对真理。第三,绝对真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