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研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结束语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中国梦、“三个自信”与大学生的历史责任考研:政治理论:100分①原理:约22%;②概论:约30%;③纲要:约14%;④基础:约18%;⑤时事:约16%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章:2010年第21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解析:答案ABC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具体化。因此A正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故B正确。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因此C正确,D错误。2011年第21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D.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背景解析:答案A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其共同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面对的基本任务有关,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精髓,但是二者面对的根本任务不同,前者是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者是取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所以选AC,排除B。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D排除。第二章:2005年第36题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请回答:(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参考答案(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参考答案(2)因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毛泽东在1948年3月《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从决定革命性质的阶级力量因素,即所谓革命的敌人和动力两个方面,特别是动力方面,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毛泽东在总结批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革命性质两类典型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解析一是批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他的观点(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基本参照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模式,把资产阶级规定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主要动力。这一认识无疑是错误的,在实践上直接导致无产阶级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因为他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其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革命要胜利只能由最有革命性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解析二是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这种观点(材料中的第二种观点)强烈反对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实践上排斥打击民族资产阶级。因为他混淆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决定了革命性质不会是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第三章:2011年第29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化道路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解析:答案BCD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的提前实现,标志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第四章:2005年第23题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答案:BD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第五章:2013年第8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C.国民收入D.财政收入解析:答案:A十八大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第六章:2013年第25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解析:答案:ACD本题考查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提出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纠正了过去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第七章:2008年第11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改革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通过社会革命或阶级斗争实现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第一,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政策的重新选择;第三,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2014年第5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辅助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基础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解析:答案B本题是考查时政热点。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第九章:2008年第31题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解析:答案ABCD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第十章:2010年第25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解析:答案:ACD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江泽民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可见B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原因而不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第十一章:2011年第23题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解析:答案ABCD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团结。根据材料中的毛泽东的一句话中的核心词的落脚点“……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可知,毛泽东的民族团结理论在当前条件下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其意义不但体现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对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有积极的意义,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第十二章:2008年第13题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