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20世纪背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课前复习:文学流派①法国大革命②对理性王国失望;①工业革命②社会矛盾尖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两次世界大战和29-33经济危机达芬奇《蒙娜丽莎》19世纪末讽刺达尔文进化论的作品现代派美术家作品《LHOOQ》英国喜剧明星“憨豆“四幅作品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文艺复兴达尔文进化论引出的争议现代派美术作品——否定经典权威,荒诞网络时代的恶搞之风必修三第23课欣赏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作品代表作品(荷)凡高《向日葵》(法)安格尔《泉》(法)米勒《播种者》(法)大卫《马拉之死》(俄)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法)莫奈《日出印象》(西)毕加索《格尔尼卡》(法)大卫《拿破仑加冕》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浪漫主义(1815年后)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20世纪)欣赏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作品•大卫是一位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拿破仑时代曾教育出一批优秀的美术家,从而使19世纪的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美术运动的中心(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盛行之前)。•这些美术名作的画面连缀起来,就是法国近现代历史的画卷。•古典主义主要在17世纪,到了18世纪初开始衰落。到了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旧瓶新酒)。•旧瓶:继承了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新酒:倡导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概念解析:新古典主义《马拉之死》大卫(法)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工作台上有墨水瓶、纸币,手上有文件、羽毛笔,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追求英雄主义,画面严整。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转型期)法国社会剧烈动荡。在这场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殊死较量中,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以及巩固革命的成果,他们渴望英雄、呼唤英雄的到来!于是他们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力量来歌颂英雄,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增强人们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这就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什么要呼唤英雄到来?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法国大革命(高潮)需要增强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背景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前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后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特点注重理性歌颂英雄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法)德拉克罗瓦本人未参加七月革命,但巷战距他的工作室很近,他目睹了场景。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追求英雄主义,画面严整。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30年代前后):重情感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重整体轻细节。资本主义政权建立后,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没有真正实现。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对现实强烈的不满,于是在艺术领域,他们用各种各样大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种炙热的情感。这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流派。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第二篇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法国大革命(高潮)需要增强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背景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前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后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特点注重理性歌颂英雄注重感性和色彩拿破伦统治结束,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米勒:《拾穗者》《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7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中的杰作。狭长的画幅展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在酷烈的阳光下,拉着重载货船,在河岸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着。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逼真如实地再现社会现实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吗?米勒:《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法国大革命需要增强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背景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前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后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特点注重理性歌颂英雄注重感性和色彩注重反映现实拿破伦统治结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矛盾日益突出。莫奈日出·印象“光是画中的主角。”印象画派为什么与“光”结下了不解之缘?①捕捉光色瞬间印象;②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同一主题进行户外写生。莫奈睡莲②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凡高“扑向太阳的画家”《鸢尾花》、《向日葵》《加歇医生的画像》、《没胡子的自画像》法国塞尚“现代绘画之父”《樱桃和桃子》特点: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凡·高凡·高(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戴草帽的自画像》《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叼烟斗带草帽的自画像》《耳朵上扎绑带的自画像》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40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十四朵向日葵》《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塞尚塞尚(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玩纸牌者》(油画,巴黎奥塞博物馆藏)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上,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得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以及通过诸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塞尚《圣维克多山》圣维克多山位于法国南部塞尚家乡的附近。在这幅画中充满了有力的线条,塞尚用这些线条组织了他的画。在画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把画分成了两半,但这棵树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微微向右倾斜,使它看起来象是在随风摇摆一般,这样画面才不至于太过呆板。在画的中部,有一条高架桥,从左至右,向下微微倾斜。为了平衡画面,塞尚在左边画了另一组冷杉树,笔直的线条,象一根楔子打进了画的左边。油画《白杨树》(约作于1879—1880年,巴黎奥塞博物馆)塞尚在这幅画中所绘的景致距蓬图瓦兹不远,十来年中,他经常来此作画。种着白杨树的小径呈“S”形曲线,他利用这一生气勃勃的曲线安排其构图的不同层面。画面深处的景物因而要小于画面前沿的景物。然而与幻术或照相术不同,他所绘出的景物毫无模糊之感,其色彩也毫不逊色。这一几何结构的呆板效果,因有光和空气穿行其中而缓和了许多。在倾斜和笔触间利用浅淡颜料而留出的空白,则使光和空气的这种运动变得更加明显。光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光是一切色彩的来源(色彩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反应。光和色是分不开的)用光学的原理来指导绘画,不太关心社会现实,追求视觉真实。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法国大革命需要增强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背景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前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后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特点注重理性歌颂英雄注重感性和色彩注重反映现实捕捉光色瞬间印象拿破伦统治结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矛盾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光学)进步。《格尔尼卡》(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初步感受:乱、支离破碎、看不懂……画面中出现的形象: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始建于1366年,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的空军轰炸了该镇。恰逢集市,德军3个小时的轰炸,2000多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夷为平地。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表现真实的自我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画家,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1881年10月25日,他出生于西班牙小城马加拉。先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04年,他定居巴黎,从此在法国生活近70年。他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1907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毕加索创造力惊人,一生创作油画1800多幅,素描7万多件,还有版画、雕塑和陶瓷制品等。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有极大影响,享有根高声誉。《镜子前的少女》《戴帽的女人》《三个乐师》《坐着的女人》《毕加索自画像》此画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年毕加索24岁,刚刚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蒙马特尔定居不久。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曾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拍卖,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拿烟斗的男孩》画里画外—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法国大革命需要增强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背景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前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后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特点注重理性歌颂英雄注重感性和色彩注重反映现实捕捉光色瞬间印象注重自我反叛传统拿破伦统治结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矛盾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光学)进步两次世界战争、(29-33)经济危机—心灵创伤;工业化—紧张感美术流派背景特点代表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引发社会动荡,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追求①选择重大题材;②突出;③画面;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浪漫主义(1815年以后)人们对“”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①重轻理性②重轻素描③重整体轻。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随着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