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一个主题三个阶段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文明的传入。17世纪身穿中国士人服装的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年)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深刻影响西学东渐第一阶段的两位知名人士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我国统称为“西学”。“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16世纪),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1840)直到五四运动前后(1919)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思想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20世纪初(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器物(技术)制度(经政)思想文化学西方——资本主义学苏俄——社会主义——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1、主题:•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内容、广度与深度:•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3、方向:•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4、过程:•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冲击中国②清王朝危机四伏、中西联系扩大——新眼光2.主要代表:①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②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①积极:探究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②局限:对西学认识不足;实践不足③鸦片战争惊醒有志之士“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C.魏源写出《海国图志》一书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事实,让人们从“天朝上国”的幻梦中惊醒,从而反思,进而萌发了“救亡强国”的新思想。二.中体西用1.背景:内忧外患2.内容:3.实践:洋务运动(19C60S——19C90S)——破产4影响: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专制统治)前提下——中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西用①积极:冲击保守观念,创造良好舆论环境②局限:对西学认识局限于物质层面问题思考1: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①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②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①有无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②有无付诸实践。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思考,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因为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三.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2.主要内容: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3.影响:①积极:工商科技——政治制度,起启蒙作用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实践(二)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三.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共同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⒈政治: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结合进化论,宣传民权立宪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用进化论阐述变法——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2.维新思想主张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论战的焦点封建顽固派维新派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坚持科举取土,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顽固势力——力量强大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3、实践: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作用:问题思考2: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你怎么看待这个看法?康有为“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寻求变革,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问题思考3: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1、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实践状况: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经济状况: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阶级状况: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个人努力:四、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学西方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895年,孙中山毅然剪辫,以示与腐败卖国的清廷决裂,走上革命道路1905、8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时间:地点:纲领:2、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具体主张革命理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国民共享独立民主富强核心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3、内容性质:进步性: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反映推动(前提)民族主义(核心)民权主义(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没明确反帝——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4、评价失败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活动结果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两次护法运动5、实践《临时约法》:时间:内容:性质:意义:1912年春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建立、反对实质: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由于西南军阀破坏,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认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背景:A、客观因素:十月革命鼓舞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B、主观因素: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失败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精神6、发展:新三民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2)提出《一大宣言》:接受中共主张确立三大政策重解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较为空洞)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联俄)②反满→民族平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民权(联共)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适应其需要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高纲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共民革新三民主义交集:反帝反封建补集: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阶级差异(6)评价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局限性:在内容在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进步性: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革命活动创建同盟会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促成国共合作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四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199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五.新文化运动(一)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内: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尊孔复古逆流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①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②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新文化运动(二)概况:1.标志:2.代表:3.主要阵地:4.活动基地: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青年》五.新文化运动(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愚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和陈独秀)1.前期2.后期:马克思主义五.新文化运动(四)影响1.积极(政治、思想):2.局限: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基,推动五四运动前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肯定态度问题思考4: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1.新领导:2.新基础:3.新内容:4.新成果:前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后马克思主义者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前民主科学;后马克思主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基础(1)同:都是本国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2)异:A.法国启蒙运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西方文化反对中国封建制度,对中西文明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B.法国启蒙运动有群众基础,而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群众相脱离。C.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召唤出五四运动。比较: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热点链接: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什么启示?1.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合4.文化创新必须有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分子为先导5.必须切实发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