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江西省布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宗俊•一、项目目标•二、项目内容•三、项目组织实施•四、项目执行时间•五、项目督导与评估•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江西省布病防治项目资金分配表一、项目目标•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疫情。•2、掌握重点地区职业人群感染状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3、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提高职业人群防治知识水平,加强职业人群防护。二、项目内容(一)项目范围:•1、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全省开展。•2、血清学调查和职业人群干预:主要在南昌市新建县、萍乡市上栗县两个监测点开展。(二)监测内容1、全省监测•(1)人间疫情监测:按照《江西省布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各地应及时对布病病例/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布病病例/疑似病例及时调查完成率应达到100%,样本采集率应达到100%。•(2)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调查: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布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布病暴发疫情进行网络直报。各县疾控中心应及时对布病暴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完成所有病例的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及时调查处置率应达100%。2、监测点监测•(1)一般情况调查:按照《江西省布病监测方案》要求,新建县、上栗县二个监测点对辖区内的人口资料、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进行了解,并形成文字材料,于当年12月31日前上报省疾控中心。•(2)血清学监测:按照《江西省布病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点根据当地人群分布情况对职业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每年至少采集200人份血样,分离血清开展检测。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是否发病、感染方式等。•(3)职业人群防治干预:按照《江西省布病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点建立职业人群健康档案200份,并发放布病干预包(包括橡胶手套、口罩若干、布病宣传单、肥皂、消毒剂、毛巾等);组织现场宣传、专题讲座、布病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进行布病防治宣传,并发放布病宣传单800人次,共计干预人群1000人次。•宣传效果评估:在宣传前、后,以及宣传活动后1月,分别开展宣传效果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预防知识和行为,以评价干预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的改变情况,每次调查人数50-100人。•监测点在发放干预包(收集干预包内容照片)、组织宣传活动时收集活动现场照片,记录活动过程,并将有关材料整理入档以备验收。•(4)畜间疫情收集:监测点疾控机构要主动与畜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如购入牲畜数量、来源,检疫和免疫情况三、项目组织实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布病防治项目管理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布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定期分析、汇总、上报、反馈布病监测和防治措施实施及效果等情况;•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医院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布病病例个案调查、标本采集、疫情处理等防治措施的组织实施。•四、项目执行时间:全部项目工作于2013年底完成。•五、项目督导与评估省卫生厅定时组织省级督导评估并完成督导报告,督导评估内容监测点布病工作落实情况、经费使用和实施效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完成年度监测工作总结报告,报省卫生厅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县、区)监测经费职业人群防治干预活动合计疫情及血清学监测实验室检测全省合计61310江西省CDC22南昌市20.51.54南昌市CDC0.50.51新建县CDC1.51.53萍乡市20.51.54萍乡市CDC0.50.51上栗县CDC1.51.53江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2012年版)一、背景•近几年我国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周边省份也陆续有布病疫情报告。•我省1977年至2010年无病例报告,2011年新余市报告了一例由外省输入性动物引起的人间布病病例,2012年南昌市新建县发生一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工作要求二、监测目的•(一)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疫情。•(二)掌握重点地区职业人群感染状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三)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提高职业人群防治知识水平,加强职业人群防护。三、监测定义•(一)病例定义•1、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结果为阳性或可疑。•(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滴度1:400(++)。•疑似病例:具备(1)、(2)和(3)中任意一种方法阳性或可疑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4)或(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隐性感染者:具备(1)和(4)或(5),但不具备(2)•(二)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定义•1、聚集性疫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2例及以上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但不符合暴发疫情的称为聚集性疫情。•2、暴发疫情: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四、监测内容和方法•(一)全省常规监测•1、人间疫情监测•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对布病病例/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送设区市级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诊断。布病病例/疑似病例及时调查完成率应达到100%,样本采集率应达到100%。•2、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进行报告,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处理。(二)监测点监测•1、监测点的选定•综合考虑2012年布病的发病情况以及羊群养殖情况,选择2012年发生过布病疫情的南昌市新建县和羊群养殖较多的萍乡市上栗县为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2、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范围、对象及数量监测点选择4~5个乡(镇、场)作为固定点连续监测3~5年,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点内新出现人间或畜间疫情的乡镇自动增补为固定点,至少连续监测3年。•监测对象主要是固定监测乡(镇、场)的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等。其它非固定监测乡(镇、场)也要监测部分重点人员,以供疫情分析。•固定监测点首次摸底调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从第2年起不少于1000人;每次检查尽可能包括当地各种职业重点人群。登记表见附表2、3。(2)一般情况调查①人口资料:监测点内人口资料和总劳动力数。按年龄、性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0-,10-,20-,30-,40-,50-,60-),此材料按当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人口职业别见个案调查表(附表1)。②自然地理、气象等资料及监测点性质气温、降水量、土地种类、监测点性质•③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等。•④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饲养方式、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羔期、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饮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4)人间疫情监测•各监测点除按全省常规疫情监测工作要求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工作外,应加强主动搜索,以便早期发现疫情。主动搜索包括:•①疾控机构应定期到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工作,填写附表7;•②重点职业人群的主动搜索:根据辖区内各种重点职业人数比例,确定调查对象和数量,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对有可疑布病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人员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5)血清学监测•各监测点对职业高危人群(例如:牲畜养殖人员、牲畜交易人员、牲畜屠宰人员、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侧重羊接触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第1年不少于400人,以后每年不少于200人。•血清学检查人数分配比例应根据固定和非固定监测乡(镇、场)调查人数或疫情程度确定检查人数。•①牲畜交易人员:在监测点内对牲畜交易、贩运等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年至少随机抽取10-20人。•②牲畜屠宰人员:在监测点内,对专职屠宰牲畜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年至少检查20-30人。•③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在监测点内,对牛、羊、猪、鹿、犬等的皮毛、乳、肉收购、销售和加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年至少20-30人。(6)病原学监测•对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病人要采血、尿、乳、关节液和滑囊液按规定做病原分离。病原分离数量应不少于急性期病人的20%-30%,如病例数较少应全部进行细菌学检查。(7)畜间疫情收集•各监测点疾控机构要主动与畜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如购入牲畜数量、来源,检疫和免疫情况等。(8)职业人群防治干预•监测点每年必须完成至少1000人职业人群防治干预工作。其中:职业人群健康档案200份,发放布病干预包200份(包括橡胶手套1双、口罩若干、布病宣传单1份、肥皂1块、消毒剂1瓶、毛巾1条等);监测点疾控中心组织以现场宣传、专题讲座、布病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进行布病防治宣传,至少发放布病宣传单800人次。监测点在发放干预包、组织宣传活动时收集活动现场照片,记录活动过程,并将有关材料整理入档。•五、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七、保障工作•八、附件•附表1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2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附表3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附表4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附表5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和发病统计表•附表6不同职业人群人间感染、发病调查统计表•附表7临床医院布病监测登记表时间安排•12年11月-13年3月:2000人的排查、基础资料收集(一般情况、本底调查、第一次知晓率调查)•13年4月-5月:400人份的血样采集、第二次知晓率调查•13年6月:实验室检测及第三次知晓率调查•13年11月9日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