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录概述人体测量指标的进展实验室检测指标进展身高标准体重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腰、臀围:腰围上臂围与上臂肌围血浆蛋白肌酐身高指数尿三甲基组氨酸氮平衡、免疫指标锌、铁概述实行营养支持首先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价,营养状态的评价也是判断营养支持效果的主要指标。对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是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订卫生政策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依据,因此所进行的调查应当能提供足够的科学性资料,尽可能说明所存在营养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人群的营养状况调查除膳食调查、体格测量、临床物理检查外,还应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仪器和生化检查。虽然现在已有许多生化和生理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人体营养状况,但由于条件所限,许多指标无法在现场进行。因此在营养调查前应对当前已有的最先进、最可靠、最能反映机体营养状况指标的可行性、淮确性和精确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和筛选。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人体测量指标2.实验室检测指标人体测量指标的进展:从身体形态和人体测量资料中可以较好地反应营养状况,体格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是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通过体格测量得到的数据,是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的有用指标。人体体格测量指标很多,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况的人选用的指标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皮褶厚度等。(1)身高标准体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反映现时营养状况的指标,已逐渐被很多人听采用。体重: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测量简单而直接。短期内出现的体重变化,如果没有水钠潴留或脱水因素的影响,当实测体重不足理想体重的90%时,提示存在营养不良。标准体重法: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5判断标准:测量体重占标准体重90%一110%为正常,110-120%为过重,120%以上为肥胖,80~90%为瘦弱,80%以下为严重瘦弱。②中位数百分比法:此法在儿科中常用,方法是测量值除以参考中位数后的百分比,常用的体重判断标准是:占95一75%为一度营养不良,75一60%为二度营养不良,60%以下是三度营养不良.此法优点是意思明确,易为家长理解,缺点是不同指标的中位数百分比值的意义不同。经推算,学前儿童体重占80%以下与身高占92%以下的正态慨率分布大致相等。此法一般不用于身高指标的评价。此法还可用于一定身高之体重的评价,测量值占参考中位数的120%以上为肥胖,90-119%为适宜,80-89%为轻度营养不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④离差法(或称标准差法):用参考均数加、减1个、2个标准差,将全程分为优、良、中上、中下、差、极差6个等级区间,视测量值所在范围定等级,适用于WA、HA和WH三项指标的评价。等级的名称在不同指标的意义可能不同,如HA为优则是高个子,是优良的表现,WH的“优”则是不好的肥胖。此法对于并非完全正态分布的WA、WH,判断结果与正态慨率分布的误差较大,后有人用中位数代替均数来确定区间介限值,误差也有了减小。⑤标准差单位法(亦称降差值法、Z评分法)计算公式是:标准差单位=(测量值—参考中位数)/参考标准差此法集中了前述各种方法的优良,又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在近十年来被国内学者广泛推荐和应用,主要用在儿童营养监测的体格测最数据处理,其主要优点是:评价结果比离差法合理;可用于多种体格发育测量指标;可从标准差单位值的大小和符号直接评价营养状况;标准差单位值可作计量、计数统计,不损失量的信息;可对混合人群作计盘统计;大样本测量数据处理时极易发现超范围的错误(测量数据错和年龄错)。一般用的判断标准与离差法相似,即:标准差单位值-2为营养不良,-l为较差,-1~1为正常,l为良好,2为优。(2)体质指数(BMI):体质指数是评价机体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理想的BMI值介于18.5~23.9,若18.5为消瘦,≧24为超重。(3)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测量体脂储备的指标。可直接显示皮下脂肪量和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正常参考值: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若测定值较标准值低10%以上,提示营养不良。测定的部位:肩峰与尺骨鹰嘴的中点。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提供的钳式皮褶计,取立位测量三头肌部的皮褶。(4)腰、臀围、腰围:腰围即肋下缘最底部和髂前上棘最高点连线的中点水平绕一周的长度。测WHO标准:男性94cm,女性80cm为肥胖。臀围即臀大肌最凸处向前经前面耻骨联合处水平绕一周的长度。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成年人正常参考值:男性0.9,女性0.85,超过此值为中央性(又称腹内型、内脏型)肥胖。(5)上臂围与上臂肌围:上臂围即上臂自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臂围长。上臂肌围:是反映肌蛋白量的良好指标,可以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储备情况,能够反映营养状况的好转或恶化。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上臂肌围成年人正常参考值:男22.8~27.8,女20.9~25.5cm.若测定值较标准值低10%以上,提示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测指标进展: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指的是借助生化、生理实验手段,发现人体临床营养缺乏症、营养储备低下或过营养状况,以便较早掌握营养失调征兆和变化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生化检验方法,检验样品主要有血、尿等。实验室生化检查具有客观、灵敏的优点,常常先于临床缺乏症状前已有变化。实验室检查对于人体营养水平的鉴定、营养缺乏的早期发现与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常测定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的含量。营养不良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肌酐身高指数:肌酐是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中的肌酐排泄量与体内骨骼肌基本成比例,故可用于判断体内骨骼肌含量。计算公式:肌酐身高指数(%)=尿肌酐泻量(mg/24h)/{[身高(cm)-100]*23(女性为18)}(3)尿三甲基组氨酸:尿三甲基组氨酸是肌纤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最终代谢产物,测定其排出量可判断机体蛋白质的分解量。(4)氮平衡:用于初步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状况。当氮的摄入量氮的排出量时为正氮平衡,反之为负氮平衡。氮平衡计算公式:氮平衡(g/d)=24小时摄入氮量(g)-24小时排出氮量(g)24小时排出氮量(g)=24小时尿中尿素氮(g)+4(g)(其中常数4为粪便、汗液及其他排泄物中排泌的氮量)(5)免疫指标营养不良时多以细胞免疫系统受损为主。①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简易参数,氮在严重感染时,该指标的参考价值受影响。计数1.5*109/L常提示营养不良。计算公式: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②迟发型皮肤超敏试验(DH):能基本反映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通常用5种抗原各0.1ml,于双前臂下端不同部位做皮内注射,24~48小时后观察反应,皮丘直径5mm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人体细胞免疫能力与阳性反应程度呈正比。③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力:其细胞活力下降为营养不良。(6)锌:自从60年代初报道人体的锌缺乏,并证实锌为人体必需元素以来,人体锌营养的研究及防治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锌缺乏现象仍普遍存在。有资料表明,美国有3.3%的3~8岁儿童由于缺锌导致发育迟缓。这说明锌缺乏仍是世界范围的重大健康问题,但锌缺乏的诊断困难仍大,尤其是轻度缺乏,其原因是锌营养缺乏敏感特异的评价指标。鉴于锌营养缺乏确定的敏感、特异的评价指标,所以一般采用综合指标来评价人体锌营养状况。特征指标有发锌、血锌、血浆等;生化指标如血清碱性磷酸酶等;临床体检,补锌反应可观察补锌后及生化特征指标的改变,这是目前最可靠诊断轻度锌缺乏的方法。对于生长发育期人群,还可根据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综合评定。(7)铁:铁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学者在寻找可靠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的体内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来由于血清铁蛋白(SF)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发现及测定方法的建立,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传统的评价机体铁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指标例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由于受到炎症急性期反应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地反应机体铁状况,因此在发现sTfR和检测方法建立。以前,骨髓细胞染色通常被用作铁缺乏的确定性指标。但由于侵害性(骨髓穿刺)和操作复杂等缺点在应用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SF和sTfR可准确地评价机体的铁状况。正常机体发生铁缺乏时,SF和sTfR的变化迥然相反,试验证明在铁减少期,体内铁储存减少,此时SF的浓度与储铁的多少显著正相关,随着体内储铁的减少SF浓度急剧下降,此阶段sTfR几乎无变化。当储铁耗尽进入细胞生成缺铁期时,随着机体动用组织铁量的增加,sTfR浓度显著上升,相反SF浓度几乎没有改变。在此期间虽然其它传统实验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但不如sTfR变化明显和一致。因此认为SF和sTfR均是反应IDA的可靠指标。营养不良的评价参考文献:唐爱华.营养状况评价的新指标[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5,06:272-273黄海球,许建衡.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01:147-149.顾晓明,王蕴芬,周宗棋,王素坤,荣光.四项评价营养状况指标的比较[J].学校卫生,1988,02:16-1王秀芳,王西阁,杨静丽,冯红旗,贾莉婷.早产儿营养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03:161-162.闻芝梅.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1,06:371-376.王永权,徐光.人体锌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汇编[C].中国营养学会:,2002:1.张坚,赵文华,陈君石.营养素度量法——一个新的食物营养评价指标[J].营养学报,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