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性味与归经是中药学理论核心的构成内容直接表明物质(中药)的功效特征和作用部位性味涵盖性和味的概念。性与味是物质定性化的特征。“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通常指四种性质或四气,即指寒、热、温、凉。“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在食疗养生方面,食物的“四气五味”代表了中药学的性味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食物的保健功能因滋味而异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食物的保健功能因滋味而异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都带有咸味。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食物的保健功能因滋味而异淡味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有渗湿、利尿作用。涩味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物(果)品虽有七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就可以合理选择食物,因人施食(补养、治疗)。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食物滋补的类型与适用人群平补(性平)指性能平和的食物,广泛用于各类人群(健康或寒、热、阴虚、阳虚病人)。如葡萄、李子、脐橙清补食物(性寒)可以泄火、清心、濡热、润燥、止渴、生津等,适合阴虚热盛者食用,阴虚怯寒者忌之。如苹果、香蕉温补食物(性温)能生热、暖胃、助阳、益气、御寒、保温,适合阳虚畏寒的人吃,阴虚热盛者当忌。如龙眼、核桃、荔枝、大枣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物(果)品的性味归经(药用特性)药物的归经理论归经理论指某药(食品)能主治某经所属的病证。是运用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对药物性能进行的分析和归类。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明个体药物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无作用。归经的部位是“五脏”(心、肝、肺、脾、肾)。不同气味的药(食)物有不同归经之处咸入肾、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医学常识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悸动不安。时跳时止,有时突然而来,骤然而去。常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惊恐而诱发。心脏神经官能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病、癫痫发作前可见症状。心脾两虚心脾两脏俱虚。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等。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心移热于小肠指心火影响于小肠的病变。心火旺盛会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影响至小肠时,小便短赤或刺痛、尿血等。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医学常识肝虚泛指肝的气血不足。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明。听觉减退、容易恐慌等肝热指肝有热邪或气郁化热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烦闷、口苦、口干、手足发热、小便黄赤等,严重者可见狂躁、不得安卧等。肝火由肝的机能亢盛而出现热象或冲逆症状的统称。与肝经蕴热、肝阳化火、情志刺激过度有关。症状有头疼眩晕、眼红眼痛、面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苔黄等,重者可发狂或呕血、咯血、衄血等。肝寒指肝脏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的寒性症状。临床表现为忧虑胆怯倦怠不耐劳,四肢不温等。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医学常识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寒热口苦、肋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和胆管炎症、胆结石等。脾虚指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临床表现有食不消化、腹胀、肠鸣、泄泻等脾热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证。主要症状有唇红、咽干、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医学常识中气不足中气指中焦(膈肌之下至肚脐之上部位)脾胃之气。中气不足即指脾胃虚弱。因脾胃虚弱引起功能衰退,运化无力,不能上输精气。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易胀、面色淡白、眩晕倦怠、气虚乏力、胃痛喜按、大便稀烂等。脾胃湿热指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恶心、倦怠、尿少而黄、舌黄腻等。多见于黄疸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湿疹和脓包疮与脾胃湿热有关。畏寒指胃阳虚,胃有寒气。主要症状有呕吐清水或冷涎、口淡喜热饮、舌苔白润等。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医学常识胃热指胃受了邪热或过食煎炒燥热的食物。表现为口渴、口臭、易饥嘈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胃热化火时,可见口腔糜烂、牙周肿痛等。肺热指热邪犯肺,肺受热灼所出现的肺热证。临床以面颊红赤、咳嗽痰稠、胸痛、甚则喘促、咯血等。阴虚肺燥指肺燥由阴虚所致。肺为娇脏,怕受火灼,如肺肾阴虚,内热虚火灼伤于肺,则肺燥而阴更虚。主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疼嘶哑等。可见于肺结核、慢性咽喉炎、白喉、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肾虚是肾脏精气不足的病变。一般症状有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阳痿等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蛋白质与氨基酸机体及一切细胞的基本构成物质;构成机体中几乎所有生命活性物质,如酶类、激素、抗体等;是体内重要的代谢物质、营养素的载体,如多种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需要蛋白质或专一蛋白质携带和运转。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是人类最廉价的能量来源,又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和最重要的食物能源,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条件下,占全日总热量40%~80%。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可参考人类营养学(何志谦,2000)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食品的界定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具备的保健功能范围调节免疫、血压、血糖和血脂、改善记忆、睡眠、视力、骨质疏松、营养性贫血、胃肠道功能抗突变、疲劳、辐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促进排铅、泌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清咽润喉减肥、美容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具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保健食品类别1.在已知营养素功能基础上,认定其新的功能或其重要功能至少是未被经典营养学强调的VitA、胡萝卜素、VitE、VitC、硒等抗生物过氧化、减缓自由基对膜损害所产生的延缓衰老及扼制退行性与代谢性多种疾病。锌、铬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分能降低血糖低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第二讲中药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具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保健食品类别2.过去未被承认的营养素,对其功能未知的或认为是有害的物质大豆皂苷具有溶血作用,现认为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肿瘤。大豆低聚糖不消化产气,现作为双歧因子改善肠道菌群,低热值和防龋等功能食用植物中存在的“植物化学物”多酚类、植物甾醇、花青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评价食品营养保健功能的主要切入点1.提高免疫功能2.抗氧化3.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4.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一.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脑血栓的易感性减少风湿性关节炎促进脑视网膜细胞生长,提高孩子的智力、记忆和视力预防乳腺癌发生免疫调节类十二烷酸的生成,降低促炎因子的生成;膜的流动性;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与细胞因子生成或过氧化体增殖,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组装有关的基因表达。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二.磷脂类(细胞保护神、血管清道夫、健康补脑汁)1.活化脂肪水解酶及脂蛋白酶,合理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动脉硬化指数和细胞膜老化指数。2.健脑、改善记忆3.提高肝疾病人膜磷脂含量和膜流动性,防肝内脂肪集聚。4.免疫调节明显促进吞噬功能,使吞噬细胞应激性增加。对胆石症、糖尿病、胃黏膜保护、视神经系统疾病、延缓衰老和美容养颜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三.维生素类VitA促进糖蛋白合成,回转修复癌前期的癌细胞,预防癌症;防皮肤角化和痤疮。VitC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抗病性和耐寒力,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缺铁和恶性贫血;具较强还原性,可阻断亚硝基化进程,抑制亚硝胺形成,防抗消化道癌症。解重金属(铅、砷)和苯的毒害抑制体内自由基、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生成,抗衰老。第二讲中药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四.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绿原酸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等)(多酚单体的低聚或多聚体……单宁类物质)可提供淬灭各种活性氧自由基所需的H·,从而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作用,保护器官的细胞膜结构。黄酮类摄入量多的,患冠状动脉疾病的人和死亡率较低;尿中黄酮和异黄酮含量高的,乳癌等癌症的死亡率较低。余甘、金樱子、葡萄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五.功能性低聚糖和生物多糖类低聚糖有利肠道双歧杆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具有低热值(减肥、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食品);减少牙齿龋变;具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部分功能等。多糖具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降血糖或双向调节血糖作用、抗病毒、抗氧化衰老、抗紫外线、X射线和突变功能。在实验动物上具降胆固醇、降脂等功能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六.膳食纤维类(不被人体吸收消化的植物性非淀粉多糖类)可溶性的:果胶等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半纤维素不溶性的: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非淀粉多糖:食物除去淀粉后,残渣用酸水解之后得到的物质。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水溶性纤维可降低血糖和控制胆固醇水平升高;降低肠道有毒物质的毒性;减肥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七.皂苷类(糖苷类化合物)对肌体的双向调节作用,抗疲劳、抗衰老、提高记忆、保护心血管系统等,某些具有抗癌作用。还具有镇静安眠、抗溃疡、抗炎、保肝三萜皂苷作为滋补强壮的活性成分甾体皂苷具有壮阳、防癌、调节血脂和血糖功能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八.三萜酸类(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甘草次酸、灵芝酸A、B、C、D、F、芦竹素、白茅素、反式茴香脑、薄荷醇(薄荷脑)、紫苏醛、茴香醛柠檬烯、桉树脑、左旋葛缕酮、广霍香醇(酮、烯)等具有抗突变、预防癌症(延长肿瘤潜伏期,减少癌变)、护肝降酶、抗炎等活性第二讲中药学、医学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保健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的主要作用九.其它类(略)SOD果品中未报道,蔬菜中含有烯丙基-硫化合物(葱蒜类)异硫氰酯类化合物(甘蓝类)酰胺类(胡椒、辣椒)十.牛磺酸(略)特殊的氨基酸,植物体不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