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秦朝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学习要求:了解秦朝法制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点。掌握秦代主要的立法活动以及秦代司法诉讼制度。一、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二、秦朝的立法概况三、秦朝的刑事法律制度四、秦朝的司法制度五、秦律的立法成就秦朝的疆域秦兵马俑一、法家人物与秦朝法制商鞅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1、改法为律,制定秦律2、明法重刑。明法:法律要公布;简要易懂重刑:重刑轻罪;不赦不宥;刑用于将过;重赏告奸真题链接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7年卷一)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韩非1、以法为本,法令大一统2、以吏为师3、法、术、势相结合李斯1、定郡县2、制法赵高李斯二、秦朝法制概况(一)云梦秦简1、秦律2、法律答问3、封诊式云梦秦简出土现场4、为吏之道云梦秦简(二)法律形式1、律2、令3、制、诏4、式5、课、程6、法律答问秦泰山石刻7、廷行事三、秦朝法制的创制(一)皇帝制度1、制定礼仪规范2、赋予皇帝种种特权3、建立朝议制度4、建立后宫制度秦始皇(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治粟内史(三)治吏1、选任官吏2、考核(课)3、监察四、秦朝的刑事法律制度(一)罪名(二)刑罚1、死刑2、肉刑3、劳役刑4、耻辱刑腰斩死者遗骸5、财产刑6、身份刑7、流刑(三)刑罚适用原则1、刑事责任能力2、计赃论罪3、诬告反坐4、区分有无犯罪意识5、区分故意与过失6、累犯、共犯、集团犯罪加重处罚7、犯罪连坐;自首从轻真题链接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06卷一)A死刑B迁刑C城旦舂D笞一百五、民事和经济法制(一)民事法律1、关于民事主体2、关于物及物权3、关于债和债权4、婚姻、家庭和继承(二)经济法律1、农牧业管理法2、官营手工业管理法3、市场贸易与货币管理法六、秦朝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最高司法权掌握在皇帝手中1、中央司法机关:廷尉——审判机关御史大夫——监察机关2、地方司法机关:郡守、县令(二)诉讼制度1、起诉:公诉和自诉2、限制: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何谓非公室告?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又袭告之,亦不当听。(云梦秦简《法律答问》)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不受理对已死亡被告的控告(三)审判制度1、有罪推定2、证据制度3、有条件的刑讯凡讯狱,必先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智(知)其訑(dan,欺骗),勿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毋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而又尽听其解辞,又视其他毋解者以复诘之。诘之而数訑,更言不服,其律当治(笞)谅(掠)者,乃治谅。治谅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解辞,治讯某。(《云梦秦简·爰书》)4、司法官吏的责任审案的效率;出入人罪;“见之不举”失刑:过失轻罪重判或重罪轻判。不直:故意轻罪重判或重罪轻判。纵囚:故意减轻情节,使罪犯达不到判罪标准,逍遥法外。秦律的立法成就调整范围广内容详细具体语言精确,通俗易懂以律为主,各种法律形式相互补充本章思考题1、秦代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比前代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何在?2、秦代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与前代相比最根本的变化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