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准确•导入:•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扬名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尤其是“闹”字。把事物的无声姿态描绘的有声有色,春意盎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历来被推崇为“炼字”的典范。链接:•词语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在用汉字词汇表达自己的思维时,往往要使表达的意思准确明晰,从而使别人理解自己,沟通更加顺畅。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区别于其他汉字的独有的意义,所以要注重汉字使用的准确性,从众多意思相近的汉字词语中找到最贴切、最生动、最直观的那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主旨或意境。一、汉字的准确之美首先体现在“炼字”•炼字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的表现人或物。•很多诗人都很注重炼字。杜甫写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也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感慨;贾岛更是悲喜交集的写下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1.一字传情•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镜,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见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一下子将景物写“活”了,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4.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月”也动了起来。“破”字,写出了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是一个“弄”字,便将它写的摇曳多姿起来。5.以实显虚•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透”字是诗眼,突出“虫声”的力度,显示生命的动感美,描绘出春天月夜幽寂之中的勃勃生机,以有形显无形。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景,就使哀景更哀。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者的可耻嘴脸。二、汉字的准确之美还体现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在日常语言表达中,经常因为一个字的多写、少写、错写、颠倒等情况导致表达效果与初衷大相径庭。•比如“说话”是动词;这两个字颠倒一下,“话说”就成为传说故事经常使用的发语词,用来引出下面的故事;如果加上一个“的”字,“说的话”就变成了名词;“说话的”就表示“说话的人”。•又如“不负众望”和“不负众望”两个词看起来差不多,但意义上去是截然相反的。前者指完成大家所希望的事情,而后者却指未完成大家的期望。•由此看来,一字之差确实天壤之别,这也体现了汉子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好累!!!!!!!!•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