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周边外交与南海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形式与政策中国的周边外交与南海问题2011.9•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而你要有一个好邻居,就必须扎好相互之间的篱笆。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周边国家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困难的国家。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和奉行以上的周边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我国现在周边有14个或15个邻国(第15个主要指的是锡金),为世界之最,情况又比较复杂,下面我们根据其所处的方位(东南西北)和木桶理论,来着重了解和认识中日关系和南海问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二)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中国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立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实现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经过两国几代人的培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取得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中日友好深入人心。历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不仅可认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可以认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中日互为重要邻邦,同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创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两国关系曲折发展,本世纪初以来,“战略互整”开启中日关系新阶段。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由对抗走向和平友好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中日处于坐视对抗状态。1972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日本田中角荣首偕大平正芳外相访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9月29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两国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1979年12月5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表示对中国提出的六个大型项目进行资金合作,并决定在1979年向中国提供550亿日元的低息长期贷款,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贷款的国家。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活动和科技文化交流迅速发展。•1983年11月,胡耀邦总书记访日,与中曾根首相共同提出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依赖、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四原则,1992年4月和10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明仁天皇成功实现了历史性互访,中日两国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基本政治方向,是中日关系的最好时期。2,20世纪90年代,两国关系曲折发展1993年以后,中日关系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中日间政治关系不稳定,安全关系亟待改善,经济关系发展,文化上相互不理解的矛盾日益突出。1994——1996年间,中日围绕诸多的敏感问题的政治摩擦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些摩擦因素包围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问题,经济援助问题等,中日关系跌入了“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低谷”。1997年借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机,双方努力改善关系。1998年11月25日至30日,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访问,这是中国元首对日本的首次国事访问,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由于日本政府在处理李登辉访日、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和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感情和中日关系的做法,导致2002——2005年,中日两国首相互访中断5年,两国政治关系洽谈,中日关系处于正常化以来的冰冻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日关系洽谈时期,中日之间的贸易流动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政冷经热”是这个时期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2005年中日贸易额高达1893亿美元,如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各方面合作也继续发展。3,“战略互惠”开启中日关系新阶段2006年9月小泉下台后,中日关系逐步打破政治僵局,实现转圆,两国领导人接连“破冰”、“融冰”、“迎春”和“暖春”之旅,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并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两国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2006年10月8日至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安倍首相的中国之行被誉为打开局面的“破冰之旅”,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2)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新闻公报》表示共同遵循中日关系的三个正式文件,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此行被称为“融冰之旅”,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了解,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3)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应邀到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并就构筑和发展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4)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称为“暖春之旅”的国事访问,收到日本各界的欢迎。访问期间,两国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其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次访问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双方一致认为,发展日中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决心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不断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二)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民主党上台一年多来,从鸠山由纪夫到菅直人,中日关系仍呈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如鸠山访华,重视中国,有意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民主党阁僚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改善两国关系的政治氛围,加强经贸合作,妥善处理“毒饺子事件”等,推进“友爱外交”和“重视亚洲”路线。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文化差异和各种利害方面的冲突,中日之间依然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以下的主要问题。1,历史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并表示愿意与中方共同确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但是,由于二战后的美苏对抗及其在政权交接过程中的不彻底性,日本直到现在还没有像德国那样解决好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右翼势力通过炮制历史教科书宣传反动史观(如把日本侵略中国华北改为“进入”,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许多疑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法说哪方是正义的等),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原名为“东京招魂社”,它把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其中包括侵华战争中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等。2001年至2006年,作为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政治僵局。•对于历史问题,日本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抚平中国人民乃至亚洲各国人民的创伤,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中日两国互相信赖的关系。2,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它既是关系到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也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不仅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是左右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本来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已经非常明确,“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一些日本政要和右翼人士却不顾中日关系大局。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如:公然宣称台湾为日本的“周边国家”、鼓吹“日台复交”、“实现李登辉访日”、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一些亲台议员与台湾政界、财界来往密切,甚至在2006年还将台湾的安全作为美日共同的战略目标等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它的殖民情结之外,还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海上生命线,日本90%以上的战略物质都是通过台湾海峡运输的。3,钓鱼岛和东海问题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所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北岛和北卜岛及一些礁石组成。同时,它也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1895年《马关条约》,1945年8月《波茨坦公告》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合约》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附近岛屿(日本称尖阁刊岛)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日两国关于东海的海底资源问题浮出水面。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后,双方在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日渐突出。中国主张的是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日本主张的是中间线划法,坦率地讲,这两种划法都有它的合理根据,这就是国际关系没有办法,但两种方法的差距又太大了,相差30多万平方公里。为妥善解决东海问题,中日双方于2004年10月启动东海问题磋商。(三)中国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立场历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战则两伤”,应相互“与邻为善”,共同构筑健康、稳定、友好的中日关系。面对未来,我国政府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将采取以下的原则和立场。1,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珍惜和加强中日友好合作关系。2,恪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问题。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4,加强和扩大各领域的合作,维护和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5,增进两国的了解和政治友谊。二、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及南海问题中国和东盟的关系,特别是要讲大家比较关心的南海问题。(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新进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就是中国与东南亚10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拉西亚、印尼、缅甸、老挝、泰国、新加坡、柬埔寨)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周边关系中,东盟是对中国影响非常大的一块,也是非常重要一块。60-70年代1989年“风波”1991年1996年3月1997年12月2002年11月2003年10月2004年以来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双方的贸易额超过23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今年开始,中国和东盟在贸易上实行零关税,实现了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将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二)中国与东盟的遗留问题---南海问题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与东盟在南中国海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分歧和争端,一时难以解决,2009年以来,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目前,在南海的47个岛礁中,除中国控制的7个岛礁和台湾驻守的太平岛之外,其余的岛礁均被周围国家侵占,已经形成了“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格局。(三)南海诸岛自古隶属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即按照国际法中关于领土主权,先占性和管辖治理两个重要标准,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和最早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1,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2,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3,中国最早对南海诸岛行使管辖(四)中国南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南海争端由来已久,成因复杂,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也有现实原因。一是资源能源之争。二是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三是东南亚结盟(东盟)因素的影响。四是美日因素的介入。五是与中国的迅速崛起有关,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五)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谢谢!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