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题你知道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那么,校训中的格言出自哪呢?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yourtitle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Addyourtitle东南大学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一、《大学》来源“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原来分别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章,《小戴礼记》也即“十三经”中的《礼记》。在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到了唐代,韩愈、李翱(aó)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hào)、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学》和《中庸》。•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和《中庸》,一个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是“孔门传授心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孟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二、《大学》的作者•《大学》作者,无法确定•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朱熹认为“经”一章,“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论朱熹未提供证据,殆据程子(程颐)之说,从思想演进的观点,而推论及之也,并未有其他客观的证据,所以清人屡加驳难。•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作。•然而张岱年说:“《大学》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谓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之家。这里反映的是诸侯纷争、大夫专权的局面,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况,不是秦汉时期的情况。所以,从这点看,《大学》应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第83页)三、“大学”的定义•“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四、大学讲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方法)•译:明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结论)上自帝王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八目”结构图大学止于至善明德新民《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正心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格物研究万事万物大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传)致知获得知识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意念真诚意诚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心思端正正心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修身修养品性大学“家”指居所,引申为大夫及其家族或封地;后指家族。齐家大学“国”是执戈以保卫城邑之意;引申为诸侯的封地,后指国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天下世界当“天下”遭遇“世界大学朱熹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三纲八目”展开。小结课后小考•大学之道,在(),在亲民,在止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事有终始,(),则近道矣。•四经:《》、《》、《》、《》明明德至善本末知所先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