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4.5.6复习+必修2-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课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章知识网络全部的重要特征二.种群的特征㈠.种群密度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⑵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2.种群密度的特点:⑴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⑶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通过____________去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方法。⑴.样方法②常用的取样方法:___________④使用范围: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多用于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等③操作步骤:确定调查对象→____→__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__,灌木__,草本__;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选取样方计数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100m216m21m2(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⑵.标志重捕法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③估算方法: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m。则有如下关系:NMnm=即:N=Mn/mA.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___分布;B.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_____机会;C.调查期中,没有_____;D.没有个体的_____。④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均匀地同样被捕的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___增加。②.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___降低。1.概念:2.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三.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率。3.意义:__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的比率。㈢.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2.意义:_____________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四.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老年成年幼年3.意义:_____________预测将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多见于____。种群中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占的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五.性别比例1.概念:2.类型:⑴.雌雄相当型:常见于_______。⑵.雌多雄少型:⑶.雌少雄多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3.生产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用____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杀虫效果。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高等动物人工控制的种群性引诱剂六.种群的分布㈠.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为种群的空间特征。㈡.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______㈠.产生条件: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㈢.种群数量的计算:Nt=N0λt其中,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理想状态㈠.产生条件: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有天敌存在。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后,将停止增长并在__左右保持相对稳定。㈢.实际应用捕食者捕食之后,应使被捕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这个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________。存在环境阻力。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K值K/2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对比“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增长速率有无K值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先上升后下降逐渐升高有K值无K值两曲线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答:①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②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生物群落的概念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㈠.物种组成㈡.优势种㈢.种间关系㈣.空间结构㈤.群落的演替在群落中生态作用最大、并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第3节群落的结构三.群落的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2.特点: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㈠.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度)㈡.相对丰富度相对丰富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⑴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个体数时间AB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AB⑵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四.种间关系㈠.种间互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菌瘤根1.捕食: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⑴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个体数时间BABA⑵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㈡.种间斗争捕食2.竞争:个体数时间AB竞争能力不同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⑴特点: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时间个体数AB竞争能力相同BAC⑵例子: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3.寄生:⑴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能量关系图ABAB数量坐标图A个体数时间B⑵例子: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寄生Go五.生物群落的结构㈠.垂直结构1.定义: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平坦地面上的植物分层分布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3.高山植物群落的分层分布主要与温度有关。4.动物的分层分布取决于植物,即食物和栖息空间5.水域中的分层现象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种群的镶嵌分布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进行的演替。㈠.初生演替1.定义:2.实例:▲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本植物到灌木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裸岩上的演替⑴一年生杂草⑵多年生杂草⑶小灌木⑷灌木丛⑸乔木(森林)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1.定义: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㈡.次生演替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1、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2、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AA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B•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章知识网络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种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即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个体同种种群不同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最大生物圈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池塘生态系统组成部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阳光、热能。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某些细菌。3)消费者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和寄生生物。4)分解者异养生物,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物质和能量的源泉,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分解生物遗体和排遗物,对物质循环必不可少。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分类加快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成分: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草昆虫食虫鸟鹰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食物网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考点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6、各生物之间必须具有正常的捕食关系。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8、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9、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其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判断的依据。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猫头鹰减少时,直接造成影响的生物是鼠和兔,而不是虫、鸟、蛙、蛇等。10、食物链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生物的数量。1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这间是相互制约的,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种间,也可能来自种内。12、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食物链,不占任何营养级。返回•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1:能量流动的概念考点2:能量流动的过程考点3:能量流动的特点考点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考点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能量的传递能量的散失阳光光合作用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沿食物链的方向进行传递,单向逐级递减。生物群落呼吸作用无机环境能量的转化能量的源头:起点: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渠道:能量散失的形式:太阳能。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食物链和食物网。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热能。考点2: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入第一营养级去路:1、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2、未被利用(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储存在自身体内有机物中);3、分解者所利用;4、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呼吸消耗能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释放能量+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太阳能光合作用热能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植物体储存的能量残枝落叶分解者分解释放摄食初级消费者植物体初级消费

1 / 1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