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轮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框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历史条件)●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级)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年代52576066717375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1、条件的成熟:(1)政治上:新中国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土地改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3年56年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1)内容:①规定“过渡时期”的含义……②规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教材)(过渡时期总任务:“一化三改造”)(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实质: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改造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依据:•中心环节:•重点地区: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亦即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制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供应国民经济的需要,支援新工业地区的建设……——《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借鉴苏联经验,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和发展现代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环保、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企业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之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1)内容:(2)实质:(3)结果:(4)意义:(5)存在的问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政策)对农业、手工业和改造(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①标志……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表幻灯片17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取得哪些成功的探索?(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课外自主阅读)(2)中共“八大”(依据、内容、意义)背景:内容: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形势发生根本变化①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②规定主要任务:……③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①……初步成果;②为……指明方向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56年66年十年探索时期:是探索就会有成功,有挫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感悟历史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鼓足干劲加油干坐吃山空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放开肚皮吃饱饭2、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特点: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指导思想)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3)实质:“左”倾冒进错误(4)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5)原因:①缺乏实践经验②理论认识不成熟③对国情认识不足1957年,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15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但1958年先改为7年,后改为3年赶上英国。3、纠正错误:①开始:②八字方针:③成效: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什么?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4、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自主阅读)(1)基础工业建设:(2)交通建设:(3)能源建设: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召开:1978年12月,北京2、基本内容:(阅读P59第一段)(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前提)(关键)(保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3、历史意义:两大转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体制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三个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其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基础上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改革前: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改革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流转(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城市改革开始的标志,基本任务?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请思考: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2、内容基本任务:中心环节: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1、开始标志: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国企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如: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74000亿元,增至2002年的102000亿元;全国粮食产量1998年达到5亿吨,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在2002年实行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国际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那些?(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国际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那些?2、国内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国际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那些?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从此沉寂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10年间,浦东累计投入固定资产3105亿元,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区面貌的巨变。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已初步形成。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事》一、历史性的跨越1、背景(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外商撤资2、历史性跨越的标志——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内容: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⑥关于发展问题意义2)中共十四大(1992.10)1、确立邓小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