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实验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实验方案一、研究背景人类寻求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体现。绿色教育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能通过“环境”的改善,熏陶校园里的全体成员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使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真正融为一体。所以提高对“绿色教育”的认识,为21世纪培养具有友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级人才,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即从现在起大力抓好“绿色教育”。实施“绿色教育”决不是应时之举、权宜之计,而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校园文化人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形成新的灵魂世界。古今中外,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相反,不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则可能对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起阻碍、限制甚至扼杀的作用。然而,我们走进许多校园,时能发现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的现象。如: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绿化、净化的校园物化环境,却很少发现与小学生年龄相适的充满童趣、情趣,富有创意的、高雅的物质化文化环境;我们不难感受到各种规章制度所具有的鲜明的教育性和明确的规范性,却很少看到由学生参与制定的,与小学生个性相适的,容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之中能享受心灵自由的制度化环境;我们不难看到多样化的校风、教风、学风,但我们还很少能体味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的民主的、和谐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化文化环境。总之,强调规整的多,张扬个性的少;强调知识性的多,体现精神性的少;强调形成性的多,着眼发展性的少;强调永久性的多,体现灵动性的少;强调主导性的多,突出主体性的少……为此,学校遵循“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和“环境是育人力量”的科学理论,运用“绿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地设计绿色校园文化,试图通过既体现民族传统特色又具现代特征的特色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学校文化环境,使物质性、制度性、精神性文化环境的整合优化,促使我校师生成为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读书人,能崇尚自由、平等、正义,追求真、善、美。二、研究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以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养提高来设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各种活动,各种活动都要体现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2、主体性原则。即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设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3、实践性原则。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每一项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做到知、情、行、意统一。4、继承与创新结合原则。要使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考查现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现实的”,能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服务。如果是“现实的”,我们要如何继承它,或如何创新的运用它。5、“因校制宜”原则。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策划、择优取美,营造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三、理论依据1、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观念。2、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3、以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平衡、代际公平等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4、利用和发展近年来我校在科技教学、校园文化的建设、STS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科研及教研成果。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广泛开展有关经济社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同时在着力培养学生个体主体精神与相关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集体的主体责任意识、主题合作意识和相关能力,以及学生个体、集体的社区参与意识、社区责任意识与相关能力。四、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特别是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各方面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文化底蕴进一步积淀,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绿色人文素养。2、通过研究,使我们校园形成浓郁的绿色文化氛围,真正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育人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优质教育。五、研究内容1、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文化。2、造就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教师。3、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学生。4、构建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探究—合作体验”型教育活动模式。5、建立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指标。6、探索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实施环境教学的模式。六、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行动实验法、个案法、实验法。1、实验法:做好实验前、中、后期的检测工作,并作好记载。2、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需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4、数据统计法和理论研究法检测实验结果。七、实施措施1、营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通过建设审美化的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设人机共享的网络环境和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对高质量生命的追求,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2、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尊重教师主体,创设一种情感与认识互相促进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情感的学习体验,真正让教师主动参与,从学习中反思,从反思中前进,通过专家引领、师徒结对、以研促训、科研论坛等措施对教师进行过程培训。将“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能信服的心理医生,校本课程设计的专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团队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熟练的教学科研型学者,绿色文化的传递者”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做好绿色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绿色学生的培养。通过构建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文化、丰富绿色体验、规范绿色评价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多元化的管理,把学生个性的张扬放在显著的位置,尽力扩大学生个性化运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4、结合新课程改革,构建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探究—合作体验”教育活动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注重同步设计与同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注重把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为启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确定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思想、知识点并进行渗透教育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指导学生在多种绿色教育活动中自主独立完成设计、研究、组织、社会联络、考察、调查、制作、总结等环节来开展“主体探究—合作体验”教育活动模式的实验。同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四方面,制定出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4、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实施绿色教育的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协调家庭、社区、学校的绿色教育,开展与社区、学校有关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主动争取家长和社区其他社会力量对学校实施绿色教育的支持,建立绿色教育社区组织机构和活动制度,保证教育活动有效、持久地开展。同时让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主动为家长提供绿色教育的知识、咨询、指导,积极为家长、社区创造了解、参与、支持学校实施绿色教育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提出改进学校工作意见的条件,使学校教育工作更为有效。5、实行绿色管理,建设制度文化,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在市教科室、教研室、镇教育办、环保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制定整体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采用整合管理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实现全面育人;制订详细的管理制度,作为制度管理的标准,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实行可持续化的管理。八、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培训教师。实施阶段:(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组织开题,讨论、制定阶段实施规划,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中期评估。结题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6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九、研究的组织管理1、组织管理: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员:全体教师。2、管理过程:与舟山市东港小学等建立研究网络,既有系统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灵活机动地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活动。3、组织保障系统:教科室具体负责政策制定、布局安排、结构调整、决策咨询、资料服务、整体设计、实验指导、组织评价、负责指导课题实施,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评价,提升研究成果。4、社会保障系统:是由新闻媒体、高校、科研主管部门等的支持,为实验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为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5、理论技术保障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人员理论修养的提高,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是选择关键性的课题作深入的探索,一方面是做好基础理论的宣传和培训,为实验全过程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实验教师总结经验,纠正不足。对后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6、加强对实验的检查、评估,促进实验工作稳步有序的发展。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实验有序进行。7、课题经费保障:学校在经费较紧张的情况下,准备投入1万元用于本课题研究。十、预期成果:1、课题报告报告集。2、绿色教育教案、论文集、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经验总结等。3、进行社会评估,得到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认可、肯定。4、争创江苏省绿色学校。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