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龙海浮宫中学:曾娜艺一、内容概述《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述志作品,是陶渊明和黑暗官场决绝的宣言书。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通过记叙陶渊明弃官归隐时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抒发了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理想受挫的失落忧伤之情。本文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是学生再一次认识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的一篇佳作。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2、了解辞赋特点。3·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4·分析本文表达的思想,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龙海浮宫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学生都很质朴·学生以前学习过陶渊明的作品了,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了.学生在文言文及诗歌学习这块是弱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主要以诵读及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翻译课文,教师点拨解疑。2.探究引导策略:组织学生探讨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5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及有关陶渊明的事迹。学生回忆背诵及讲述有关陶渊明的事迹。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唤起对陶渊明的形象认识。让学生事先搜集资料,如学过的《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和有关陶渊明的事迹。(二)题目解析,知人论世1.解题:“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是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本文分序和辞两部分。辞: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西汉,辞又有了发展,表达上重在抒情,形式上多以四句为一节,每句为三拍。2·知人论世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三).写作背景: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着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他选择归隐,是在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之后的洁身守志的一条坚决道路。本文是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宣言书。41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衙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四).学生诵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óuchàng飏—yáng眄—mǎin岫—xiù翳—yì皋---gāo棹—zhào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3、学生集体齐读。(五).学生再读课文,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翻译课文。(六).整理掌握文言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1、重点字词积累生生、资、会、见、质性、从、稔、寻、胡、奚、谏、飏、征夫、乃、衡宇、眄、怡、容膝、策、扶老、流、憩、岫、景、盘桓、或、畴、棹、窈窕、善、曷、委心、惶惶、帝乡、植、耘、耔、聊、乘化(2)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3)一词多义心①因事顺心(心意)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夫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事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故①故伎求之(所以)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奔①载欣载奔(跑去)②情在骏奔(奔丧)(4)词类活用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句意是,拄着拐杖走走,随地休息。)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句意是,感叹我的一生就要终止了。)(5)古汉语句式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②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③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七).学生再读课文,研习课文内容A.讲析序文部分1.读序文,学生概括序文内容教师总结:作者出仕和辞官归隐的原因。2、同学们结合序文思考:作者辞官归隐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难以忍受,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3)“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原因。B.讲析辞部分1、辞这部分内容结构第一段:辞官——归途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第三段:纵情山水第四段:安度余生2.讲析第一节至第四节(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弃官归隐的原因。(2)学生思考探讨作者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情况及心情。教师总结:第二至第三节主要表现归去之乐:家室之乐,田园之乐,交往之乐,出游之乐。表达了归家之后的闲适淡泊,怡然自得的心情。(3)全班齐读第四节,归纳内容教师总结:主要抒发了乐天安命的情怀,对人生宇宙的感想——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八)要点探究,学生研讨1.本文的叙事思路及抒情线索是什么?2.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总结: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3.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艺术特点)?教师总结:(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九)、小结提高。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结构图自悔蔑视权贵归辞官归田自觉向往田园去自醒来隐士情怀兮家室之乐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身心自由辞归去之乐田园之乐固穷守节厌恶官场安天乐命交往之乐躬耕田园诗酒琴书出游之乐隐居乡间(十).教学评价设计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作业进行评价。A.课堂评价量化评分(60分)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