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一课20世纪的不稳定感和危机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与个人利益原则,把人的全部私欲、恶或内心的阴暗面全都激发出来,变成疯狂地追求自我的满足。传统的“人道主义价值和希伯来——基督教价值,特别是其中个人的价值,因野蛮主义的恶性膨胀而受到了践踏。”如果是19世纪上半期人们对人的理性力量、人性善的力量仅仅表示怀疑的话,到了二十世纪,则变成了失望甚至绝望。导论二十世纪的欧美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人类的精神文化发生急剧的变化:1.十九世纪末已经形成的不稳定感和危机意识更深化了。2.高度理性化的现代经济、文明和科学技术加深了人类自身生存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内心焦虑。3.人们开始从本体意义上认识人自身的局限性。二十世纪的欧美文学出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格局和性特征。异化感、荒诞感和内心焦虑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摧毁了基督教宇宙观,也破坏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由此带来的是价值重估问题。“上帝”死了,也就是传统理性死了,旧的文化价值体系崩溃了。对物的疯狂追求,从深层表现出了非理性特征,人被物排挤了,丧失了主体性,也就陷入了生存的危机。所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了更深重的异化感和危机感,也使人们更真切地领悟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非理性和荒诞感。20世纪的欧美文学的新格局和新特征一、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形成两大潮流,其中又画风为各种不同的倾向和派别,尤其是现代主义。二、普遍存在内倾性,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做形而上的探索,并往往以荒诞的形式加以表现。三、人本意识发生了改变。四、各种流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虽有区别,有相互交融,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五、欧美出现众多的文艺批评流派。前后出现了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人本意识的变化1.文学中的人文观念出现了与传统文学的重大差异。“人”的形象失去了传统文学那种崇高美,从而沦为“非英雄”或“反英雄”。二十世纪文学中的所谓“理性”,指抑制人的生命意志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神秘力量。2.文学中人与物质文明的矛盾也蕴含着非理性人本意识。人与物的对立。泛化为人与整个现代物质文明的对立,人处在被文明普遍异化的状态中。20世纪欧美文学在人本意识上的变化说明了20世纪欧美作家在探索“人”的问题上的深化,非理性倾向的人文探索往往包含着对更高意义上的理性的追求。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前:基本遵循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的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典型环境的刻画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关注国计民生,呼吁公平与人道继续成为创作的主题。第二阶段是1945年二战后:反映的生活层面不再局限于生命个体,而更注重人类的前途、世界的发展、更紧张地思考人类生存与人性善恶的哲理问题,作家们更强调主体对世界的体验、发现与艺术表达,更关注心理的现实。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色彩。20世纪的不稳定感和危机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与个人利益原则,把人的全部私欲、恶或内心的阴暗面全部激发出来,变成疯狂地追求自我满足。传统的“人道主义价值和希伯来--基督教价值,特别是齐总个人的价值,因野蛮主义的恶性膨胀而收到了践踏。”如果说19世纪上半期人们对人的理性力量、人性善的力量仅仅表示怀疑的话,到了20世纪,则变成了失望甚至绝望。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频频出现的多卷本“长河小说”,著名的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马丁·杜·加尔的《蒂博一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和《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等。2、作家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社会底层,五光十色,包罗万象,具有史诗规模,题材呈现多样化。3、对战争的反思。4、受现代主义的影响,更倾向于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潜意识、内心独白、梦幻、时序颠倒、象征手法等都得到运用,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手段。5、越来越淡化情节,不再塑造典型人物,而是对气质(或概念化的人)更感兴趣。二十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完成了51部剧本。0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bertGeorgeWells1866—1946英国小说家社会讽刺小说:《爱情和鲁维轩先生》《吉普斯》《托诺一邦盖》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空中战争》《获得自由的世界》阿诺德·贝内特ArnoldBennett1867-1931被誉为“五镇”小说家代表作:《老妇人的故事(老妇谭)》20世纪前半期英国最重要的七位小说家之一。福斯特E·M·福斯特EdwardMorganForster1879—1970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一间可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文学评论著作:《小说面面观》毛姆威廉·萨尔默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人间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在中国的屏风上》是毛姆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WilliamAmis1922-1995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代表作:《幸运的吉姆》其他重要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德国公寓里》《幸福》奥尔德斯·赫胥黎《旋律与对位》《奇妙的世界》艾夫林·沃《罪恶的躯体》《荣誉之剑》肖恩·奥凯西《抢手的影子》《我叩门》奥登《看吧,陌生人》《忧虑的年代》乔治·奥威尔《游上来吸口气》《一九八四》格雷厄姆·格林《斯坦布尔列车》《布莱顿硬糖》艾丽丝·默多克《在网下》《种》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4-12第二课劳伦斯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对两性关系考察出发,解释现代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两性关系是劳伦斯创作的核心内容,小说的性描写引起激烈的争议。劳伦斯的创作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与评判,实际上包含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认识与评判。《儿子与情人》小说为人们解释了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丈夫不是妻子的情人,父子间互为情敌,而母与子则互为情人。小说有着双重的主题:1、与佛洛依德学说相契合的心理探索主题。2、从属于佛洛依德学说的社会批判主题。《虹》《虹》以三代人在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上的努力探索、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要求挣脱旧传统的束缚,找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把三代人的追求与探索的经历融为一个整体,并呈现螺旋式递进的关系,这种追求也就成为一种象征:他们一直在五彩缤纷、若隐若现的人间。第一代:陌生感的婚姻第一代汤姆·布兰文与丽迪娅的婚恋,经历了吸引—结合—对抗—和谐四个发展阶段。他们除了性和和谐之外,一辈子都是陌生人。正是这种陌生感使他们始终保持着距离和独立性。缺乏精神与心灵的契合,他们的“幸福”是低层次的。布兰文家族第一代的追求是的却又不是最理想的。第二代:不平等的婚姻第二代安娜·布兰文与威尔的婚姻,是现代畸形家庭中两性关系的写照。他们从性生活的意义上讲师圆满的,这与第一代相仿,然而,他们精神的探索和发展都是浅层次的。安娜与威尔并不具备第一代的那种彼此的独立性,而是各自企图占有对方,最终以威尔的失败、安娜的胜利达成一种妥协。安娜与威尔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不平等的,他们的两性生活,缺少精神与心灵的感应,是不和谐和不完满的。【第二代婚姻解释的问题】安娜与威尔的婚姻关系至少揭示出作家思考和忧虑的三个问题:1、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强悍有力的自然精神的退化。2、衰弱的个性给两性关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3、畸形的婚姻对人的创造力的戕害。第三代的最终领域第三代的代表厄秀拉·布兰文在反叛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几经挫折,最后看到了希望的彩虹,看到了理想所在。厄秀拉与斯克里本斯基的关系,构成了整部小说中最富启示性的部分。厄秀拉的生命与自然精神共存,斯克里本斯基却是那个腐败堕落的社会的一部分;厄秀拉爱恋她身上的自然力量,但又厌恶他的平庸和随波逐流,认为他是一个没有独立自我的人。厄秀拉追求的是一种非常规意义上的性爱,也即灵与肉、生命与自然精神相融合的性爱;追求一种既能保持自我独立,又能彼此和谐的婚姻。与前两代人不同的是,厄秀拉的追求没有半途而废,而是不屈不挠、执着探寻,最终有了深刻的领悟。《虹》的《圣经》模式《虹》在整体的象征框架上套用了《圣经》模式;第一代象征伊甸园时代,小说中汤姆在狂风暴雨之夜被洪水吞没,比拟的是《圣经》中诺亚方舟的神话,标志着田园牧歌式的旧时代的终结。第二代是“失乐园”的时代,安娜和威尔是现代人精神沉沦,两性关系畸形的写照。第三代厄秀拉探索的目标是“复乐园”,她的活动对应了《圣经》中耶稣的众使徒拯救自我和人类的历程。小说结尾出现的象征新生的彩虹,带有浓重的“天启”和“立约”的味道,也出自《圣经》。《恋爱中的妇女》小说围绕两组两性关系展开情节:厄秀拉和伯金古娟和杰罗尔德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建立了工业文明对死亡的两性关系之间的直接对应。劳伦斯把人的心理分为两部份:一部分是欲望躯体直觉血性本能另一部分是理智知识精神理性。《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长篇小说↑时劳伦斯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最有争议、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人物查特莱爵士(克里福特)、康妮、麦勒斯。争议对~的争论,长期以来主要都在道德层面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是一部淫秽的、色情的小说持肯定态度的观点认为小说揭示了性爱的美感和意义。超越道德的层面的性探索(一)80年代以后,对小说的争辩开始超越道德的层面,主要从两方面对其进行评判。一、从科学精神和文化结构的意义上思考小说的探索性。其一认为:性可以成为人类探索对象。小说中对性的探索、对人自身秘密的探索,超越了伦理善恶的评价层次,这种不可遏止的冲动,是任何伦理原则无法解释和遏制的。其性爱行为实质上已跳出了字面含义和一切低级的联想,成为文化嬗变的象征。其二认为:小说探索了精神与肉体和谐统一的、完美的性爱关系。其三认为:小说通过两性关系的描写,解释了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小说揭示的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小说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克里福特和麦勒斯各自所代表的是工业文明与自然两个阵营。克里福特信奉“工业先于个人”的原则,他是一个典型的文明人,与自然对立。这一形象象征着濒临死亡的文明。麦勒斯厌恶现代文明,崇尚自然。这一形象象征着自然和自然中的生命。康妮是处于文明与自然之间的人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的象征性结构:克里福特和麦勒斯围绕着争夺康妮而展开的冲突,隐喻了自然与文明、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冲突。康妮离开格拉比庄园和克里福特,投入小树林和看林人麦勒斯的怀抱,隐喻了文明人转化为自然人,自然战胜文明,生命战胜死亡的过程,而促成这一过程得以完成的是性爱。小说通过这一爱情故事的象征性结构,阐明现代人自然生命的复归,在于摧毁文明给人设置的障碍,挣脱意识、理性和原有自我的束缚,创立一个新的自我,而通过向这一目标的途径是纯洁的性爱。超越道德层面的性探索(二)二、从审美意义上评价小说中诗话的性描写。认为“对性的艺术表现,不需要囿于原有的模式,可贵的是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规范”在这一层面争辩中,持相反意见的观点,认为小说对性的描写滑向了自然主义、色情和生殖崇拜。4-19劳伦斯创作的主题劳伦斯创作的主题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2、两性关系;3、死亡与再生这三个层面之间又存在两组对应关系;与大自然在精神上一直的理想的两性关系获得再生。威廉·戈尔丁WilliamGeraldgolding1911-1993英国小说家,诗人1983年获得诺贝尔奖《蝇》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一个寓言式的事故被列为“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蝇王》的寓意小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