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路东路(井南大道~金桥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及现状1.2现场水文地质情况1.3道路设计简况1.4排水设计简况1.5绿化设计简况第二章本工程主要工程量第三章编制说明3.1编制依据3.2编制原则第四章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环保管理目标4.1工期管理目标4.2质量管理目标4.3安全目标4.4文明施工目标4.5环保目标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5.1施工管理部门的职责5.2施工管理机构5.3施工管理人员职责5.4施工部署及主体项目施工安排5.5本工程总体工期安排5.6施工总平面控制第六章施工准备6.1前期准备工作6.2技术准备6.3测量准备6.4“三通一平”工作6.5人员、设备、材料供应和进厂第七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7.1本工程主要项目的工艺流程7.2工程测量7.3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第八章施工机械计划第九章工程劳动力计划第十章材料计划第十一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1.1质量目标11.2质量管理体系11.3质量保证措施11.4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1.5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1.6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第十二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2.1管理体系保证措施12.2施工组织安排保证措施12.3人员保证措施12.4材料保证措施第十三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3.1安全目标13.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第十四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14.1文明目标14.2文明施工组织措施第十五章环境保护措施15.1防止施工噪音污染措施15.2卫生防疫措施第十六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16.1雨季施工措施16.2冬季施工措施附表(图):1.劳动分包情况表2.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表3.本工程拟投入的仪器、实验设备表4.劳动力进场计划5.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6.进度计划网络图7.材料进场计划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及现状本工程体育东路(井南大道~金桥大道)是塔子湖体育中心南北向一条城市支路,连接井南大道,井南一路及金桥大道等城市道路,塔子湖体育中心交通流可通过体育东路向外围道路疏散。施工起点桩号是0+040,施工止点桩号是0+526.305,道路全长约486.3m,规划路宽20m。现状地势平缓,中间起伏不大,地面高程在19.68m~21.51m之间,道路周边主要为村民住宅。1.2现场水文地质情况新建道路沿线地形比较复杂,(现状为一般居民用地,耕地)周边居民房屋紧密相连,以前为水塘,鱼糖的地方已被填平建房,场地局部稍有起伏。沿线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一级阶地。在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两单元组成,即:(1)层杂填土层和淤泥质和第四系新近湖积淤泥(Qml或Ql);第(2)层第四系全新统积一般粘性土、淤泥质软土、沙土层(Q4al)各地层岩土工程特性评价见下表。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层厚压缩性岩土工程特性评价1-1Qml杂填土1.0~3.0高近期回填主要由一般粘性土、砖渣、碎石等物质组成、本场区均有分布1-2Ql淤泥质粘土0.3~3.9高含少许云母片、有机质、螺壳碎片等矿物质、其臭味、场区大部分地段分布2-2Q4al粉质粘土0.5~3.9中/高含少许氧化铁、云母片、高岭土灰色条纹等矿物质、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较多地段缺失。2-1Q4al淤泥粉质粘土3.5~6.3低含少许氧化铁、云母片等矿物质、层间夹少许薄层粉土、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仅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2-5Q4al粉质粘土夹粉土0.3~10.8中含少许氧化铁、云母片、层间夹少许薄层粉土、局部深度段为粉质粘土、硬一可朔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2-6Q4al粉细砂1.8~7.0中主要依据静力触探实验划分,该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地下水据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析,本道路沿线主要有上层滞水及空隙承压水两种类型构成。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I层人工填土中,水量有限而不稳定,且水位分布不连续,主要接受降雨及地表散水垂直下渗的补给,以蒸发和逐步下渗的方式排泄。空隙承压水则赋存于(2-6)层粉细砂层中,水量丰富,因其所在地质区域内的地形水与长江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及水量直接受到影响,水位年变化幅度在3.0~4.0m。1.3道路设计简况1.3.1平面设计本工程设计起点位于井南大道,施工起点桩号为0+040,沿途与井南一路相交,道路设计止点与金桥大道相接,施工止点桩号为0+526.305。井南一路道口属于井南一路施工范围。在体育东路平面桩号0+260~0+420处设计为R300的弧道使井南大道与金桥大道顺接,其他桩号设计均为直线段。为方便残疾人通行,设计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并在道口处的人行道上设置斜坡道。工程实施时要求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起点、道口边界处土路基施工时延长5M,基础延长3M,以便与下期工程衔接。1.3.2纵断面设计由于本工程为新建工程,纵断面的高程设计主要以尽量减少工程量和尽量满足该地区的排水高程要求为原则,设计最小纵坡为0.3﹪。1.3.3横断面设计道路全宽为20M,其中车行道宽为11M,人行道宽为2×4.5M(包括2M绿化带)。车行道横坡为1.5﹪,坡向为以路中线坡向两侧,人行道横坡为2.0﹪,坡向路中。1.3.4路基设计路面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础(5:95),要求分层碾压,机械拌合。5%水泥稳定碎石基础7天饱水抗压强度大于3.0Mpa。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重型压实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基础,其集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37.5毫米,可参照公路规范(JTJ034-2000)中表3.2.1-2,施工前要求做配比实验。在车行道下布置有雨水,污水管道处,由于管道开挖断面已包括整个车行道宽度,因此该部分车行道土基由排水工程按道路要求回填,此部分不另作处理。为保证路面质量,依据该工程设计地质勘探,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提出以下地基处理措施:由于表层杂填土由粘性土混碎石、砖渣、碎石等杂填土组成,故路基回填时设计要求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填筑,不应混杂,对1-1层杂填土在无管道埋设处的杂填土,由于淤泥质土埋藏较浅,层厚为0.3M~1.4M,设计要求全部清除换填,2-2层为粉质粘土,但其含水量较大,为了保证土路基质量,将原状土超挖30~50cm进行6%~8%戗灰处理;人行道部分则在施工前对原地面进行检压,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若有回弹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壮土戗灰处理或换填处理。戗灰根据具体情况超挖30~50cm用6%~8%的石灰戗灰处理。土基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弯沉值分别要求如下:土路基顶层:Ls≤300(1/100毫米);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基础上基层:Ls≤100(1/100毫米);土方压实度如下:填方地段:路基下0~80cm为93%,80cm以下为90%。挖方地段:路基下0~30cm为93%,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20Mpa。1.3.5路面及结构设计本工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2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30cm厚5:95(重量比)水泥稳定碎石基础,分两层施工,每层为15cm。人行道结构为:6cm厚C30砼彩色步砖,2厘米厚M7.5混合砂浆座桨,15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5:95)基础。人行道彩色预制步砖的平整度要求达到5mm。全部站卧石的线形直顺度要求不小于10mm(20m长度为一验收单位)。砼路面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抗折强度要求达到4.5Mpa。砼路面纵缝并设拉杆,纵、横缝均采用机械切缝,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填缝,填缝应饱满。与胀缝相邻的三条缩缝设传力杆,砼枕垫应待基层施工完成之后再挖除基层现浇砼。位于砼路面板内的检查井周围设加固钢筋,以防砼板断裂,当砼板角小于88度时,在距板顶5厘米处设角隅钢筋。砼路面面层要求压纹,压纹深度为1.2mm。砼路面分块除异型板外,均为3.5m*5m(两侧板块)和3.4m*5m(中间板块)。1.4排水设计简况该地区雨水隶属于黄孝河低排系统,污水属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1.4.1雨水设计标准城市排水管渠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Q=F*ψ*q(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m3/s)F:汇流面积(ha)q: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绿化用第取0.15,其他建设用地取0.7。q:暴雨强度计算采用2002年汉口修编公式:q=885[1+1.58lg(p+0.66]/(t+6.37)*0.604(L/S*ha)式中p为设计重现期,取1.0年。1.4.2污水管道设计标准: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该地区属新建城区,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取270l/d,工业废水量排放定额按95m3/ha.d计算。入渗水量按生活与工业污水量之和的15%计入。计算管道流量时同时考虑15%的远期增容的水量。1.4.3主体设计情况1.4.3.1雨水布置本段体育东路,依据规划横断面及规划管线敷设情况,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中线北侧距设计道路中线2m处,沿线布置一排d800~d1000mm雨水干管,收集沿线雨水,经井南大道上的设计雨水管渠排入黄孝河。1.4.3.2污水布置该地区污水属三金潭污水处理厂系统。根据地区污水管网系统布局,依据规划横断面及规划管线敷设情况,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中线南侧距设计道路中线2M处,沿线布置d400~d800mm污水管,收集沿线污水,经井南大道上的设计污水管道,汇入井南大道道口附近的塔子湖中途提升泵站,经过提升,沿井南大道进入金桥大道上BH=2.8M×1.6M污水箱涵,往北由张公堤泵站抽升至三金潭污水处理厂。1.4.3.3管材根据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结合本工程的建设水平、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确定本工程雨、污水管管材如下:设计雨水管及污水管道采用平口式钢筋砼圆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20°砼基础;对于位于回填土及土基承载力小于80Kpa要进行地基处理的雨水管和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圆管,“O”型橡胶圈接口。1.4.3.4接户支管的设置为保证周围地块雨、污水能顺利接入,在适当处设置了雨、污水接户支管,除设计图中注明外,雨水接户支管管径为d500mm,污水接户支管管径为d300mm,雨水及污水接户支管坡度均为i=0.005,并与下游管段成90°夹角接入。1.4.3.5接口、基础对于在原状土基础的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且地基承载力大于80Kpa的沟槽基础均采用120°砼基础。设计对于位于回填土及土基承载力小于80Kpa要进行地基处理的雨水管和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圆管,“O”型橡胶圈接口。基础采用管枕及砼基础,180°中粗砂回填。1.4.3.6排水检查井本工程设计采用国标S2检查井,该图集修改内容为:其井墙材料改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页岩砖;井基砼为C25、S4;钢筋Φ—Ⅰ级钢筋改为Φ—HPB235级钢,Φ—Ⅱ级钢筋改为Φ—HRB235级钢,钢筋锚固长度由35D改为33D,搭接长度由42D改为40D;铺10CM厚的碎石垫层。盖板砼材料为C25。井盖、井座采用国标(97S501—1—41、97S501—1—43),Φ7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采用防盗井盖。也可采用经过有关部门鉴定认可允许使用的重型复合材料井盖、井座(试验荷载≧360KN)。检查井雨、污水井盖应分别用“雨水”、“污水”标记。为了避免城市道路排水检查井的沉陷,车道下设排水检查井井盖应进行加固处理。1.4.3.7路面排水设计道路路面排水是通过雨水口收集,经雨水支管排入雨水干管,集中排水。路面雨水管均采用钢筋砼平口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20°砼基础。雨水口箅子和井圈采用球墨铸铁或复合材料。雨水井箅高程应比周围砼路面高程低1-2cm,以利收水。路面雨水管管径除注明外,均为d300mm,雨水支管纵坡坡度i不小于0.3%,雨水口接入检查井的支管除注明外,纵坡不小于1%,雨水口周边均须进行钢筋加固,雨水口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5绿化设计简况本设计为武汉市体育东路(井南大道~金桥大道)工程—线路工程红线范围内的绿化设计。1.5.1绿化范围整段线路绿化分为两段:0+010~0+238.391m及0+308.391~0+526.305m。主要为行道树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