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考查的说明:•“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理解能力为B级)•(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之──谓(动)宾──介词宾什么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何”“安”“何”都是疑问代词,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判断句)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自”“之”“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信”“有”“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己、自、汝、尔(定语后置)规律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命是从唯你是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与?4、唯利是图。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南向”“向东”“向南”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例如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例如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1、“相”或“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2、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何有哉?(2)秦人不暇自哀(3)甚矣,汝之不惠(4)童子何知?(5)客之美我者(6)何以伐为?何有——有什么自哀——哀自何知——知道什么何以——凭什么•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廉》)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廉》)能日行千里的马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4、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注意:1.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试比较:⑴马之千里者()⑵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翻译时大都要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一、“于”字结构作补语。(一)格式:形容词+于+宾语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大。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二)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③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②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③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二、“以”字结构后置。格式:动+以+宾状语后置小结一、“于”字结构作状语,后置。(一)形容词+于+宾语。(二)动+于(乎,相当“于”)+宾二、“以”字结构作状语,后置。动词+以+宾语状语后置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后置状语。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3、何不试之以足。(《郑人置履》)1、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2、曹操与袁绍比起来,名声微而实力小。3、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谓语前置主语+谓动词正常主语+谓动词自从表现差被调换位子后,我就……不正常了即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偶尔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疑问或感叹。谓语前置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译文:“我的少年中国,美丽啊!”3、美哉,山河之固!(《资治通鉴》)译文:山河险固真好啊!4、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译文:樊须真是个小人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译文:竹林里喧闹着原来是洗衣的姑娘归来了,莲叶摇动闪开原来是渔船下来了。另外,还有一类主谓倒装只出现在古诗文中,主要是写诗时为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而作的临时变动,今人的格律诗中也有。它主要是为形式需要而进行的倒装,与内容无关。1、英明,斯大林同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好,这一球!(足球赛直播)3、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4、谁呀,门口那位?(《十月》91年8期)我们一般不说:“永州人,他”,“星期一,今天”。但(1)甲:这里有谁是永州人?乙:永州人?我!(2)甲:今天星期几了?乙:星期一,今天。(3)甲:下一站哪儿?乙:商业城,下一站。现代汉语里谓语不提前,但在实际口语中,我们常遇到谓语提前的现象:谓语前置小结一、疑问句或感叹句中谓语前置。二、古诗文中为形式需要而前置。(一)动词、形容词谓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副词谓语前置。平仄、押韵、对仗等谓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前置谓语。1、甚矣,汲黯之戆也!《史记·汲黯传》汲黯这个人也太傻了!2、甚矣,天下之惑!《庄子·在宥》天下人为其所迷惑竟达到如此地步!3、甚矣,吾衰也;久也,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我衰老的很厉害了!很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4、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你认为所谓通达的人是什么样的呢5、君哉,舜也!《孟子·滕文公上》舜是真正的明君!6、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很贤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