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顾问翁老师心理顾问翁老师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0年。接受过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专业培训,华西医大心理卫生中心咨询师培训,曾任华西医大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治疗师,著有长篇纪实小说《病房日志》。腾讯大成网红之蓝素质教育中心首席心理顾问四川建武心理咨询公司企业心理培训专家西华大学特邀心理咨询专家成都交通台心理栏目嘉宾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心理嘉宾公益组织梅婷心联小屋心理顾问研究领域:青少年成长、职业发展、婚恋情感、个人成长、人力资源建设、精神疾患鉴别诊断、咨询师能力提升等。人生格言:超越自我,成就梦想。手机:13808089686工作QQ号:102802849博客:翁老师工作室地址:人民南路三段四川省教育学院D栋2705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2010)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III——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三版ICD-10特别指出:多用“disorder”,少用“疾患”,如“抑郁症状”或“障碍”,少用“抑郁症”。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以及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第二单元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心理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人的“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人的“自我”无法实现,“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时,心理异常和心理问题就会出现。而对心理异常进行这样的解释的前提,是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了人的“潜能”的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潜能”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即“存在”和“责任”的冲突。存在--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所以他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而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所以,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为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总是与“自由选择”同在。这两者的对立和矛盾会跟随人的一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将由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叫做“存在焦虑”或人的“基本焦虑”。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一,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第二,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第三,保障人正常的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没有异常心理的心理活动视为正常)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绪障碍——程度变化、性质改变、脑器质性损害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敏反应感觉减退——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2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谵妄状态带有恐怖性质。幻觉——无对象性知觉按感受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大小、远近、长短时产生变形非真实感——周围事物象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体形发生变化,经常窥镜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加、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语量多语速快。脑子转的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脑子不灵了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问题简单,平时沉默寡言。语速并不减慢,漠然处之思维松弛或散漫——思维散漫。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感觉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不切题,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但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思维不连贯——发生在意识障碍情况下的严重的破裂性思维。词语杂拌。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外界干扰,思维突然中断。言语在不应该停掉的地方停顿,伴有明显不自主感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或自己思维(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夺走了,对此有明显不自主感。部分受控。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控制的思潮强制性大量涌入,杂乱而毫无意义。完全受控,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病理性赘述——交谈时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啰嗦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普通的概念或词句、动作表示某些特殊、不经患者解释无法理解的含义语词新作——自创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含义逻辑思维倒错——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推理过程荒谬、缺乏逻辑根据、坚持己见、不可说服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按内容分: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按起源分:原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发性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一种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如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明知道不必要,但无法摆脱,造成苦恼超价观念——又称恒定观念,优势观念、超价妄想观念、超限观念等。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发生有一定事实基础,患者的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患者的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不能自拔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属性。意识障碍总伴有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主动注意又称为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被动注意又称为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的。)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某物时不能再注意相关事物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病前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记忆减退——近记忆力减退和远记忆力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所经历的事情逆行性遗忘——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心因性遗忘——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不愉快经历完全遗忘错构——记忆的错误。坚信不移。虚构——虚构内容代替回忆。易受暗示的影响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症: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智能障碍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保持和计算力精神发育迟滞——多种致病因素影响大脑发育,以至智能发育停滞,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痴呆——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明显受损,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大多是脑器质性的(分辨假性痴呆)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自知力完整。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第二单元情绪障碍情绪高涨——经常面带笑容,情绪高涨,精力旺盛,爱管闲事,自我评价过高。情绪低落——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愉快感缺失,喜欢安静独处,失眠(或睡眠过多)焦虑——在缺乏充分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或其它问题感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劝解无效。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了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莫名恐惧恐怖——患者遇到特定情境或特定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