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发展历史•基础工程学是一门古老的工程技术和年轻的应用学科,远在古代人类就创造了自己的地基基础工艺。••如西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遗址,就发现有土台和石础,这就是古代的堂高三尺、茅茨土阶(语见≤韩非子≥)的建筑。河姆渡•木构建筑的奇迹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东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南缘,在余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至今华南有些地区仍存在。慕田峪长城•秦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汉书》称: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见其工程这艰巨、宏伟。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多处坚硬的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尤其是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据古籍《法苑珠林》记载,塔基是在淤泥中打下木桩而形成的。超化寺塔,位于郑州密县原超化寺遗址上,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平面呈正方形,共十三层,高约28米。如采用一般浅基础,必然会造成地基破坏,而导致塔的倾塌,但该建筑到现在仍安然无恙,砖身和基础部分还是千余年前的宋代原物,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建在木梁承台的木桩上的。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建成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塔高40.4米。地基为厚30m的淤泥和软粘土,地耐力按现在的规范计算只有80kPa,非常之低,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长度达100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桩基。济南黄河公路桥,大桥全长2033.44m,其中主桥长488m,为5孔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双塔斜拉桥。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基础工程学科的飞跃发展,我国在各种桥梁、水利及建筑工程中成功地处理了许多大型和复杂的基础工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例如:利用电化学加固处理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地基,解决了施工期、质量要求高的困难;长江上建成的十余座长江大桥(在武汉、南京等地)及其其它巨大工程中,采用管柱基础、气筒浮运沉井、各种结构的单壁、双臂钢围堰及大直径扩孔墩等一系列深基础和深水基础,成功的解决了水深流急、地质复杂的基础工程问题;上海钢铁厂的建成以及许许多多高层建筑的竣工,都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地基处理,必将我国基础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2年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8次基础工程会议,并建立了许多地基基础研究机构、施工队伍和土工实验室,培养了大批的地基基础专门人才。不少学者对基础工程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国际岩土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地质、室内及现场土工试验、地基处理、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种地基处理新技术在土建、水利、桥隧、道路、港口、海洋等有关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时至今日,伴随着工程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围绕从宏观到微观结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测试与监测技术、土质改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为这门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测试技术的自动化和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标志着本学科进入一个新的时期。•PH-5系列喷粉桩机是一种适应多种地基加固的桩工机械,其特点是:喷入土中的粉体与原位土搅拌成桩,不需取土,桩位不起拱。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及铁路、公路的路基加固和港口、码头、料场地基加固。配泥浆泵使用,可用于深层搅拌(湿喷)、基坑支护和提防挡水墙用。该机装有电子喷粉记录仪,能对喷入土中的水泥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确保每根桩水泥含量准确、分布均匀。此外,该机还可改装后进行高压旋喷法施工。PH-5系列喷粉桩机盾构机荔湾湖电力顶管工程南洲路大口径顶管工程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旗岭的全封闭输水管道4、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学科,内容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各种各样土类,且变化较大,基础设计时,除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多的工程实践知识4、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法定的规范、规程。我国各行业规范尚未统一,因此课堂讲授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弄清设计施工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设计根据自己专业方向,学习熟悉相应规范•本课程于材力、结力、弹性力学、建材、建筑结构等有密切关系,本书涉及该方面内容时,重点应用,理解意义,不必把精力放在公式推导上。教材参考书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