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第4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对应学生用书P147)1.(2012年湖南,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解答本题时,考生要从诗歌中提取主要形象,如高飞的大雁、从东南方升起的太阳、闪着寒光的沙石、征人身上的铁甲等,并概括出这些景象的特征,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如大雁指思乡;日出、铁衣表现边塞的壮阔以及军队的严整,重在烘托征人远离故乡、为国杀敌的慷慨与悲壮的情感;而满碛寒光则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苦。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2.(2012年大纲全国,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意思。这个题干可以这样来理解:作者借写松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其次,要能明确写松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本诗的前三联着力描写了落叶的飘零,尾联则笔锋一转,写松树的“自立”,两者显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松的赞叹,对落叶的感慨。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3.(2011年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琅玡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此诗前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后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知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考生通读全诗可知,作者围绕溪水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等画面。考生通过对作者描绘画面的赏析,不难体会出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与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对应学生用书P147)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现了特定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以下几种类型。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1.送别抒怀诗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韩琮的这首送别诗匠心独运,撇开柔情,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情、天下兴亡情,总汇为“古今情”,并巧妙地融情于景。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首句积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答案】①借送友人辞“凤城”而去,于依依惜别之际,百感交集,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②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通常是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生平,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认为有“预报喜兆”之意。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解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在外之作。首联“各已闭柴门”让人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天伦之乐的情景,隐隐透出诗人思乡恋亲的情绪。颔联“江山非故园”,隐含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颈联的景物描写凄寂幽邃,悲凉抑郁,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尾联,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渺茫,归乡无期。“何须花烬繁”,说得幽默而又凄婉,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答案】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3.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居(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将:岂。②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解析】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答案】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4.边塞征战诗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戍边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这类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赴边、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希望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首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试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写征夫,先写战前宣誓,体现出边塞将士无畏的气概和为国献身的决心;继写战后惨象,五千将士尽数战死沙场。后两句写征妇,由征夫捐躯沙场、已成战地河边的一堆白骨,到妻子却还在朝思暮想,连做梦都盼着丈夫回来团聚,虚实对照强烈,悲剧色彩浓郁,更具震撼力,表达了反战主题。对点训练巩固考点探究突破高考真题体验与名师对话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语文系统知识归纳【答案】“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