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深信领[2006]1号各区,市各有关单位:《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四届三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前言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深圳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十五”期间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的要求,结合《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市围绕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取得突破,行政许可电子监察、行政服务大厅信息化、应急指挥、“公务员之窗”、电子口岸联网监管等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全国积累了经验,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区两级统一的党政机关网络平台,市党政机关专网(内网)连接单位总数超过200家,公众服务网(外网)连接机关单位总数达160多家,有效整合了网络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为全市党政部门的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和对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基础。2.跨部门政务应用向纵深发展。以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市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公务员之窗”、外商投资企业联网审批系统、城市运行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3.信息化手段构建服务型政府初见成效。以“深圳政府在线”为门户的政府网站群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办事查询、业务申报和互动交流等网上服务;行政服务大厅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出将政府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新模式。4.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全市党政机关共建成各类资源数据库130多个,其他电子文档和信息资料库近100个,有效支撑了电子政务的应用。全市党政机关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建设已启动,信息资源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障碍,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法规标准工作相对滞后。二、发展形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深圳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推进发展模式转变,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有效手段;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有力推动;落实新的资源观,转变政务管理方式,离不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十一五”期间,深圳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以服务为宗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作用,力争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有重大突破,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为实现深圳市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核心,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和提高产业创新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和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实现电子政务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转变,从信息项目自建自管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转变;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数字深圳”的发展,使深圳电子政务工作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适应,切实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深圳电子政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探索经验。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工作,提前全面达到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的要求,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和党政机关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维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化体系,打造一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到2010年,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6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三、建设原则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调控。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立足需求,注重实效。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电子政务建设,把应用效果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标准,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建设投资、系统管理、运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在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益。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第三章主要任务构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效能评估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完成38项主要任务。一、公共服务体系1.完善政府公众网站建设。加快政府公众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府各个部门服务的“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设立政府网上新闻发布室,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公众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发布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2.建设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设公共服务呼叫中心,负责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来电,使政府公开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做到社会公众只记一个电话号码,只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答复和服务。3.建设和完善在线审批系统。在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外商投资企业联网审批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跨部门审批的难点,建设以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和“深圳市内外资企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的跨部门联网审批系统,实现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事项(包括重大投资项目审批项目)的集中管理、协同审批、防伪打假和数据共享等功能,制定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和机制,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企业基础数据,为企业征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对企业的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建立联合年审、联合审批等跨部门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为企事业单位设立纳税、年检年审、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4.建设社区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在社区信息化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在全市推广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各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将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积极提供便利,让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社会群体也能享受到电子政务的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逐步使电子政务惠及全体市民。5.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利用政府统一的网络平台,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6.建设和完善司法行政服务信息系统。以我市党政机关专网及政法网为平台,将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级司法行政系统的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专业数据库,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和改善公证行业管理、普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行业管理、法律进社区等各项面向公众的服务。7.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8.建设和完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9.建设和完善文化、体育及旅游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青少年服务网站,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形成网上正面舆论主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艺术享受。利用全市统一的机关网络,建立体育科技信息平台,为我市申(承)办大型运动会提供科技保障,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资源信息服务。建设涵盖各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的综合旅游信息系统,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资者进行旅游规划、资源调配、投资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及时、详尽、准确的旅游信息和服务。10.建设气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气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的气象通信和气象信息的存储、分发,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促进观测数据共享。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行各业积极提供和共享大气、水文、海洋、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保证气象预警防灾信息准确及时的通过政务和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给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二、政务管理体系11.建设和完善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制订全市基础单元网格划分标准,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平台数据库。实施“数字规划”工程项目,建立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辅助编制和设计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系统、规划评价支持系统、规划社会监督与反馈系统,全方位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建立以地籍专业数据库为基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主要目标,涵盖土地规划与计划、征地管理、土地储备管理、用地管理、土地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