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作者:XX班级:XXX班学号:XXXXXXXXXXX组员:XX,XXX温室效应与海洋暖化海洋暖化对海洋的影响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类群的影响总结及其研究方向和应对措施目录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机制温室效应与海洋暖化O温室效应:指大气中各类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现象→良性O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恶性O海水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海洋成为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海水的热容和溶解CO2等温室气体的能力、以及海水在液-固-气三相之间互相转换的重要作用,使得海洋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海洋暖化及其影响O温室效应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特别是被浅层海表所吸收。有数据显示自1975年以来,海洋表层(700m以上)蕴含的能量增加了14×1022J,导致海面温度(SST)的显著增加。O海洋变暖会导致各种十分复杂的后果,包括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中溶氧降低和区域气候异常的频率增加等,并随之带来对从微生物、藻类到顶级掠食者所有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以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学影响。1.海洋暖化对海洋的影响海冰融化及海平面上升可溶性CO2和O2的改变121.1海冰融化及海平面上升O海水温度持续升高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高纬度地区海冰融化,而极地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迅速,即便是海洋温度的微小增加都可能导致大量的海冰融化。O冰架底部的加速融化可能导致冰架减少并加速冰川流动。•有数据显示,1978年~1996年,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每年以0.3%的速率减少,而海冰流失的速率正在加快。南极洲的海冰覆盖面积每年的减少与此相似。海平面上升66米后的世界版图亚洲南美洲欧洲非洲海平面上升66米后的世界版图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2可溶性CO2和O2的改变水中溶解氧可溶性CO2•海洋通过初级生产、粒子下沉(生物泵)、大洋环流及混合(溶解度泵)等方法吸收大气中的CO2•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会影响浮游植物生长以及它们从大气层中吸收CO2的能力。•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海洋暖化会减弱海水对碳的吸收。•海洋变暖会导致海水中溶解氧浓度的降低。•经多个模型预测,21世纪海洋中的O2总量将会降低1%~7%。•许多甲壳类和鱼类都不能在低于大约60mmol/kg的低氧阈值环境中长时间生存;当氧气浓度大大低于这个阈值,许多大型生物都会丧失他们的栖息地,生物地理化学循环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当氧气浓度低于20mmol/kg时,对大多数的高等生命来说都是致命的2.温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机制4温度耐受限制和生物地理分布1235新陈代谢反应生殖和发育微生物、病原体与疾病生态水平效应*海洋生物简介*海洋生物简介O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红海星,鲸鱼,鲨鱼等。O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指出,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O海洋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整个地球生物圈95%以上的体积,包括深海区、中间层、海表层、潮间带、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群落、环礁湖和海底生态系统等多种生境。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和生物圈的健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估计,海洋生态系统每年能提供价值22.1万亿美元(占总价值的65%)的各种物质和服务,例如食物、原材料、扰动调控和废物吸收及养分循环等。2.1温度耐受限制和生物地理分布O温度对生物的各种生理过程以及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温度在物种的分布中具有关键的限制作用。生物地理分布的变化代表了物种热耐受范围的变化。O温度的持续上升有利于热适应能力较强物种的生物入侵。O同种的不同个体也可能由于遗传的适应或者环境引起的驯化而具有不同的温度胁迫耐受能力。•例:与暖水性的地中海紫贻贝M.galloprovincialis相比,高温胁迫导致了北太平洋紫贻贝的本地种M.trossulus更多细胞损伤,且其细胞修复能力更低。因此,地中海贻贝已逐渐取代北美的本地同类,并逐渐成为某一地域地优势种,其分布范围已由以前的北美海岸南部扩张了很多。2.1温度耐受限制和生物地理分布例:与入侵种暖水性的地中海紫贻贝M.galloprovincialis相比,高温胁迫导致了北太平洋紫贻贝的本地种M.trossulus更多细胞损伤,且其细胞修复能力更低。因此,地中海贻贝已逐渐取代北美的本地同类,并逐渐成为该地域的优势种,其分布范围已由以前的北美海岸南部扩张了很多地中海紫贻贝北太平洋紫贻贝2.2新陈代谢反应O当温度上升时,新陈代谢速率通常会加快;但是也有一些物种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减慢。•例:高温胁迫导致玉黍螺(Littorinalittorea)呼吸速率降低,可能是高温导致了细胞内代谢元件损伤。O海水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溶解氧浓度的下降,因此温度对许多物种的有氧代谢具有重要影响。•例:温度升高6℃,海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的耗氧率显著降低。2.2新陈代谢反应高温胁迫后,常会检测到机体Hsp70和Hsp90等分子伴侣表达上调;胁迫活化的蛋白激酶、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以及cJun-N-terminal激酶(JNKs)等胁迫反应相关蛋白,也常上调表达或发生翻译后修饰。尽管目前还无法对细胞在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进行定量,但细胞修复高温导致的损伤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ATP,细胞的热应激反应也可能涉及代谢重组。分子伴侣:细胞核内能与组蛋白结合并能介导核小体有序组装的核质素。2.2新陈代谢反应•例:南极鳕(Pachycarabrachycephalum)在5℃驯养6周后,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增加9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力提高40%,而柠檬酸合酶(CS)的活力则降低了20%,这些酶活力变化表明这类极地鱼类受到高温胁迫后,其代谢从储存脂肪转化为生成碳水化合物,储备生成ATP的底物,表明当海洋变暖,鱼类可能朝着更多依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应对低血氧的方向进化。2.3生殖和发育O温度上升可能通过促使胚胎过早孵化、抑制其代谢活动、导致胚胎的氧化胁迫反应从而对胚胎的存活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例:枪乌贼人工孵化苗的热耐受极限温度较低,可能与它在浮游生活阶段维持代谢所需的能量较多有关;在桡足类的整个生活史中,其发育阶段比随后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依赖性更强。2.4微生物、病原体与疾病O海洋暖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的传播具有严重影响。随着温度升高,病原繁殖与生存率升高,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宿主对病原的敏感性增强,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增殖都与温度正相关。•例:弧菌属的多个种都对海洋生物具有致病力,其中45%的变异都是海表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提示弧菌的传播在海水温度升高时将会加快,并导致全球性的弧菌类疾病的增加。2.4微生物、病原体与疾病O海洋温度升高对海洋病毒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海洋中病毒的变异随着海洋变暖而增加,病毒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食物网及海洋代谢平衡的影响将会改变。O寄生虫的丰度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海洋温度上升可能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生长,从而加速疾病传播,引起海洋生物发生严重疾病。O宿主免疫力的下降也与温度升高有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及致病力都有广泛的影响,这与水产养殖,以及包括霍乱、东非大裂谷流行热等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霍乱弧菌2.5生态水平效应O自1999年以来的近几年,卫星探测发现,海洋生产力以每年平均190t的速度持续降低。O海洋温度上升也导致深海生态系统对有机碳的呼吸消费总量增加。温度每升高2~6℃,表层无机碳含量下降高达31%;O温度升高也使得一些溶解性化合物积聚增加,可能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向更高营养级的传递减少。O随着温度的上升,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可能迁移到更高纬度地区及更深水域。图为鱼类向更高纬度海域迁移3.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类群的影响藻类及蓝藻珊瑚无脊椎动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3.1藻类及蓝藻O真核藻类和蓝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O澳大利亚收集的20000份大型藻类植物标本记录中显示,在过去的50年中,大型藻类种群和生物地理分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O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藻类的细胞平均大小都变小。O温度对不同藻类的影响具有种属特异性。例:一项关于大型藻类的研究证实一种生活在坎塔布连海域(CantabrianSea)潮间带的低温类型的大型藻类墨角藻(Fucusserratus)正在减少,与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Peninsula)接壤的水域海洋温度变化密切相关。推测温度可能已经上升达到了某个阈值,导致墨角藻的某些重要代谢活动被抑制。下图即为墨角藻。3.2珊瑚O珊瑚白化是指珊瑚动物宿主和它们的腰鞭毛虫藻类为应对环境胁迫,其共生体失去共生关系。O有研究表明高温可能是导致众多珊瑚白化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海表温度上升也引起珊瑚共生体中藻类(虫黄藻)的驱离,从而对全球热带珊瑚礁产生重要影响。温度胁迫再加上对那些可清除珊瑚礁藻盖的草食性鱼类的过度捕捞,将导致水质下降。•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萼形珊瑚II型光合系统的光合效率下降,并最终造成高温下整个光合效率显著下降;•温度升高也能诱导萼形珊瑚对磷酸盐吸收增加,吸收硝酸盐和铵盐显著降低,说明海洋变暖对无机氮和磷代谢均有影响,但是对不同元素的影响不同。3.3无脊椎类O海洋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多样性高、生态作用重要,在海洋中间营养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表温度升高导致浮游植物丰富度减少,随后引起以藻类为食的桡足类和更高营养级浮游动物减少,因此,海洋桡足类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地理学分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化。例:有研究表明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Dana)的聚集和分散可能也会受到海洋表面温度和冰川范围的影响。相关预测结果提示,未来100年里,南大洋局部升温1℃将导致整个斯科舍海域(ScotiaSea)磷虾的生物量和丰度减少95%以上;磷虾种群的变化进而又会影响到那些以磷虾为食的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繁衍。3.4鱼类O在所有海洋生态系统中,鱼类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更为丰富。O海表温度的升高会对鱼类产生各种重要影响,运用Baysianmeta分析结果显示,海表温度上升导致珊瑚减少,珊瑚礁鱼类种群的大小、结构、密度和营养成分会随之发生改变。O对一些鱼类而言,温度升高2~4℃可能会导致有氧活动范围的缩小,能够用于摄取食物和繁殖后代的能量减少,种群的可延续性就会因此减弱。O极地地区,尤其是南大洋一带,鱼类的适宜生活温度范围较窄,这使得它们在面临温度变化的时候,热耐受能力的改变更为有限。3.4鱼类O南极鱼亚科(Notothenioidei)的成员——南极冰鱼,也是南大洋中数目最多的鱼类,已经在一个极窄的低温范围内生活了1500万年以上,因而在遗传水平上,它们能够适应全球变暖环境的可能性很小;当海洋温度上升到机体的生理忍受极限时,它们将无处生存。O当温度升高,“逃逸”行为对海洋中某些区域鱼类的生存来说非常重要。研究发现,随着海表温度上升,一些鱼类种群的分布区域趋向于向深海或高纬度水域迁移。温度升高后,一些暖水性鱼类的种群密度和数量都有所增加,而冷水性鱼类则相反;此外,一些适应于高温生长的鱼类入侵种也会增加。3.5海洋哺乳动物例:纪录片《北极传说》《北极故事》是美国2007年莎拉·罗伯逊执导的纪录片。影片讲述在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冰天雪地中正经历着一场浩劫——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北极熊种群祖辈流传的生存技能正受到挑战,他们以及北极圈的许多其他生物都面临着生存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