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通史复习:魏晋南北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二走向高峰的中华文明——秦汉至宋元时期(公元前221—公元1368)四、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中流砥柱闻鸡起舞东山再起•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你知道哪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魏晋南北朝(220—589)•花木兰梁祝驸马•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陶渊明•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战•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少林寺•《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220—589)对这个时代,你还知道些什么?敬请关注:《Stone历史剧》——两晋之五胡之乱《Stone历史剧》——两晋之东晋真纠结……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东魏北齐北朝:北魏南北朝西魏北周隋朝南朝:宋齐梁陈梁武帝萧衍(464—549年)本是南齐武将,曾战功赫赫。502年,他39岁时篡位称帝。他在位48年,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康熙、乾隆和汉武帝刘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知识点一: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知识点一:九品中正制材料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24)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只是曹魏一个时代的,没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作比较,看不出选官的标准变化,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的中正官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的局面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得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答案】D“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世袭制重视血缘、等级,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注重才德,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选举专重门第”“中正”可知此种制度注重门第,且由中正官评定人才等级,符合九品中正制的特征,故C项正确;科举制注重才能,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班杨赛楠、林志:九品中正制(7)班陈淞、(8)班盛尹桑、吴晓冰:九品中正制中“中正”指的是什么?(7)班陈淞、(8)班杨媛馨:九品中正制是除了世族子弟之外,平民都无法步入仕途吗?(8)班林翰秋:征辟制的含义及内容?九品中正制负责考察人才的调查者是由中央派遣的吗?会不会存在走后门腐败的现象?(8)班盛俊尧:九品中正主要目的是什么?(8)班杨媛馨: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影响?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齐纪二》⑴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⑵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解析】第一小问规定,据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得出受田数量男女有别,据材料二“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得出鼓励垦荒,据材料二“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得出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据材料二“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得出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计省昔十有余倍”得出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据材料二“于是海内安之”得出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答案】规定:受田数量男女有别;鼓励垦荒;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作用: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唐·杜佑《通典》请思考: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均田制的内容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唐·杜佑《通典》请思考:⒉北魏何以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支配?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什么?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唐·杜佑《通典》请思考:⒊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唐·杜佑《通典》请思考:⒋推行均田制后,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8)班黄倩滢:为什么北魏到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材料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信仰,是对神祗的祭祀与对祖先的崇敬。……神祗与祖先的信仰,没有深刻的教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空间,……自此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儒、道、佛三家激荡,互相影响的后果。——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拥有广大信徒。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在当时盛行的原因。佛教为人生提供终极关怀,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清谈”开始粉墨登场。——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司马氏夺权后,一半人跟着司马氏升官发财,就力挺儒家,主张“入世”;一半人是曹氏的忠臣,不愿意和司马氏合作,但说多了又怕被杀头,力挺道家,主张“出世”。“出世”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行动上,为了表达内心的不满,与传统彻底决裂,变得乖张怪异,赤身裸体、天天喝酒,调戏女人等等,或者像个乞丐、精神病,像个行为艺术家;二是说的话让人听不懂,似是而非,高深玄远。他们的格言就是:莫谈国事。于是他们躲进山林,不问世事,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说的话从理论到理论,为一个词的意思绕来绕去,清谈变成专谈“玄学”了。——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到了东晋,清谈更加盛行。原因就是北方的名人逃到了南方,狼狈不堪。但又放不下臭架子,跑到了南方人地盘上,还担心南方人看不起。没钱又没势,怎么办呢?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深莫测的玄言,其实就是“装逼”,让别人觉得他们还是贵族,还是“高大上”。他们相互标榜,形成风气。其中谁突然说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奇特,就成了众人的偶像。——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知识点三: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庾亮曾去拜访周顗(yǐ),周顗说:您喜悦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庾亮说:你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一时广为传诵。——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