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张建武参考文献:•(英)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美)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美)爱德华·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美)萨尔·D·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中)赵履宽等:《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中)杨河清:《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本课程结构1,绪论(劳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劳动力市场概论(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3,劳动需求行为(不同市场状况下的劳动力需求及其弹性)4,劳动供给行为(劳动供给效用最大化原则和工作决策)5,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市场均衡(劳动力配置的制度结构和均衡分析)6,劳动力市场与工会(集体谈判与工会影响作用的规范分析)7,工资制度(工资生成理论、报酬理论与工资中的不平等)8,就业与失业(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9,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培训、劳动力流动、卫生保健投资)10,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规范经济分析与衡量)11,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国家财政、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2,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经济分析以及制度的分析、调整与创新)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劳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并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3,内部劳动力市场4,次级劳动力市场(报酬低廉且不稳定的工作岗位)●劳动力●失业者●失业率●劳动参与率人口(16岁及其以上)196814000劳动力(就业加失业)131056000非劳动力65758000就业123060000未就业(但寻求就业或等待被召回)7996000新进入重新进入退出退休1994年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状况工资率、工资报酬、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的酬金×工作时间﹦工资报酬雇员福利(实物或延期支付)+劳动报酬非劳动所得(利息、福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第二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企业为了生存而必须参与的三个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是企业购买投入要素的主要市场,产品市场是企业出售产品的主要市场。)●规模效应—生产规模缩减对就业量的影响替代效应—工资上升引起资本替代劳动收入效应—劳动者收入的变化对其提供的劳动的影响)●市场出清(市场均衡)工资是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工资率。企业参与运行的市场资本供给者工人企业消费者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第三章劳动需求行为第一节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三个主要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1,技术界限:企业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为达到一定的生产量,必须使用的劳动量。Q产量雇佣量OL1L2MPLAPLTPLⅠⅡⅢMPL:边际产量APL:平均产量TPL:总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劳动需求的经济界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最佳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KLOECDABK’L’Q’等产量曲线AB、A’B’、A’’B’’等成本线Q’A’B’A’’B’’E点对应的雇佣量(或称劳动投入量),即为劳动需求的经济界限3,劳动需求的经济界限●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和利用第二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需求●劳动力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厂商,即雇佣劳动力的雇主,是最求利润最大化的(在雇主是非利润最大化厂商的情况下,假设他们是在净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所提供的某种服务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劳动力应满足:从一个单位的额外投入中所获得的边际收入等于新增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费用。利润最大化企业短期劳动需求决策边际劳动收益MPL雇佣量LW1W2W3OEACDBFLELALCLDLBLFMPLMPL:边际劳动收益曲线MPL的向下倾斜部分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长期劳动需求决策KBCB’C’AA”A’ICBAQ1Q2O工资率=W1工资率=W0WLW1W0OLCLBlAQ1、Q2:等产量曲线BB’、CC’:等成本曲线S图中由A、C这些点形成的曲线S就是利润最大化下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决策垄断和买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商品市场的垄断者是商品和劳务的唯一出售者。●劳动力市场的垄断者是劳动力的唯一出售者。●商品市场的买方垄断者是商品和劳务的唯一出售者。●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者是劳动力的唯一购买者。劳动需求弹性●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种劳动的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有:1,在生产过程中用其他要素代替该种劳动的可能性。2,对最终产品需求的弹性。3,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4,其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第三节非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需求●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比利润最大化企业愿意雇佣更多的劳动量)●公共部门的劳动需求(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部门比以服务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部门雇佣更多的劳动力)●适度增长目标下的劳动需求(同等条件下,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营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下的劳动需求(使用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第四节几种特殊的劳动需求●终身雇佣制下的劳动需求有利于稳定雇员队伍、有利于通过人力投资提高雇员素质,但会造成劳动力市场相对封闭,限制了社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增加企业成本。●行政体制下的劳动储备政府将自己承担的全部就业的宏观职能,通过行政体制微观化,借助于行政强制力,迫使企业接受行政配置结果。●第四章劳动供给行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的供给主体(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影响劳动供给总量L的主要因素有就业人口年、每个就业人口的平均劳动时间TL和平均劳动努力程度e,L=N×TL×e第一节人口与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第二节工时可变的劳动供给●个人劳动供给曲线WLOES●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对工资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四种供给曲线)●加班(兼职)与劳动供给●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考虑家务劳动情况下的劳动供给第三节固定工时的劳动供给1,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工资制度下的劳动供给(1)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工资制度下劳动努力程度的递减趋势。(2)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工资制度下对劳动供给的激励。(3)外部约束条件下的劳动供给2,工作时间固定而工资收入可变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基本工资:跟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无关的那部分工资奖励工资:按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发放的那部分工资。劳动者选择劳动努力程度实际上是在求得由此产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平衡。3,生产责任制下的劳动供给生产责任制中,对劳动的监督仅存在对劳动成果的监督,而不再包括对劳动过程本身的监督,从而降低了监督成本。第四节工作决策●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劳动与闲暇选择分析第五章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市场均衡●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非瓦尔拉斯均衡:只要经济系统中相互作用的变量经过调整后不在变动,该经济系统就处于一个均衡状态。●非瓦尔拉斯均衡不是不均衡,而是比瓦尔拉斯均衡更为一般的均衡。第一节单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劳动均衡。均衡工资:劳动力市场上供给与需求均衡时的价格。ESmDmWLoAWeLe2,经济地租(生产者剩余):要素收入中超过其成本(机会成本)的部分。就是上图中的AOLeE部分。2,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劳动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最求利润最大化时对劳动的均衡需求由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决定。第二节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质性。2,企业差别与均衡工资的决定。补偿性工资差别:为了吸引员工,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享乐主义工资理论:工人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收入最大化;工人知道主要的工作信息;工人有一系列的工作选择机会。3,劳动力差异与均衡工资决定4,非均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收入与伤害风险的无差异曲线工人工作决策企业的招聘决策工人与企业的市场匹配第三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如医生市场)2,非均质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如医生与律师市场)第四节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1,非均衡分析的基本假定●瓦尔拉斯供求:经济行为人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根据其预算可能性,在现行价格水平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而形成的供求。瓦尔拉斯供求与有效供求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交易过程中不受数量限制,而后者有数量限制。●非均衡分析的基本假定:(1)价格刚性;(1)数量调整;(3)信息不完全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4)信息成本。2,工资刚性与劳动力市场的数量调整。由产品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劳动需求的数量限制,会使在现行工资下原可达到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过度供给,这种现象称为产品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的“溢出效应”3,劳动力供求的计划调节:非均衡特征●计划经济下,工资具有很强的刚性。●劳动需求方的预算约束软,企业不会因为工资成本的上升而减少劳动需求。●劳动供给方在工作与闲暇的选择上受制度限制。一方面劳动短缺,一方面劳动过剩(公开失业和隐性失业)第五节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在这类市场中,只有某些初级岗位才存在雇佣问题,其他的职位则主要由企业内部的雇员来填补。●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1)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本,对员工的情绪和企业的凝聚力有稳定作用。(2)内部劳动力市场更适合现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状态,也可以激励内部人才。(3)因为社会主义革命,政府鼓励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工资、劳动报酬上的规则;教育、培训的规则;劳动关系的规则。●组织的稳定与组织的惰性双重作用●雇用调整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与工会●工会的概念与性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地位:(1)享有在政府和雇主面前代表工人的法律地位。(2)享有同雇主平等地进行集体谈判、签定集体合同的地位。(3)“社会伙伴”的地位。(4)同政党结盟带来的政治地位●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会作为劳动者的组织者主要影响劳动力的供给:(1)通过集体合同,提高工资水平。(2)工会直接限制劳动力的供给。●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间接影响工会的溢出效应;工会的威胁效应;工会的等待失业效应。集体谈判●集体谈判是管理方与雇员群体通过谈判和签定协议,确定工作条件等内容的过程。●集体谈判的特点:不确定性和多维性。●罢工与谈判力量分析工会影响作用的规范分析1,经济效益。2,收入分配。3,社会与政治。第七章工资制度第一节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基本工资、计时计件工资、福利)●工资职能1,补偿性职能2,激励职能3,调节职能4,效益职能第二节工资生成理论●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生成理论1,威廉-配第的最低生活维持费工资理论。2,重农学派的最低限度工资理论。3,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的工资理论。●现在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他们关于分配理论的核心是